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险亦大,船毁人亡一去不回的也有,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战争海盗,统统阻挡不了商人的脚步。北边的豪强,与南方比有明显劣势,也在暗中使劲,希望走通北边的海上贸易通道。
有官员慨:“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之存亡系焉。”对于这种言论,有点头附和的,也有不以为然的,认为此会动摇国本,变富都是豪强巨贾,但这些反对的声音,阻止不了皇帝和朝廷填充国库的雄心。海上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继广东广州后,朝廷又在福建泉州、浙江明州重设市舶司。
初秋,京城各家庄子来苞米的丰收,亩产基本在五六石之间,虽然如今苞米种子价格有下降的趋势,不似往年虚高,但仍然获利颇丰。去年姚家种的种子除了自留,基本都按照极优惠的价格卖给了朝廷,由朝廷分给各地试种,如今收获,各地官员纷纷献表,天降祥瑞,吾皇英明。
皇帝小狼狗傲娇地说:都是少将军的功劳。
今年姚家的地只种了一部分苞米,其它种了番邦来的一些作物,主要是花生和土豆,如今姚家庄子已经是各家瞩目,暗地里纷纷打探,有人看到地里植被低矮、毫无挂果,对比自家苞米地的茁壮茂盛果实累累,觉得姚家这次是失败了,偷偷笑话。
在姚家种苞米的成功之后,各家对姚家庄子可谓又妒又羡,明里暗里留意着他家的动静。
“古语云,不为最先,不最后,咱家虽然才种上苞米,但今年必定是赚的,姚家就可怜喽,那么多地都荒废了,怕是要亏。”
“少将军长于兵事,经营一道毕竟缺乏经验。”
“番邦来的东西,未必都是好的,哪来那么多高产的作物?希望少将军吃一堑长一智,下回谨慎一些,还是不要冒险的好。”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姚家安安静静地收完了地里的出产。
“什么?出了两种新粮食作物?一种亩产五石,一种超过七石?!”脸好疼。
这,皇帝与众臣子在乾清
议事,事务都讨论得差不多了,但几位重臣还是磨磨蹭蹭没有走,说了一些不算要紧但提上一提也没啥的事情。突然,西洋钟响了起来,到饭点了,本来萎靡的众人
神一振。
得,撞上了,一块儿吃吧。
皇帝命令摆饭,乾清里比平时多上了几道新鲜的膳食。
有汤有菜还有炸果子,其中一道是炖,与
同煮的锅子里,有黄
的块茎状食物随着烧开的汤水翻滚,散发出非常
人的香气。
张首辅认不出是什么,他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这就是新出的高产粮食,番邦名字似乎是马铃薯,我们有人管它叫土豆或者洋芋,因为有点像芋头,却是洋人带来的。”张首辅暗道果然,之前他还听老念叨此事。
“亩产七八石的粮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儿……”他得好好尝尝,回去再仔细告诉她。
他还未说话,另一位重臣抢先道:“那臣等今是走运了,可以一
口福。”好像生怕说晚了皇帝就不留饭了。
那道牛炖土豆,
泽酱红,十分美味,
质选取牛腱部位,加酱料炖了许久,已经炖烂了,牙口不好的也能入口,土豆与之同煮,已经十分入味,又烫又粉,咬下去汤汁散开,
口
香,与牛
相得益彰。
除此以外,还有炸土豆条、土豆蛋饼,后面看留下用饭的大臣
多,御膳房又添了清
土豆丝、土豆丸子等菜
。
“此物确实果腹,听闻长芽了便有剧毒,不能食用。”张首辅心系百姓,打了个嗝,很敬业地评价道。
“不错不错。”
“滋味甚美。”自此,皇帝总觉得没事跑来乾清议事的大臣太多了,还特别喜
在饭点求见。
“哎呀,上一位同僚时间拖得太长了,我被挤到第二天早上了。眼前有点发黑……”真可惜,一大早的谁没事吃土豆啊,要不要告病呢?
“要不我和你换?早上据说有花生芝麻酥。”
“花生是甚?”
“这你都不知道?就是……”
“听你这番解释,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坚持一下。”
“……”
“咦?他怎么拿了一袋东西回去?”有眼尖的大臣发现有内侍跟着一位官员出门,手上帮忙提溜着一袋东西,看着还沉。
“你瞧那个袋子上,是不是写了一个姚字?好像的姚家进献的粮食。”消息灵通的官员道:“听说他要外放到西北,圣人莫不是送了一袋粮种给他?我得去叮嘱他几句,可别今晚就吃完了。”顺便打打秋风,借他一个两个的。
“等等,我也去送送他。”张首辅:这个朝廷不能好了。
如今气候继续恶化,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朝廷在大败鞑靼海上获利之后,也仍然有一些影。
喂百姓,没有饥荒,是历朝历代所有官员的首要责任。
毕竟受灾的时候,再多金银都买不到粮食,粮食不够所有人吃,就出了战争,杀掉一多半,说不定就够了。
古代的数次人口锐减,除了外族入侵、朝廷腐败或战的原因,很多都与气候有关。
这时,像苞米、花生、土豆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原,恰好可以缓解灾情,尽量养活更多的人口,冥冥之中似有天定,正如不少人说的,天赐神粮。(所以要珍惜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