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86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只是住人?还有什么?”卢景从灰烬中拨出一只倒扣的瓦盅,揭开来,里面是几粒被烧得发白的骨制骰子,稍微一捏,就化为碎末。

“赌场?”

“消遣罢了。”卢景拍了拍手,“在脚店住宿的多是穷人。像这样的通铺,一夜只要十文。若不是此处紧邻大路,颍侯未必会路过。”程宗扬指着角落里气味最呛人的一片,“那是什么地方?臭得要死。”

“溷厕。”

“厕所?厕所里面怎么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跟烧焦的一样呢?”

“那是猪。”

“有古怪!”程宗扬叫道:“猪怎么跑厕所里面了?”卢景翻了翻白眼,“溷字里面就有豕。”

“猪圈跟厕所在一块?我干!”粪坑加上烧死的猪,难怪这地方会臭得可怕。

卢景对他的震惊嗤之以鼻,“少见多怪。”程宗扬好不容易才缓过劲来,捂着鼻子道:“一点头绪都没有。只知道八月初九和长兴脚店,眼下连店铺都烧光了,还怎么找?本就不可能完成啊。”卢景道:“到时候了。”

“什么时候?”

“问话。”※※※※※年轻人失魂落魄地回来,脸又青又黄。

烙饼的妇人忍不住道:“找到了吗?”年轻人摇了摇头,踉跄着走开,忽然停住脚步,低声道:“敢问大姐,脚店前几可有客人?”

“孙老头的脚店离镇子远,还隔着树林,平常有人进出镇上也看不到。”

“脚店平常住的都是什么人?”

“那我们可说不准。”妇人道:“孙老头脾气古怪,平里跟镇上的人也不来往,要不怎么会一个人把脚店盖到镇子外面?话说回来,他脾气虽然古怪,人却不坏,没想到遇上这等祸事……”那妇人絮絮叨叨说了半晌,见他神情越来越惨淡,不由叹了口气,“什么时候的事?”

“初八……不对,是初九夜间。”年轻人道:“那些脚夫走的时候已经是晌午,到镇上多半是半夜。”妇人想了半晌,“那天晚上我们家狗子跑出去玩耍,饭都凉了还没回来。我让他爹去找,他爹不肯,我跟他爹还吵了一架。我出来找狗子,好像看到有人出了镇子,往孙老头的店里去……”年轻人连忙道:“是不是个老汉?”妇人摇了摇头,“不是。是个书生。我看见他找了几家客栈,都住了人,只好又折回去了。”

“大姐可记得他什么模样吗?”

“天都黑了,哪里看得清楚?倒是背了五张琴和一只木桶,古古怪怪的。”※※※※※马车一路颠簸,赶回洛都。程宗扬道:“还有一个可能,万一那书生是从洛都离开的呢?现在说不定都已经出了汉国了。”卢景道:“那书生一路上找了几家客栈,又折返回去。长兴脚店在上汤最西端,他若是从洛都出来,应该是由东往西问过来,用不着折返,因此只会是从西往东,向洛都方向走。他先遇见长兴脚店,觉得不意,又往镇上找,但镇上的客栈都已住,只得折返回去。这才合情合理。”程宗扬点了点头,“有道理——那你准备怎么找?去太学把三万学子的名单要过来,一个一个问?”洛都人口超过百万,单一个太学就有三万来自各地的学子,整个洛都所有书院加起来,游学的士子不下五万。想从其中找出一个外地来的书生,比大海捞针还要难些,更像是从一堆洛都粳米中挑出一粒上汤种植的米粒来。

卢景敲了敲车厢,“去槐市。”蒋安世应了一声,驱车驶入广门。

“那书生徒步赶往洛都,家计想必平常,一次背着五张琴,就是送人也用不了这么多,只会是用来贩卖。”

“那我们该去洛都九市啊?”

“洛都的学子贩卖货物只在槐市。”程宗扬翻出自己的纸条,“槐市?没有啊?”卢景道:“槐市不在九市之列,每逢朔望,各地的学子都会云集在太学附近的槐林之中,售卖自己从本郡带来的各物品,尤其以乐器、土产为多。那书生既然带着琴来贩卖,那只木桶里装的多半是蜂。”程宗扬抬杠道:“为什么不能是油?是酒呢?”

“一桶能换五桶油十桶酒。换你背哪个?”程宗扬摸了摸鼻子,然后道:“你刚不是说槐市朔望才开吗?今天还不到十五呢。”

“那书生也没赶上初一。少不得来看看运气。”一个时辰之后,马车驶出洛都城南的开门,来到一条僻静的大路上。片刻后,马车停下,程宗扬透过车门的细竹帘,看到周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路边竖着一块半人高的下马石,止车马驶入。

卢景手脚麻利地换了件旧衣服,青布的衫子,袖口是油迹,再加上边黏的两撇小胡子,活就像个走街串巷的小贩。

程宗扬笑道:“五哥,你这衣服真够省的,自从做好就没洗过吧?”

