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49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政利弊几何,遂请陛下独断。

余下五卷并非十分紧要,待臣细细润,归来后再呈与陛下。

另:玉萧可乖巧,书房是否每都去?

读到此处,南静女的嘴角已经不可控制地勾了起来,她看得出齐颜的行文也是笔锋稍顿,不知思索了多久才写下了接下来的话……

齐颜:臣之心,依旧如故。

谨颂冬遂。

第一封是君臣间的奏报,第二封分明是家书,抑或说是……情话?

虽然通篇不见一个孟字眼,可是字里行间出的情,涓涓入心。

静女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展颜一笑。

静女是被齐颜那一对“子云”

“子曰”给逗笑的,脑海中不仅勾勒出了齐颜写这些时的模样,定是跽坐在案前,也不知送给她的夜明珠带上没有?若是没带大抵要点一盏油灯,写到这里时……或许也是在笑吧?

她的笑与自己定然是不同的,会是那种含蓄的,甚至带着三分狡黠的。

什么嘛,不就是在对自己说:我现在有五条妙计,但是用了以后结果是什么样子我并不知道,有的古人说应该用,有的古人说不应该用,我也拿不定主意,你是陛下,你来定。

静女轻叹一声,暗道:这人何时变得这般圆滑了?真是……

自从知道玉萧并非齐颜亲生以后,南静女对玉萧仅存的那么一丁点儿芥蒂也消失了,她甚至有些心疼玉萧的身世。小家伙出落得愈发聪,又孝顺。

只是小时候那份“调皮捣蛋”也愈发恣意了,几乎每隔几静女就能听到上书房的师傅向自己汇报说:晏公主又把某位大臣家的嫡孙敲了个头包。

底下的朝臣见女帝笑了,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齐刷刷地低下了头。

只因南静女这一笑如沐风,美不胜收。

渭国信奉儒家,讲究非礼勿视,所以大臣们自觉地避嫌。

静女轻咳一声,收起了笑容,眼底仍然淌着温软和柔软。

齐颜在南静女的心中就是这样神奇的一个存在,照理说惹怒天子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齐颜不同,她三言两语就伤到了南静女的心,女帝非但不记仇又被她用短短的一封信哄得眉开眼笑。

某些时候,南静女和齐颜像极了民间的平凡夫,吵吵闹闹是有的,但在心底都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家人,即便怒急攻心甚至失望,都会随着时间的逝,慢慢谅解对方,无需多言。

静女又看了看齐颜写给她的两封信,瞬间明白了齐颜的用意:明明可以一次写完的内容,为何要拆分成两份?

静女拿起齐颜的第一封信,给一旁的内侍:“钦差主事传信回来,你宣读一遍再给诸位大人们传阅一番。”内侍:“是。”

下朝后,南静女直奔承朝的书房。

书房内的陈设依旧,按照从前的驸马府的书房原封不动布置的,南静女一抬眼便在书架上发现了齐颜信中说的那五卷卷宗。

一一打开,悉的字迹再次映入眼帘,这五卷分别是:《论廷防无章之弊》,《论冗官冗费之弊》,《论官员贪腐之弊》,《论拥兵自重之弊》以及最后一卷《论前朝旧政之弊》。

看着这些题目,南静女也不暗自咋舌,她知道自从自己登基以来齐颜一直在忙着些什么,没想到竟然是如此浩大的工程,而且这不过是其中的一半而已。

静女摸着每一卷的厚度,最少的也要几十页纸,不肃然起敬,直了身翻开了第一卷。……三更的梆子很快敲过,南静女却只看了一半,齐颜的目光犀利,鞭辟入里,通篇没有一句废言,字字切中肯綮。

有很多南静女觉到苗头不对却说不出所以然的弊端,经过齐颜这么一提点犹如醍醐灌顶。

内侍来请过几次,南静女的眼睛却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卷宗,被请得烦了,干脆告诉内侍她今夜不回去了,就在承朝过夜。

反正齐颜又不在京城,她住在哪里都是可以的。

第一卷《论廷防无章之弊》主要是以之前御林军串通瑜王南达谋反一事为论点,结合之后内廷人意图刺杀南静女为附证,细说了整座内廷存在的隐患弊端,以及解决办法。

第二卷《论冗官冗费之弊》齐颜在里面罗列了渭国从朝廷到地方和军队里的职衔,竟然有七千六百多个,官员总数高达八万人!

之后齐颜又把每年朝廷需要支付的饷银细的计算了出来,看到那个数字时南静女眼前一花,心头直跳。

末尾,齐颜又把每个重叠职务的权责大致点了一下,并把责权相重叠的部分用朱砂笔标记了出来。

齐颜: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职能重叠难免会出现疏漏或是推诿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朝廷开支巨大,而且百姓无处申告,有百害而无一利。

臣任职晋州时,发现当地有许多目吏已成“世卿世禄”,百姓更有歌戏称:“铁打的吏,水的官儿。”这些目吏虽然职位不高,甚至有些乃无品有俸之职,但大多由本地人出任,为举荐制、从前朝伊始传至本朝,历经数百年,袭成几代人。大多为子承父业,在当地力量十分庞大,甚至有左右官府的能力。

导致了各州府广出目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