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95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冠英兄弟的作品,周氏无厘头虽然无人能挡,但冷面笑匠许冠文依旧宝刀未老。

经过节假首周的厮杀,《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和《阮玲玉》算是被淘汰,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很难看,本没法和其他几部猛片竞争。

《阮玲玉》虽然名头很大,甚至在港片历史上都留有重要地位。但它上映之初也不过是部扑街文艺片,本不可能在节贺岁档里跟商业片竞争,能拿个几百万的票房已经算不错了。

节贺岁档第二周过去,高志森的《富贵黄金屋》和王晶的《逃学英雄传》后继乏力,只剩下《家有喜事》、《双龙会》、《神算》和《盗墓笔记2》还在厮杀。

《双龙会》无疑是一部好电影,成龙在里面一人分饰两角,而且还难得地贡献了吻戏和烟的不良镜头。但到贺岁档第四周时,《双龙会》居然首先败下阵来,落画时香港本埠票房3300万。接着是许冠文的《神算》,这位冷面笑匠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神算》斩获票房3640万。

一直从祭灶节拼到元宵节,《家有喜事》和《盗墓笔记2》杀得难分难解。

《家有喜事》有周星驰、张国荣、张曼玉等明星加盟,黄百鸣的喜剧天赋得到充分发挥,传呼蛙、奔驰马等现代梗逗得观众笑破了肚皮。

《盗墓笔记2》虽然文戏过重,但它本身的粉丝积累太过恐怖,原著小说和第一部的影盼星星盼月亮,等了两年多才等到这部续集,光这些人就能贡献可观的票房。更何况李安拍得并不烂,上亿大投资打造出真的特效,看得观众大呼过瘾。

两部电影从农历腊月一直上映到二月,双双打破香港票房纪录。《家有喜事》票房4803万,《盗墓笔记》票房4780万,能拿到这种票房好成绩,输赢反倒无所谓了。

如此恐怖的票房数据,把整个香港电影圈都惊呆了,都已经出现4800万的票房,离5000万的新纪录还远吗?

之前十年香港的电影票房纪录,都是康剑飞刷新的,这次却连续被黄百鸣和李安所超过。不过却没人敢说康剑飞不行了,因为《盗墓笔记2》的成功,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得记在康剑飞身上。

康剑飞自己更没有将这种事放在心上,过完节他就飞往美国拍外景去了,连即将到来的金像奖都没时间参加。因为拍摄《侏罗纪公园》,去年康剑飞就缺席了台湾的金马奖,《楚门的世界》在金马奖上狂捞7座奖杯,结果康剑飞这个最佳导演和梁家辉这个影帝都没有到场,搞得金马奖的主办方很没面子。

而在报界,《明报》、《东方报》、《成报》等几家大报纸,先后完成了自身的改版,终于跟上了《天天报》疯狂进击的节奏。

《天天报》如今的销量已经突破了25万份,伴随而来的是,几家有着数十年办报历史的老牌报纸,由于不能转换经营思路和办报风格,直接被《天天报》挤得关门结业。

晋升为“报业女王”的何超琼,终于得到和金庸接触的机会,走出了收购《明报》的第一步。

第821章电子竞技1992年的节贺岁档一场大战,使得香港电影圈格局更加分明。

邵逸夫本打算趁着港片繁荣之际卷土重来,无奈他年事已高力不足,以方逸华为首的心腹又不支持此事,这让邵逸夫依托无线台资源发展邵氏的想法打了水漂。

邵氏重新开业后仅拍了两部小成本片,就再次偃旗息鼓,连这次的节档大战都没有参加。心灰意冷的邵逸夫,又生出将手里的邵氏院线给卖掉心思。可惜如今香港影坛院线过剩,已经没有土豪愿意接手了,只能靠放映其他公司的影片维持经营。

嘉禾那边同样变故不小,去年邹文怀的女儿邹重衍自美国留学回来,被邹老板安排进公司任职。虽然邹重衍还未真正掌权,但她不时在邹文怀耳边吹风,极大地影响了嘉禾的经营战略。

