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凄凉曲vs到谢桥】至喜《采桑子》的灵动婉转,就算撇开词,单是"采桑子"三个字就有烟雨江南的清新和妩媚,能够让人嗅见意。

"采桑"与"采莲"是属于江南的两首田园曲,采桑由天开始至夏季结束,采莲由夏季开始。相绵延。江南的蚕坊,惊蛰的时候被雷震醒,立即就有乌黑的幼蚕用小嘴咬破茧的韧膜,大片动在绿的桑叶上,彻夜进食。彻夜发出沙沙的嚼食声,一时耳错会以为如窗外下雨。三月采桑的季节,在乡下,会看见采桑女子携篮挎筐,在雨后的桑园里采摘桑叶。常见有胆大幼童盘踞在树上,摘下襟的桑葚,吃得嘴乌青。欣愉悦。桑树虽叫人想起衣食的艰难,却显蕴劳作的丰美。

花间、北宋以来,词谱"采桑子"上下片的第三句,原不必重叠上句。自从李清照"添字采桑子"创出叠句的变体,令人惊之后,后世不少词人也摹拟李清照的形式,将原本不须叠句的上下片第三句重叠前句。节拍复沓,如此可增添舒徐动听的效果与情韵。小令也有折复叠嶂的效果——窗前谁种芭蕉树?中庭。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这是李清照的愁苦,因为有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快乐子,有过"被翻红"的恩绵,后来的孤苦就更难捱。今昔对比凄苦也更强烈。容若也一样,有过神仙美眷的子,孑然一身的时候就格外无法忍受寂寞。这两首《采桑子》心境肖似,在叠句的形式上,容若效易安体,而他善用寻常口语填词、不事雕饰的特质,又与易安隐相呼应。

此阕《采桑子》抒思情,无一字绮词语,而当中哀凄婉处又动人心魄,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

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哀伤如雪花,漫天飞舞不加节制,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因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谢幕留情佳话来让人怀念。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若词中取其广义。是谁,在夜里演奏着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萧萧的风雨声与之应和,长夜消磨,不知不觉红烛燃尽,灯花如人瘦损衣带,寸寸零落。下阕紧承上阕"瘦尽灯花又一宵",扣住彻夜未眠,近一步诉说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不知道何事萦绕心怀?清醒时意兴阑珊;沉醉也难掩愁情。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那个人始终忘不掉。

晏小山《鹧鸪天》词有"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的语,不知是何因缘,连一贯严谨的理学家程颐都拜倒其冶之下,极之赞许。容若此处更翻小山语意,发出疑问:"梦也何曾到谢桥?"纵能入梦,就真能如愿到访谢桥,与伊人重聚吗?相较于小山的梦魂自由不羁能踏杨花与伊人会的洒然,容若的孤苦凄凉斑然若现,以此句结全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我为你心思化尽,梦却无缘,到头竟似金童玉女的水花谢两无情。

小山也做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今夜重圆。曲水兰船,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泪笺。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

当时月下分飞处,依旧凄凉。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

泪痕揾遍鸳鸯枕,重绕回廊。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断肠——晏几道《采桑子》小令在他的手里,似绝代的名伶一舞倾城。可是小山不同与容若。他毕生的思忆只为自己,哀悼那不待挽留就从指间飞落的年华。

容若还有一阕"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莫误双鱼到谢桥——《采桑子》表达的意境和情绪和"梦也何曾到谢桥"都很接近。只是上下阕都带着浓浓秋意。这一阕语意周详,虽不似前首"谁翻乐府凄凉曲?"那样清空如话,凄凉彻骨。不过其意境萧远,用语巧之处不逊前词,如一种思情的两种风骨,如花开两树,各有其好。此外,下阕中嘱咐秋带信到意中人居所的想象十分新奇可

古时称心女子为谢娘,因称其居所为"谢家"、"谢家庭院"、"谢桥"等。在《饮水词》中多有引用,苏雪林据此考证容若的恋人姓谢,疑幻疑真。不管真假我个人都很喜"谢"这个姓,有言又止的款款情意。

词写得很小资,是锦衣玉食的小女子语。惟其不伤也,带些细致做工。然而毕竟还是真情人,不是一般的小小资所能敌。竹林清雨的受,的确与一般树木上落雨不一样。

最早看到的也是记得最的《采桑子》还是辛弃疾的那首"天凉好个秋"。那时候"采桑子"仿佛是个被充做男儿养的假小子,名唤做"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上层楼。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采桑子》少年情怀被他一语道破。稼轩那样豪气的男人,却这样明慧,于世事总有通透的认识。豪语不让人,他作起情语来一样柔美亮烈的很,最为人传诵是那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难怪,稼轩身集词家和兵家两种角,一生学以致用,他是真正的领军北上,抗击金人,并且还颇有战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比文弱书生只懂得在纸上干嚎假高xdx,是有真实的生活基础的。只可惜,他一人之力,阻不了南宋灭亡的颓势。因此稼轩词中也多愁,然而此愁非彼愁,可以是上达天听追问不休,亦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壮志雄心至死不熄地追寻。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辛弃疾《采桑子》稼轩这种襟才华的男子,偏偏生在那种颓靡灰暗的年代,或许,上天属意他做一簇绝世烟花,对那个消薄的朝代做一点补偿,就像容若。

男子,亦是烟花般寂寞。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红泪偷垂,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当时错】这阕《采桑子》所怀是人是谁,自然不会是卢氏。容若一生情事虽然不多却也不少。除却入的恋人,侍妾颜氏,正卢氏,继官氏,他和江南才女沈宛还有一段隐隐绰绰的轶情事。八卦一下,我觉得这首词不太像悼亡词,也不是写给官氏和颜氏的意思。当可在入的恋人和沈宛二人之间定夺。

上阕争议不大,总之是容若的自责自悔而已。心绪凄,四个字说破彼时心境。那么来看下阕:"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期。"清女入限十年,则出听父母领回,自主婚嫁。期间遇到皇帝心血来,还有可能特赦一把,提前释放。像雍正年间,就有过放入的秀女回家的例子。因此与恋人作约虽然渺茫,以容若那种认死扣的格,与她约定是有可能的。强说期,倒不一定是因为男人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菜地里的。情的誓言从来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习惯夸张,不这样不切实际怎么能显得得深情忘我呢?

容若当年在好友顾梁汾的牵引下,与沈宛相慕相识相知相亲,可惜因汉两族不得通婚的朝廷令,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临别时两人有约,也说得通。因此究竟这个"期"是在他挥别沈宛北上回京之时"强说"的?还是他与恋人分别是为了安对方所定的,都在两可之间。

细说这些,是为了观者更了解容若,能更准确地把握住《饮水词》的某些曲婉词意。了解一个人的经历,才能了解一个人的心思。有些事,不解前因,就是看到结果也会茫然。然而不必在这些事上一味纠。毕竟我们不是狗仔队,也不是考据学家。真正所在意的,不是容若的情历程,而是他因为有情发出的慨。能动人的,终是那些超越自身情绪的曼妙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