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待人亲厚,又见多识广,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许是两人有眼缘,只见了两次面就热络起来,没有半点隔阂。
凌嬷嬷拉着姚园的手:“今天是十五的大子,南迦寺游方在外的了慧大师特意开堂授业,各家王妃诰命早算准了上香祈福,王爷特许,王府上下可请半假外出见识一番。侧王妃早坐轿去了,王妃整闷在院里,正好趁此机会散散心。”姚园没什么意思,兴趣寡淡:“算了吧!天儿热,怪闷人的,还是待在院里吧。”凌嬷嬷似乎热心很大:“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是不挤挤山门,远远看一眼也行啊。”姚园仍是摇摇头,一想到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她就失去了兴趣。在现代,盛夏旅游的人成千上万,到了景区,风景没看到多少,净看人的后脑勺了,那还有半点心情。
凌嬷嬷也不知道怎么了,一再劝说:“好歹出去走走,南迦寺的后山,松柏林海,可是消暑的圣地。更难得的是,南迦寺的后院种了大片茯苓,王妃不是要研制新药吗?茯苓珍贵,或许是其中的一剂呢?”姚园奇怪地看着凌嬷嬷,往常两人虽然相谈甚,但是凌嬷嬷从来不勉强她做什么,今儿是怎么了,为何一直劝她出府呢?莫非有什么谋?转念又想,难道是老人家自己想出去耍耍,拉上个垫背的。罢了,看在她一直照顾自己的份儿上,便许她这一次吧。就算是有谋,也是早来晚不来,现在的她还怕什么呢?
“嬷嬷既然说的这么好,姚园少不得动心了,就出去走走吧。”凌嬷嬷见她松了口,很高兴,再三保证:“定不会让王妃失望的。”说走就走,姚园换上了一般人家的家常服,提了一个自制的小袋子,在凌嬷嬷的陪伴下,上了一驾不起眼的马车,缓缓向南城而去。
第二十三章百年古刹,果然名不虚传,古木参天,幽静梵音,使人心静如水。
姚园游过寒山寺,白马寺,灵隐寺……见得佛像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现代的工艺再巧,较之原始原味还是望尘莫及。南迦寺莫说供奉神位的大殿,单说禅房就有几十间,赶上现代一家豪华宾馆了,但地域之广,设置敞亮,远非现代宾馆可比,加上田地和山林,占地少说也有百顷之多,不愧为大元的国寺。
姚园对佛法知之甚少,也没什么兴趣,她总觉的身为空门之人,要么是家里太穷没有办法,要么是逃避现实,缺少面对的勇气。总之,都是些无奈之举。说什么结佛缘,佛法,都是无奈之下寄予的理想,难以实现。有时间上香拜佛还不如考虑下一顿吃什么来的实在。她不是真正养尊处优的王妃,闲来无事逛逛寺庙,善结良缘,如果想在王府平安地活下去,或者走出王府,自由自在的生活,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自己加码才是眼下最紧要的。
虽然心里这样想,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尊重不是做给泥塑的神明看的,而是给别人看的,再说,身边还站着一位信奉神明的长辈,怎么着也要周全礼仪。
随着凌嬷嬷上完几柱香,姚园迫不及待的来到茯苓院。院门前站着两个小和尚,看到她们,拦住问:“两位止步。茯苓院只能是一品诰命夫人才能进去。
看来,无论到了那里,都是讲究门槛的,南迦寺名面上开设香堂,青炉,为天下百姓行善果,实际上,也只有大殿才让百姓进入,其余殿堂只为达官贵妇开放。想想也觉得有道理,南迦寺这么大,和尚上千,吃饭穿衣都是大事,如果没有那些贵妇人们,这些花费谁来出哇。所以也不能怪人家对诰命夫人们开后门。
不愿多惹是非,姚园没有自报家门,拉着脸黯然的凌嬷嬷离开了。
其中一个小和尚嘲笑道:“这一老一少的,穿的这么寒酸,还敢来茯苓院,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
“觉明,觉修,出家之人,心中有佛,佛祖面前,众生平等,怎么能以貌取人?”主持了因受长公主紫之邀为中娘娘到佛经台讲法,途径茯苓院,恰巧碰到觉明、觉修言语刻薄,于是出言警示。
“弟子知错!”觉明、觉修见是方丈立刻双手合拢,低头忏悔。
主持意味深长地看着远去的两人,直到消失不见,才念念有词地说:“此女子身穿布衣,却身居凤仪,隐隐着母仪天下之势,奇哉!”出了寺门,凌嬷嬷有些遗憾:“王妃?”姚园拍拍她的手,淡淡一笑:“都是些小事。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传说,上古有一个女皇武则天,落难业寺,受尽寺内姑子的刁难,我们只是受了些冷眼不算什么。我也不在意这些,身份只是个记号,让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无关紧要,我在意的是亲近的人和有用的人对我的看法。
凌嬷嬷心下大,王妃果然识大体,忍小辱,非寻常妇人可比。
照头顶,姚园热了一身汗,不免想起了小院的好出来:“嬷嬷,咱们回去吧。”凌嬷嬷看看头:“眼下正是毒头,不如老奴陪着王妃到茶楼坐坐,等热气散了再走。”姚园摸摸额头上的汗,也不想走了,点头答应。
马车来到闹市,街上行人极少,人们都受不了炙烤的火,纷纷逃进了室内,姚园挑起车帘向外看,街上零丁的几个人都懒洋洋的,没有半点神。过了裹珍楼便是一品居。下了马往里走,路边冲出来一位相貌端正,儒衫方巾的年轻男子,那人刹不住脚,把正要进楼的姚园撞到了一边。凌嬷嬷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