邹重衍一回来就怂恿着父亲加大海外院线的投资,并且与海外财团合作营造声势,目的就是为了把嘉禾上市圈钱。在她看来,如今海外资金大量引入香港电影圈,港片数量太多竞争太过烈,嘉禾与其耗资拍片跟同行打得头破血,还不如发挥自身的海外发行优势,成为香港众多电影公司的下游发行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重衍的想法是对的。十年之后,港片衰落到极点,当初辉煌一时的香港电影公司纷纷倒闭,但嘉禾投资的海外院线却一直很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嘉禾此举无疑是在弱化自己的制作能力。这点从今年的节贺岁档就可以看出,嘉禾出品的电影所占有的票房份额继续下滑,已经衰减到了败给永胜电影公司的地步。

今年节档表现最为出的就是永高,《家有喜事》的4800万票房无人能挡,似乎有重现当年新艺城辉煌的征兆。

但作为永高的老板之一,黄百鸣却并无多少欣喜。他跟罗杰承合作才半年时间,但两人之间矛盾已经化到一定地步。

永高院线罗杰承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而永高电影公司的大股东则是黄百鸣,他们在两家公司虽然互相参股,但利益点却不一样。罗杰承最在乎的是永高院线能不能赚钱,而黄百鸣却更看重永高电影公司的利益。

既然大家合作开公司,一点利益矛盾完全可以坐下来谈。但罗杰承做生意刚愎独断,黄百鸣又自持老江湖坚持己见,以至于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除了热卖的《家有喜事》之外,黄百鸣投资的其他几部电影,无一例外地被罗杰承强制提前下档。罗杰承的理由是那些影片的上座率不足,黄百鸣却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那几部电影映期未足,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罗杰承有毁约的嫌疑。

联系自己从影多年的经历,黄百鸣再次意识到不自己掌握院线,那么永远都会受制于人。一部《家有喜事》打破香港票房纪录,但永高的两个大老板却已然走向决裂的边缘,黄百鸣暗中联系最近两年兴建的那些零散影院,决定成立一家自己能做主的新院线公司。

面对空前繁荣的电影市场,香港各电影公司在过去一年都盈利颇丰,做赔本买卖的几乎没有。但嘉禾减少制片投资、永高内部不和、永胜只知跟风,其他大大小小的独立电影公司更似来料加工企业,只等着投资商扔钱进来,然后召集人手快速制造商业片赚取利益。

如此欣欣向荣的东方好莱坞,整体的电影创作能力居然远不如80年代。在这喧嚣热闹的香港影坛,康剑飞的东方梦工厂尽显霸主地位,即便是节档票房输给了《家有喜事》,那谁都没将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在心上。

更何况东方娱乐经纪公司的存在,囊括了香港六成以上的当红明星,以至于绝大部分的香港电影公司都不敢得罪康剑飞。

再看整个东方文化娱乐集团,东方梦工厂、东方娱乐经纪公司、东方娱乐发行公司、东方院线公司、凤凰电视台、东方电视制作公司、风行唱片公司、东方传媒集团、将军澳影视城、黑马动漫公司……林林总总,俨然是一个庞大的娱乐帝国。

金庸跟何超琼喝茶闲聊一番,两人都没有直接提买卖《明报》的事情,只聊了一些报业的管理经营理念。

回到家中,金庸翻看着东方集团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他是年后才找人来的。

不看不知道,越是看下去,金庸心中越是震撼,他没想到康剑飞的东方集团已经变成了这么一个巨无霸。

从几次接触当中,金庸对何超琼的观还不错,而且何超琼对《天天报》的改革也很赞赏,但他始终看不透康剑飞这个人。对于要不要将《明报》到何超琼手里,金庸还是有很多疑虑,但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继任者之前,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至少在何超琼的手中,《天天报》的改革空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