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10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这种事情,当然并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情,而处于对彭向明的尊重,徐卫也并没有着急地去批评他这样就绝对不行。

他只是细心地在一旁悄悄观察,并尝试把彭向明拍过的这些镜头,在脑子里串成一条线——但是,仅仅这么玩了不到两天,他就不行了。

虽然有剧本在,但剪辑本身就是另外的一项艺术。

你让一个导演,在剪辑师的帮助下,从多达上千甚至两千分钟的各种素材里,最终把一部电影按照线索组合成型,本来就是一项面对实实在在的各种画面,都需要忙碌竟月、艰难选择和重组的工作,现在连画面都没有,纯粹靠脑子幻想进行排列组合,脑子本就不够用!。

由此,他越发怀疑彭向明真的能像他说的那样,在开拍前就把电影「剪辑好了」。

然而,看彭向明的架势,他依然坚持就这么拍。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彭向明看来,《无间道》原版在上映后,固然是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和评价,但归到底,它依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

其中演员的演技固然可夸,但核心原因其实在于剧本,要演好这部戏,对于演员来说,只要演技达标,然后就按照剧本去正常发挥就好了。

发挥太「出」,反倒违背了它商业片的定位。

观众进到电影院里,坐这一百分钟,只会、也必须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彩纷呈和**迭起,而上了演员的表演,而绝不应该是因为某个演员的出表演,而上了这个故事和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整体大于部分的电影。

一旦本末倒置,错让某个演员「出发挥」,反而会打故事的叙述节奏。

正是因为心里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彭向明坚持要求每一个演员都必须做「工具人」,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发挥,而不许给的过量。

再加上脑子里有原版的加持,所以,彭向明完全不需要「其他方案」,不需要各种尝试,不需要多拍摄一些备用的素材。

对他来说,就是一遍成。

也因此,当他认为自己掌控住了剧组,明白了一个健康运转的剧组所需要的工作节奏之后,他很快就把整个的拍摄进度条拉得飞快。

完全没必要磨磨蹭蹭。

开机十七天,剧组居然拍完了三十天的戏份。……。……。

四月十五,蒋纤纤飞了过来。

她给彭向明带来了《遇见小情歌》这张专辑经过所有的后期处理之后的最终版本,来给彭向明定夺,是不是可以上市了。

她这首张专辑里的十首歌,有八首都是彭向明在燕京的时候,帮她完成录制的,另外两首,虽然是完全给杜凯杰来监制,但每天的录音结束之后,她也总是会把录音版本发给彭向明,由彭向明点评,指出不足和方向,所以其实也一直都是按照彭向明的意见去处理的。

这次的最终处理版本,彭向明听过之后基本意,只是要求有两处地方,后期处理的时候修音修得略有些过,要求调回去一些,别的就都没有意见了。

这都是小问题了。

也就是说,到现在就基本上可以说,蒋纤纤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正式完成了。

只差上市销售。

蒋纤纤当然是大松了一口气。

不管是杜凯杰,还是录音师,或者大旗那边的何总他们,都对这张专辑的质量称赞有加,事实上,她自己自从拿到歌本之后,就直觉地意识到,这张专辑会把自己推向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巅峰的。

越是如此,制作起来她越是想要益求

每一首歌,每一个细节,只要彭向明不点头,她就绝对不通过,一定要练习到、调整到彭向明点头,认为很好了为止。

她在这边住了两天半才走,临走的那天晚上,又跟彭向明说:「周宇杰的新专辑上市半个月了,目前来看,成绩其实还不错,整体销量应该是已经过四百万张了,就算还没过,也差不了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