“总换新衣才惹人生疑呢。来吧!”卢景跳下马车,往林中走去。

林中全是树龄超过百年的老槐,遮天蔽,虽然是中午,也不觉炎热。由于不是开集的时候,林中行人寥寥无几,但还有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槐下碰碰运气。比起其他市集,太学的槐市要安静得多。那些学子在槐下铺开草席,摆着自己的货物。他们摊位上摆的物品都不多,但货全无重复,充地方特。有些还鼓琴瑟,自得其乐,硬是把一个市集得像博览会一样雅致起来。

琴声悠悠传来,林中愈发显得幽静。忽然一个声音唐突地打破宁静,“便是你!上次卖我桂枝竟然掺假!”学子们都皱起眉,往那个恶客望去。

一个袖油迹的小贩拉住一名学子的袖口,气势汹汹地叫嚷道:“且还我钱来!”那学子面前摆着两张琴,被他拉住袖口,挑起眉头道:“荒唐!我何曾卖过桂枝!”

“怎的不是你!前我来,便在此地,那你席上还摆着一只木桶!若是认错人,便抉了我这对眸子去!”学子怒道:“胡说什么!我哪里摆过木桶?”汉国民风悍勇,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不在少数,好歹槐市都是学子——太学就在旁边,那学子虽然恼怒,总算没有动手。这些学子也颇具侠义之风,见两人争吵,便有人道:“且放手!你定是认错人了。本人可以作证,这位仁兄从未卖过桂枝。”周围学子纷纷道:“我也可以作证。这位兄台昨才在此设摊。”小贩先怯了几分,强撑着道:“你们定是串通一气欺瞒我的!那他席上摆着五张琴,一只桶!哪里会认错!”

“我等太学诸生从不妄言!”那名仗义执言的学子扬声道:“诸友!谁知是哪位学弟前在此售琴贩?”学子们纷纷摇头,“我太学未有其人。”过了一会儿,远处有人道:“可是席上摆着一只木桶的?前云台书院有一位学弟倒是摆了几张琴,一只木桶,但桶中非是蜂,乃是上好的干枣。”

“正是用来渍的干枣!”小贩叫道:“他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槐市的学子行事端正,而且有士子的身份在,也不怕一个小贩闹事,那人当即说道:“上谷郁奉文。如今正在云台书院求学。”※※※※※云台书院距太学不远,规模小了许多,只有数百学子。学舍虽然略显狭小,但窗明几净,青石铺成的院中,连一杂草都没有。

郁奉文刚把背来的五张七弦琴和干枣换成钱铢,但还去欠债,所余也不剩多少。洛都居,大不易,单靠这点钱,只怕两个月后又要借债。他摸了摸间的玉佩,犹豫是不是要把它也换成钱铢。

一个英的文士举步进来,笑道:“奉文兄!果然是在此地!”

“原来是郑兄。”郁奉文揖手向郑子卿施了一礼。郑子卿是河间人,虽然刚到云台书院,但为人豪迈,两人一见如故,食则同席,寝则同室,颇有相见恨晚之

“不知郑兄找小弟何事?”郑子卿笑道:“不是我找你,是这位鲁先生。”郁奉文抬眼看去,只见那位鲁先生年过四旬,面上颇有风霜之,但意态豪雄,非是凡俗之士。

鲁先生拱手道:“久仰郁先生大名,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郁奉文连忙还礼,讶然道:“不知先生何以得知在下?”鲁先生哈哈一笑,招呼身后的年轻人过来,“这是舍侄。听舍侄说郁先生文理俱佳,才华出众,今特来拜会。”郁奉文拱手道:“鲁兄。”程宗扬暗道还真是巧,居然遇到姓郑的书生,一边也拱了拱手,“郁兄。”两人还没开始寒暄,就被鲁先生打断,“叙旧的话往后再说不迟。不瞒郁先生说,鲁某虽然做的斯文生意,但跟斯文二字不沾边,我有话直说,你别嫌老鲁是个人。”

“先生请说。”

“鲁某开的是间书肆,如今有笔生意……哎呀,郑先生,你也坐!”郑子卿连忙道:“你们谈,郑某先回避片刻。”

“哪里用回避!我就找郁先生谈点生意!”鲁先生越这样说,郑子卿越不好待下去,向几人告了声罪,辞出门去。

鲁先生摸着大腿道:“郑先生这就见外了!郁先生,我直说啊。我那书肆从宋国运来几部书,都是经史大著。想找几个人帮忙抄写,不知郁先生可否愿意帮忙?放心!润笔绝不会亏待先生。”郁奉文犹如喜从天降,连忙道:“自无不可。”那位鲁先生甚是大方,三言两语谈好薪金,比郁奉文设想的要多了一倍。双方谈定明开始抄写,鲁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大喜过望,不由分说要请郁奉文喝一杯,郁奉文推托不得,只得一同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