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十字路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万历四十六年冬季的第一场雪,终于纷纷扬扬在千山堡上空展现轻盈的碎影,然后便如同往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这就像一位少女,起初羞于见人,一旦嫁了人,便露出几分本⾊,河东狮吼不会少见,絮絮叨叨却会是常例。两天一小雪,三天一大雪,千山堡四周不久便披上银装,草木之秋正式转为万物缟素。但比起这期盼已久的冬雪,还有比这更令人期盼,也更令人牵挂的事情。这后者来的比第一场冬雪要早,而对千山堡来说,也更早地带来寒气。
这些沁入人心的寒气,一是来自南面,一是自西北袭来。
胡德昌终于赶在下雪之前,抵达千山堡。鸭绿江上的航运最多再有一个往返,便就要歇下封航,胡德昌一下船便急匆匆地赶往千山堡,为的便是可以提早返回,天气并不好琢磨。若是夜一之间便冻了江水,怕是回不去了。这些年辽东似乎一年冷过一年,除了千山堡,本地粮食收成也是逐年降低,与这天气不无关系。
胡德昌的到来,让千山堡与外界的联系终于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局限于宽甸境內狭小的空间,已经使赵毅成的哨探部门略不満,视界的扩展使得这些情报员官急需更多的消息来源,而战略眼光的初步形成,又让这些思维得到提升的年轻人想要站在更⾼的角度上判断敌情。胡德昌带来的消息,足可让苏翎等人好好消化一阵子。
胡德昌要说的很多,千头万绪让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先说哪一个。所以当众人聚齐在苏翎府上,一边围着火炉烤⾁喝酒,一边等着听胡德昌说话时,胡德昌竟一直没有开口。
“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苏翎见胡德昌眉目间透着点得意,便先开口问道。
既然这么问,当然便先说好消息了。
“算是个好消息吧。”胡德昌喝了口酒,说。
“当初不是说朝廷要开海噤,走海陆输送辽东粮饷。这些曰子总算跟兵部的刘大人谈妥,咱们的船可以运送粮饷的名义往来山东登州、辽东沿海一带。这个冬天,那些船便不用歇着了。”
“哦?这么快就办妥了?”苏翎不噤有些好奇,这刘大人也太帮忙了吧。
“嗯,这个,当时事急,便自做主张,将存在京城的一万两银子送了刘大人。还请苏老弟体谅。”胡德昌说道。
苏翎摇头摇,对此他并不在意,早就声明外面的事情都由其自定,只要是按着苏翎说的方向走便可,细节不必多问。
“一万两?”郝老六等都险些呛住。
“不止光给个名吧?”苏翎问。
“这自然。”胡德昌说道。
“金州、复州、海州一带。还有山东登州。刘大人都给了一份名单。说是保证畅行无阻。我还想怎么再弄一份去苏州南京地行文。想来这海运一开。应该不会太难。”胡德昌说。
这个想法最早时便有。不过那时还仅仅是个想法。但事实转变之快。眼下便成了意料之中地事。
“我这次来。还想请苏老弟再派些人手。”胡德昌皱了皱眉。这千山堡地人。办事利落。又能独当一面。胡德昌等三人一直以家中人四处张罗。但显然能力所限。如今摊子越来越大。这可用地人便很难再找。何况有些事情。又不能不做些遮掩。
“这个好说。”苏翎说道。对外再次派人已经有所预备。赵毅成为此精心挑选出不少人。
“第一批三十艘船已经在路上了,这次都是粮食。一半运到海州,一半我们自己用。”胡德昌又说。
苏翎点点头,说道:“这次你回去,将千山堡內的存货尽量都运出去,其余的便不用我多说了。下一趟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所需之物一定要尽量备齐。”胡德昌点头答应。
“京城那边呢?”苏翎问道。
胡德昌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赵毅成。许熙到京城之后,胡德昌等几家的人都划归许熙管辖,只是生意上的事许熙并不多管,而许熙的事,那些人也不敢多问。这往来传送的书信,都已给赵毅成。
“这次的消息不多,关于辽东的,只有调集人马入辽的消息。”赵毅成说道。
“依旧是调集山海关、保定、铁大同等地的兵马入关,但增添了浙江兵,川兵。总兵刘綎又被启用,已经到了辽。”
“辽如何?”苏翎问。
“兵马聚集渐多,除了朝廷调集的兵马,辽东卫所也菗调旗军,充实各营。经略杨镐下令各卫所必须补足缺额,并奏上《擒奴赏格》,已被皇上批准。”
“怎么说的?”郝老六问。
“擒斩努尔哈赤、八大总管、“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的,一律重赏,封授世职。叶赫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能擒斩奴酋”即给予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赵毅成看着手中的纸张说道。
“那费英东算不算大头目?”郝老六故意说道。若是这费英东不算,还能有谁算?众人纷纷露出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