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5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办了十多年的港姐只赢了刚创办的东姐几个收视点,这在邵逸夫看来就是输了。

不过邵逸夫还是很有涵养的,虽然心头不,但还是笑道:“你的东方小姐也不错啊,那个利智有前途的。”两人像什么过节都没有一样,东拉西扯地聊起来,渐渐聊到了这一趟去京城的话题。

“小康,你对中英谈判怎么看?”邵逸夫在称呼上倚老卖老。

康剑飞也不在意,毕竟对方的年纪都够做他爷爷了,他说道:“只要是脑子不傻,都能看出天朝政府的坚决态度,而英国那边不可能像打马岛战争一样,把军队开到亚洲来。”

“哦,为什么英国不可能打第二个‘马岛战争’?”邵逸夫饶有兴趣地问道。

现在很多香港人怕中英谈判崩了之后打仗,就是因为英国刚刚因为一个马岛而兴师动众,香港可比马岛重要得多,保不齐英国还会因为香港再打一仗。

康剑飞呵呵笑道:“香港不是马岛,香港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不是白人,最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不是阿廷。邵老板这趟去京城,恐怕心里早就想明白了吧,何必再来试探我呢?”

“你看得比许多人都更明白,”邵逸夫赞许地说道,“不过你会怎么选择?现在梦工厂每年在台湾的票房至少是一亿台币以上,你舍得放弃台湾市场投向大陆?”康剑飞笑笑不再说话,一亿台币的票房是比较保守的算法。去年台湾地区一共上映了5部梦工厂出品的电影,总票房1亿2000万新台币。其中打点黑白两道就用去接近2000万台币,梦工厂的实际收入折算成港币也就1000万左右——这算是非常好的盈利了。

飞机在京城降落以后,众人远远地在机场出口就看到有人举着牌子——“热烈香港文化界同胞”。

负责接机的是国务院港澳办的人,领头的那个大约40岁左右,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季大明介绍时称他为“郑科长”。

几个接机的同志都穿着中山装,相比起来,此时的广州就要前沿的多,很多官员都是穿西服接见外宾和港台同胞。

郑科长领着大家去万国酒店落脚,当晚搞了个小小的聚餐,接着又向大家宣布这两天的行程:第一天参观《人民文学》杂志社,下午游览京城名胜,晚上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第二天上午会见中央领导同志,中午在国宾馆就餐,下午分别与内地同行进行文化(邵逸夫、康剑飞去北影厂参观,赵少昂等画家自然是跟内地的书画家);至于第三天,有急事的人可以自己回港,想留下来的,自有港澳办的同志全程陪同游玩京城名胜。……在酒店休息了一夜不提,第二天郑科长一大早就来到万国酒店,陪众人用过早餐之后,大家就坐着一辆大巴车前往《人民文学》杂志社。

为什么要参观《人民文学》杂志社?

因为康剑飞一行都是香港文化界的人,港澳办安排参观《人民文学》杂志社,主要就是为了向香港同胞证明,如今的大陆不会像以前那样因言获罪,更不会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拍一部电影就被打成反革命。

此时的《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是王濛,带着一帮副主编和知名作家,在杂志社门口就拉开横幅

而站在王濛前面的老者显得尤为突出,赫然是身为现任作协主席的巴金老先生。

香港文化界访京团这边,自然是赵少昂老先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年龄次之的邵逸夫,康剑飞如同一个跟班一样走在后面。

两边的人一碰头,还没等郑科长互为介绍,就见老金老先生握着赵少昂的手,朗地大笑道:“叔仪(赵少昂字)老弟,这回遇到你可不能赖了,欠我的那副字画怎么也要还!”赵少昂见了巴金也很高兴,握着他的手笑道:“又遇上贤兄,看来不动笔画上一副,这趟是没法回香港了!”得,两个老爷子原来是旧识,两岸的瞬间变成了老友喜重逢的节奏。

不过既然两边领头的人是好友,那么接下来的气氛就融洽了很多。

眼前的都是些文人墨客,康剑飞这个写了两部小说的伪作家不上嘴,只像个打酱油的一样跟着他们逛。

主编王濛带着大家参观了一下近几年《人民文学》,重点介绍了一些具有思想突破的文章,包括反应十年浩劫的伤痕文学。此举的潜意思就是说:你看我们连十年运动的文章都可以写,你们这些香港文化人本不用担心,香港回归后同样的言论自由、创作自由。

转眼就快要到中午,《人民文学》杂志社在招待大家吃饭之前,王濛主动说道:“各位都是香港文化界的大家,今天的到来,让我们杂志社蓬荜生辉。如蒙不弃,不如留些一行墨宝……”毕竟这是一趟善意的,王濛的要求不好意思回绝,众人都说道:“赵老先请!”赵少昂的身份是岭南画派大师,他的笔字同样彩,挥毫写就两句古诗:“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

“好字,诗更是应景!不管是大陆还是香港,大家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时,都是同道之人。”巴金拍手赞道。

赵少昂题词以后,其他人纷纷留下墨宝,就连邵逸夫都写了两句应景的古诗,而且那几个字还写得非常漂亮。

最后只剩下康剑飞一个人了,饶是他脸皮比城墙还厚,提着笔还是没好意思写出一手臭字。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康剑飞终于咬咬牙豁出去了,提笔写下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祝《人民文学》越办越好!”当康剑飞落款之后,同他一起来的香港人个个把脸调开,一副我跟此人不认识的样子。而《人民文学》的众作家编辑们,则是苦忍着笑意憋得难受,生怕笑出声来会伤了香港同胞的面子。

主动邀字的王濛看着笔墨未干的“好字”,脸部肌动了两下,好半天才想出合适的词汇道:“康先生的字很别致!”第453章回港飞机在天空划出一道轨迹,而在这驾从京城飞往香港的飞机机舱内内,邵逸夫正与康剑飞联席而坐,画面和谐得就如两个老朋友在聊天一样。

邵逸夫说道:“邵氏在香港的四家龙头戏院,最少5年6000万租金,价格再低就没得谈了。”康剑飞抿嘴一笑:“好,就这个价码,10年1亿2千万。”5年6000万租金跟10年1亿2千万租金,这里面的差别可大得很,毕竟经济要发展货币要通

对于康剑飞的小伎俩,邵逸夫只是摇头笑笑,说道:“10年时间太长,谁也说不清楚将来的事情,于你于我都有风险,最长租期也就5年为好。”康剑飞说道:“如果只租5年的话,6000万租金太贵了,我自己买地新开戏院都能拿下来。”邵逸夫争辩道:“6000万你或许能开四家那么大规模的戏院,但好地段却不容易拿到。而且我这四家戏院积攒了邵氏几十年的名声,很多影都有去那里观影的习惯,新开的戏院可远远比不了。”

“观众看的始终是电影,而不会真正在乎这部电影在哪家戏院放映,”康剑飞毫无顾忌地接邵逸夫的伤疤,“邵氏院线最近两年的上座率不高,而梦工厂却从来不缺好电影。而且,邵老板你出那么高的价,好像除了我之外,没几个人愿意接手。”邵氏旗下那么好的戏院,自然有无数人想接手,但那些想接手的人本没钱。金公主、嘉禾虽然有钱,但这两家院线的规模已经足够大,再增加戏院也没多大用处了。

现在邵逸夫想租出和转让邵氏的戏院,最大的困难也在这里,那就是价格太贵:出得起钱的没兴趣,有兴趣的拿不出钱。

香港有钱的富豪很多,但能像平行空间里潘迪生那样拿出一两个亿发展院线的有钱人,却是完全没有。就算是此时的潘迪生,他的德宝电影公司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