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出了《逸尘子传》。
夏夷则曾经怒问为什么不是《诀微长老传》,逸清摸着大腿上来历不明的伤疤,说我不敢啊。
夏夷则想了想,觉得换作是他,大概也不敢,遂心有戚戚焉。
虽然逸清不敢明目张胆地,把这些杜撰的风花雪月取材于诀微长老经历的事实写出来,但是欺负一下无力抗争的夏夷则,还是相当地顺手拈来。
即便如此,在《逸尘子传》里面,逸清仍旧颇为隐晦地提了清和一笔。
是以书信的形式出现的,在书里的逸尘子遭遇困境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从未面的神秘人士,用飞鸽传书替他指点津。
书信的落款,有八个字。不像是名号,也不像是代称,勉勉强强算是一个辨识身份的讯息吧。
——“清抚狗头笑而不语”。
夏夷则默然沉一番,觉得甚是传神。
甚至连清和本人都评曰:“深得吾心。”也就是这个时候,夏夷则从偷看《逸尘子传》,变成了光明正大地看。
第十章且留温存·04四、跟师父走有吃十一月初七,立冬。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太华山终年覆雪,冬天降至时格外显得严寒,冰封千里,积雪没膝。每年立冬一到,清和就会开始着手整理行装,准备迁居到温暖的南方。
往年他都是只身一人离开,带走大狗一条。今年多添了个小尾巴。
清和没有收拾太多东西,无外乎是些贴身衣物,一柄剑,一个装酒的旧竹筒,以及一些银两。他修道之前出身世家,并不缺钱,也从来不以清高自诩来苛待自己的生活。再加上他还养着夏夷则,堪比一个小钱庄,随取随用,皇家焉敢赖账?
行李统统都是要大黄背的,就算他十二万分不乐意。如果不肯背,清和就不带他走。比起留在暗无天的太华秘境窝上一个冬天,显然一时的忍气声比较划算。
关于夏夷则由谁来背,也曾经有过争议。
夏夷则年纪还小,道术法诀刚刚入门,使唤起御风诀往天上飘一会儿倒可以,长时间地赶路就不要想了。大黄坚决不肯让夏夷则爬上他的背,向清和愤怒嘶吼:“你做梦!他敢爬上我的背老子摔死他!”被他嫌弃的夏夷则自我安,大黄应该是认为一只凶兽被人当成了坐骑,有点颜面无光。
清和没有很坚持,对着夏夷则半蹲下身:“过来,为师背你。”大黄一跃三丈高,声音炸得活似打雷:“他敢!”夏夷则在心里叹气,原来大黄护食已经护到了这个程度……
清和也不着恼,眼底带笑,反将一军:“那你说怎么办?”大黄呼哧呼哧吐着气,勉强把自己身子骨放低。清和坐上了他的背,把夏夷则抱起来放在自己前面。
虽然这样的法子算是大黄自己提出来的,两方皆大喜,不过夏夷则琢磨着,这次好像大黄又被师父忽悠了。
夏夷则腿短,大黄的背太宽,于是清和只好让他骑在大黄的脖子上。即便隔着厚厚的皮,夏夷则都能受到怒火正在大黄的血里奔腾咆哮。
清和给余怒未消的凶兽顺了顺手底的:“化出本相赶路吧。飞高一点,不要吓到百姓。”夏夷则抓着大黄脖子上的硬得扎手的,骤然觉得自己离地高了一倍不止。
大黄的本体十分庞大,真正配得起凶兽的名号。不过夏夷则悄悄探头看了看他的耳朵鼻子嘴巴爪子,觉得大黄还是最像一条狗。
他身后坐着清和,挡住了视线,夏夷则也没有想起来要去看看大黄的尾巴,于是并没有发现身后那遮云盖醒目至极的六眼九尾。
庞大的乘黄一跃入云,夏夷则只觉得山川草木水一样往后退,耳畔呼呼风声刮得脸面生疼。清和让大黄先缓一缓,找出一张毯子给他挡风。
夏夷则被包得只剩鼻子眼睛漏在外面,清和给他掖牢实毯子角,拍拍大黄的脑门让他再度出发。
他说的是:“驾。”夏夷则想笑不敢笑,憋得难受了一路。
大黄跑起来乘风踏云,快得让夏夷则完全看不清周遭,只觉得一片茫茫的白。小半天之后他放缓速度,踩着云往下走。夏夷则俯头看去,脚下一片莽莽林木,间或可见突兀的山壁,竟是赤红颜。
“丹霞山。”清和随手一指山小镇,“我们到那里落脚。”大黄动了动耳朵,在小镇的边缘着地。为了避免引人注目,落地之后他又缩成一只大狗。
小镇有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叫做太平。是清和在冬季经常会来小住的几处地方之一。
清和在镇西头常年租着一个小院,木制的屋子,离地约莫三尺,不受气。门前一株枝盘虬的老梧桐,树冠遮过大半屋顶,院后几行菜畦,清幽又雅致。
唯一有些为难的是院子实在太小。清和早年租下它的时候还没想过自己会收徒弟,因此除却厅堂只有两间卧房。
夏夷则拎着自己的小包裹,看一眼师父又看一眼朝他威胁地龇牙的大黄,认命地朝那间较小的卧房走去。
小院许久未有人住,物什器具上早已落了厚厚一层灰。大约是清和给小院里下过什么符咒,倒是没有见着多少虫蚁,房梁上也有幸未被蛛网占据。
两人一兽忙着收拾住地。大黄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清和分派去挑水,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