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知情人看当事人都一派淡定,好像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完全是自己大惊小怪,皇帝也没有因为此事待他们有何不同,比如杀人灭口什么的,慢慢的也就平静下来。
一场风波消泯于无形。
之前姚晨亲手种下的番薯已经收获,藏在又通风又干燥的地窖里,这时正好可以吃。
两人守着炉子,一边烤火,一边等地瓜烤。
皇帝了鼻子,闻道一股淡淡的烤焦味道。
“这个番薯和土豆差不多,烤着也好吃。明年就在皇庄里种上,我尝过拔丝番薯,和芋头有些像,却更甜,等你回京让御厨给你做。”
“善。”姚晨应了,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起事务。
鞑靼如今十分安分,除了在战后向朝廷发了一封表示强烈谴责的国书以外,没有兴兵的迹象,他们与瓦剌的战争也差不多结束了,鞑靼因腹背受敌,这次吃了大亏,失去了西边数千里草场,据说连太师阿鲁台在逃亡途中都差点丧命。
皇帝并未因些许战绩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他道:“豺狼之心,不可轻忽,据密报鞑靼已派出使者,似乎与野人女真勾连,图谋南下……”烤番薯的香味越来越浓,姚晨把用火钳把埋在炭火炉灰里面的番薯刨出来。
皇帝见他动作,叮嘱一句:“小心烫。”
“就是要趁热吃。”姚晨也认为不能掉以轻心,他用筷子戳番薯查看了没有,同时说道:“奴儿干都司东北部落禀告,女真似乎蠢蠢动。而且,今年因战争影响放牧,年景不好,怕是又要劫掠。”
“边防还是不能松懈,他若敢来,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待烤的番薯凉了一些,两人一起动手,把外面焦黑的那层剥掉,趁着烫分食,一人一口,热乎甜软,格外香。
吃完番薯,两人手上都黑乎乎的,洗了手又继续说话。
“我有一策……”第51章名将不想打仗20千里冰封,北风刀子般割人,雪花眯眼。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却有一行人顶着风雪艰难前进,在雪上留下一串漆黑的脚印,不久又被雪花覆盖,似乎从未有人走过。
此处是牡丹江与松花江汇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两个中型女真部落,一为胡里改部,二为斡朵里部,两部都是金国后裔,他们比邻而居,世代联姻,是忠诚的萨敦哈拉(联姻部落),互为盟友,以抵御其他部落和势力的侵略。在前朝,他们都是万户府,虽然一度受到重创,如今经过历代经营,稳扎稳打,依旧是女真部落中不可忽视的势力。
斡朵里部突然接到胡里改部首领完颜阿哈出的亲自拜访。
“谙达,出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如何在这大雪天赶路?”斡朵里部首领新觉罗蒙哥帖木(你没看错,是那个新觉罗)热情相,将兄弟引入自己帐中,命人招呼吃食茶水,上最甜的,最珍贵的茶。
两人极为亲近,阿哈出也不与他客套,直奔主题:“我收到了南边的一封信,你看看。”
“南边的?”蒙哥帖木奇怪地问,自前朝退回草原,和南边关系不睦,联系中断,即便有接触,也多是战争冲突。他接过信,仔细瞧了,原来是请帖,上面写的是语,大意是久仰两部赫赫威名,我们做了那么久邻居,却从未谋面,不如某做东,邀请你们一叙,署名辽东总兵姚景行。
辽东总兵的名头他们也听说了,这几年简直是如雷贯耳,尤其是在他率兵直捣黄龙封狼居胥之后,其声望可谓如中天。草原上骁勇善战的将领勇士不少,但令蒙哥帖木忌惮的其实不多,其主要原因并非是他军事才能,而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这一点蒙哥帖木深有体会,与他们相邻的西边蒙古部落,原本有来有往,关系暧昧,但自奴儿干都司复立以来,最近一年与他们贸易的次数越来越少,隐隐有划清界限的意味,令蒙哥帖木大为恼火,要知道前几年他们部落首领还打算献女儿作为附庸部落投奔女真的呢!如今却态度傲慢,答不理的。
姚总兵分化拉拢草原部落之心,路人皆知,其手段也算不上新颖,十分老套,用汉人的话说,是明谋,无非是拉一批,打一批,萝卜加大,但目光长远的部落首领毕竟少,多为眼前利益昏了头,乖乖入套。有的聪明的,大概抱着先占便宜,后面不对再溜的念头,但这便宜是那么好占的?习惯了贸易之便的牧民,享受惯南方丝绸茶叶的贵族,到了站队的时候,还能坚毅果决地与汉人撕破脸吗?而且汉军武力并不弱,你看这回把鞑靼打成什么样了?
更可怕的是,姚总兵现在才二十多岁,未来数十年只要皇帝不昏头朝廷不内斗,他将成为草原上挥之不去的影。
“是否是陷进?”蒙哥帖木知道鞑靼入境与其他部落联络的事情,实际上他们前不久刚刚送走了一队鞑靼使者,车队里面不少金银财货,用于笼络女真大姓。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收到的礼品少得可怜,大概鞑靼们看不上他们部落吧……
阿哈出抿了口糜儿酒,在炉边烤火,此时他冻僵的身体已经暖和回来了,他摇了摇头:“不像是,他没必要冒通敌的风险。”这封信,他们若是送到南边朝廷,说不定还能陷害他一个勾结敌国之罪。
“他真要见我们?”蒙哥帖木也是聪明人,十分警醒,“我们有什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