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再说说其他国家,华国的纬度其实不算高,北方却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其上方的俄罗斯,还有高纬度地区的欧美国家,会不会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还有、朝、韩三个国家。三个国家的物资都是属于比较匮乏的,尤其是朝鲜,基本上很多物资都是靠从华国进口的。朝鲜的国情本来就像华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样子,人们衣食住行都很差,这么长时间因为天气原因得不到华国的物资援助,子肯定相当难过。再加上其医疗水平也不高,纬度又和东北差不多,新生儿死亡率应该只高不低。
韩国不算典型,就不用说了。本的老龄少子化一直都是很严重的。曾经有机构得出结论,如果少子化这么进行下去,本到什么时候就将不存在。
本的纬度也高。即使其医疗水平以及各个方面的措施做得好,新生儿夭折也应该不少。对于少子化相当严重的本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很宝贵。这样一来,它的少子化就加剧了。
这次全球大劫难,可谓是一次洗牌,对人口以及方方面面的洗牌。人口少的国家,如果环境继续恶劣下去,真的要分分钟灭亡了。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男婴女婴抵抗力那个,是胡编的。我查了资料,有说男婴抵抗力更好的,也有说女婴抵抗力更好的,一头雾水。主要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大家不要当真,看看就算了。
第74章雪停了关于女婴夭折的这个事件,整整上了三天的头条。政府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这种事情的发生。主要体现在加强婴幼儿的保暖设施的建设上。
这里主要说的是对妇产科那里的相关建设。要尽最大力度,保证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在医院的那段时间。至于家庭方面的,除了父母门自己多加小心外,别无他法。
唐过觉得还是很悬。女婴的夭折率能否有所降低,这是一个未知数。现在的天气尤为寒冷,即使婴儿扛过了最初在医院的那几天,接下来至少半年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威胁小孩子的,并不是只有寒冷,还有寒冷带来的一系列危险。比如冒,这是最普通的情况了。但往往就是冒,让父母们相当头疼。
新生儿抵抗力弱,一个不好就会生病。唐过记得他在读高中时,曾和唐妈去过一个亲戚家。那家的小孩也才半岁,那时正好是冬天,生病了很难好,只见那孩子剃得光溜溜的脑袋就扎着有那种输用的针头。
小孩子血管很细很难找,一般输的话,都是扎针在头部。针头拔来拔去的,小孩子会很疼,而且孩子会不停挣扎,让人不好下手。于是用的这种方法,输时就不用再二次扎针了。
这种方法,在那些动手术的人那里也很常见。毕竟要一直换药的,这样护士减少了工作量,患者减少了痛苦,两边都受益。
那时就听那亲戚说,他家小孩患病不断,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的,每个星期至少有六天都要去医院。孩子一直生着病,看着又脆弱又可怜。
后来孩子长大了些,身体才好起来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去看病了。
唐过他们村子那里也是,很多小孩子也经常被带去医院。
那时都是如此,现在这种天气下,别说小孩子生病这种事情会减少,别太多已经是不错了。
虽然是这样想的,但唐过还是希望婴儿的存活率能够高一些。
这个事情,全家都知道了。大家的情绪都很低沉,唐爸连连叹气,唐妈直呼可怜造孽。
虽然这么想比较干嘛,但是唐过还是觉得和严霆在一起是一个超级正确的选择。他们两个又生不出孩子,至少这部分的担心受怕就不存在了。
吃完午饭,他和严霆穿的厚厚的,戴上帽子、耳罩还有口罩去给大棚除雪。
说是夸张但又是事实,刚才唐过看到一个新闻说,某个地方的一个文化厅,被积雪垮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外面的雪虽然厚得半死,但在唐过心中,雪还是很轻的。能把一个文化厅给垮了,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唐过甚至暗地想,这是不是因为是豆腐渣工程的缘故?但总之是不敢轻视了。
一天一次的大棚除雪正式开始。两人一个站在一边,步调相同的清除积雪。虽然这塑料厚实的,但两人都轻手轻脚的,生怕一个不小心,把它戳出来。
即使每天都有除雪,但大棚还是被积雪变形了一些。上面的薄膜有点下凹了。
严霆:“我看明年再大棚时,咱们去找找看有没有什么更加厚实的材料没,不然这东西要地挡住明年的雪,有点悬。”唐过手上的活计没有停下来,应声道:“嗯!到时候咱俩好好找找看。”把三个大棚的雪清完时,唐过快被眼前白白的东西挡住了视线。
仔细一看,原来每睫上,都冻出了冰碴子。
唐过的睫又弯又长,如今裹上白白的雪,就跟那些电视剧的特效似的。
严霆的睫虽然比唐过的短,但也好不到哪儿去。也是白白的,即使不知道周围环境气温如何,透过两人睫上的冰碴子,也可以受到这种冷意。
回到客厅,围在炉子边的几人,看到他们这种样子,赶紧往里面挤一挤,让两人坐下来烤火唐过把帽子口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