第72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臭豆腐,皮蛋,豆豉,以及许多腐臭发酵食品,当初哪个不是被当成黑暗料理来着?人活着,就要敢于尝试任何看上去不会毒死自己的食物,这是一种神农一般的神,必须得继承下来。
刘长安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用比平常稍快一点的步伐,走到了河西,路过抓水猴子的厂房时,走上去瞄了几眼,成排的大树隔绝了些许喧嚣,对面的城市天际线都显得安静了许多,仿佛摄影成片。
只要没有那些毒虫和异兽,这地方是真的很不错,倒是当成红汤辣公粉的旗舰店。
沿河那边一定要挂上一大排红灯笼,整个店面都挂上红辣椒,让不能吃辣的人望而却步,让能吃辣的人望之生津。
刘长安便想起了大宋朝时九州风雷剑门一些酒肆的模样,也想起了那时候的人在“吃”这件事上的讲究,现代人本无法想象。
像竹君棠这样的豪门大小姐,独自用餐时的一顿饭,需要一整个厨房团队伺候,从餐前小食到正餐样式,餐后甜点等等多达数十种类,就让普通人觉得过于奢侈,但在宋代同等级的权贵富商家中,又算得了什么?
刘长安记得当时的清河郡王张俊,一次宴席上菜的单子,就是厚厚的一本,而且实行的是分食制,大家不是在一个桌子上用筷子夹同一道菜,而是各吃各的菜。
主桌上就是两百多道菜,数十道都是各种大菜名菜,果子饯糕饼也是多达数十道。
宴席的准备和负责招待,事前筹划都是专业人士,宴席上请的名基本是全城各大青楼的头牌,多达数十人人,其他歌女舞女,家中侍女也是多不胜数。
吃不吃得完本不是考虑的事情,排场要支棱起来,玩的要开心,女人要多。
还好当今的时代尽管时有奢靡之事暴出来,但国家军力并非宋时的军力。
“那要多准备几个菜,排场支棱起来。除了红汤辣公粉,周妈妈牌大包,周咚咚牌大腿,周妈妈牌猪蹄子,猪油煎蛋……还得让周书玲发明几个吃的,反正她喜发明忆古思今,对比之后刘长安踌躇志地决定。
在这里短暂停顿,刘长安继续往前走,进入了大学城附近的街区,靠着河岸一带是河西的老城,近些年拆的七七八八,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带着旧时光觉的巷道,刘长安走过去,便看到一个女子斜斜地靠着楼道门边看着他。
刘长安记得,郡沙只有一些更偏远的地方,例如靠近汽车南站的红星大市场,那里才有一些站街女来着。
“帅哥,上楼玩玩吗那女子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食指和大拇指构成了一个圈,要是刘长安把手指头放进那个圈里,她就会握紧他的手指头,拉着他上楼,热情的招待。
多么温暖的一幕啊,就像许多年前大家都认同“远亲不如近邻”那个年代,邻里隔壁亲近如一家人的觉。
可惜现在绝大多数人和邻居门对门一辈子,也不知道邻居姓啥名谁,除非对方家里闹出了人尽皆知的八卦绯闻,大妇上门,小三闹事,婆媳不和,老公公扒灰诸如此类的。
“谢谢,不了刘长安礼貌地回绝了对方的邀请,嘴角微翘地看了看她,如果她是从事楼这个行业,皮肤未免太好,身体健康而充活力的觉太强烈了。
楼当然是刘长安临时发明的词,这个“”原本是个“凤”字,但自己家里有个上官澹澹,那是真的“凤”,所以刘长安便只愿意称呼别人为楼了。
尽管上官澹澹总是让刘长安各种难以对付,但那属于家庭内部矛盾,对外他理所当然地百分之一万偏向上官澹澹,没的说。
这女人多半是干仙人跳的,想害他,刘长安人生阅历丰富,并不会像见到尤物就走不动道的小年轻那样上当。
很快来到橘园小区,走上台阶,在安暖家门口敲了敲门,安暖家的门没开,对面凌教授家的门倒是打开了,韩芝芝把头伸出来张望了一眼。
看到是刘长安,她便走了出来,轻轻掩上自家门,手按着墙壁打量刘长安,“明天元宵节,来丈母娘家送元宵坨子?”
“你居然知道元宵坨子?”刘长安有些意外。
现在南方元宵节吃的汤圆,以前叫浮云子,后来叫元宵,以前大家没有条件那么奢侈地购买商家做好的汤圆,很多人都是自己把米磨碎成粉,加水后捏成粉团,里边包裹着红汤,蒸煮以后变成元宵坨子。
这种坨子往往身形巨大,有些作风犷的家庭中做的元宵坨子,大概有周咚咚的拳头那么大,看上去和现在一粒一粒葡萄大小的汤圆,本是两种东西。
“这有啥稀奇的,我可是经常上山下乡的人,见多了农村风貌韩芝芝吹嘘道。
“可我这也不是元宵坨子,谁用陶罐装那个?”刘长安提了提陶罐,“我自己挑细选的鸭蛋,做成了皮蛋,陶罐边沿加水密封,过二十来天就可以吃了,多半味道鲜美翠,碱味几不可闻刘长安用的这种陶罐,周边有一圈水槽,水槽离顶部罐口有一定距离,盖子像倒扣的碗,边沿贴合在水槽底部,加水以后便完全隔绝了内外的空气动,起到密封的作用。
这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智慧的体现,刘长安做的辣酱,豆豉,皮蛋,都在这样的陶罐里密封着……尽管它的密封效果其实不如现代的各种食物储存装备。
可是在刘长安看来,辣酱,豆豉,泡菜,酱菜这些东西,如果不是从这种陶罐里拿出来,就少了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