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2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帖递给梁诵,梁诵接过请帖放在桌子一角上,又开始画起画来。唐慎捋起袖子,拿起一块墨锭,在砚台上研起墨来。羊毫笔下,悬崖中的兰花高洁典雅,书房里却是一片寂静。

等画完一朵兰花,梁诵开口道:“怎的又来了。”唐慎一边研墨,一边道:“来给先生赔礼了。”

“哦,赔礼?你做错了什么吗。”唐慎想了想:“小子或许没做错什么,但是小子也没做对什么。”

“说吧,你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重节前三,先生给小子一张请帖,请入府一叙。小子做对了,猜中期是重中午,与先生在亭中赏菊。然而时至今,小子都做错了一件事。”

“什么事?”

“狂妄自大,得意而忘形。”梁诵搁下笔,笑道:“老夫可没这么说,你这小儿郎,会给自己找事。”唐慎也放下墨:“先生不这么说,那我岂不是觉得更羞愧难当。小子不才,曾放言过目不忘,倒背四书五经。然而先生也两次都说过,连读了五六十年书的老秀才都不敢说这大话。那请帖上的字谜,我至今没看透。如今我明白了,先生只说赏菊,是诚心邀我。又将‘重’二字暗藏在诗中,是想告诉我,小子还十分浅薄,人外有人,不可猖狂。”梁诵望着唐慎,许久,道:“老夫想说的,你都说了。老夫没想说的,你也说了。你这小唐郎,可真让老夫无话可说。”嘴上说着无话可说,梁大儒却摸着长须,面

唐慎见梁大儒没生气,他心底暗自松了口气。他接着道:“来之前,小子听说了一个故事。”

“哦,什么故事?”唐慎犹豫了一下,道:“开平三年,五原城外,辽人大军来犯,气势汹汹。”唐慎说完第一句话,梁大儒面一变,嘴翕动,但是没开口。唐慎继续道:“辽人突然发难,五原城中兵马不足。那年正是干旱之年,城中粮草不多。朝廷的援军眼看还有十才能到,辽军将五原城团团围住。”

“不是十,他们半月才到。”唐慎愣了一下:“是,半月才到。五原城的守城将军眼看城中百姓军民被困,无法得粮,他拿出十万银两,给了当时的都指挥使,请其偷偷出城,筹集粮草。”那是二十一年前,开元三年,新帝登基时出了些子,国力大伤。连续十年,辽人频频来犯,惹得民不聊生。

五原城本不与辽人相邻,所以城中守军也只有三千余人。谁料辽人趁大宋旱灾,突然发难,连夜夺取了幽州城,大军到五原城下。守城将军名为郑元平,出身草莽,是靠自己双手打出天下的莽夫将军。

辽人城,郑元平守了三,城中无粮。郑元平找到都指挥使梁诵,他双膝跪地,请梁诵拿十万白银前往西夏,回来救人。

郑元平:“我与五原,同生共死。”就着夜,梁诵躲开守军,去了西夏。西夏到五原有一条水路,若是走水路运粮可以躲过辽人的探子。但那时西夏与辽、大宋都是友邦,结有盟契。梁诵找到一个西夏商人,对方贪图十万银两,却又担心搅入战局。

梁诵当时三十出头,是大宋赫赫有名的才子。眼见一过去,城中无粮无草,又有辽人城,他当即跪地,以头抢地,磕得头破血,请那西夏商人出了两艘船,载了粮草,送去五原城。

只可惜他到时五原城已破,郑元平的头颅被辽人砍下挂在城头。

唐慎道:“先生那时眼见负了郑将军的嘱托,便拔出宝剑,打算以死谢罪。幸而被随行的人救了下来。”梁诵仿佛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人和物,他叹了口气,道:“已经二十多年过去。开元十年,大宋于朔州大破辽军。你怎的今又提起这个?”唐慎走到书桌下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小子出身乡野,从小只识蛙虫,不识天下。今听一位老秀才说起这事,小子才终于明白先生当说的,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是什么意思。”梁诵看他:“那你倒说说,是何含义。”唐慎抬起头,双目迥然有神,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诵身体一震,如醍醐灌顶,久久不动。

许久后,他喃喃自语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过了一会儿,他哈哈大笑:“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说的对。你可知老夫为什么要送你这张请帖,或者,为什么当在那赵家村,要给你那张名帖?”唐慎愣住。

他竟然从来没想过这事,现在仔细一想,他忽然觉得如坠冰窖,发觉自己的愚昧无知。

从穿到古代那一刻起,他竟一直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是千年后的人,更加聪明博学。无论是曾夫子、梁大儒,他从未真正地将这些古人看得太重,一直高屋建瓴,目中无人。哪怕没表现出来,心底深处都有这样的想法,而他竟一直都没察觉。如今发现了,实在羞愧得无地自容。

唐慎羞愧不已,他坦诚道:“小子不知。”梁诵:“因为,你和我像极了!”

“啊?”

“过目不忘的神童,老夫也见过。天下十斗才气,他独占八斗。便说老夫,十二岁中了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唐慎,你可敢说,二十一岁时你能位列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