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这隔壁乡的支教老师北大毕业之后,就更是热情似火,每次杨剪来买东西都要搭话,成功跟他在一年前左右混了个半生不。既然买粉笔能抹零头,买零食能多送几条学生
吃的“
口水”糖果,杨剪也乐得多
这么一个朋友,现在已经发展到能够帮忙代收邮件的地步。
五点半邮局就关门了,此刻此刻,电话里那“统共五个大箱子”,全都寄存在超市门口的拖板车上。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青岗中学,杨剪老师收,”小老板逐字念道,拿腔拿调地拗着普通话,“刚才我搬,每个箱子都沉得我妈妈都不认识,装的到底是啥子哦!”
“不知道啊。”杨剪在箱前蹲下,抬起左手。
小老板心领神会地进一把剪子。
“以前也没人给我寄过东西,”杨剪笑了笑,照着封口处划了一刀,把胶带撕得滋啦响,“最近生意怎么样?”
“哎呀,就那个样子嘛。”小老板显然不想讨论此话题,兴致地弯
扶膝,在他身侧眯
着眼瞧。
杨剪也没再客气找话,一言不发地划起了胶带。
第一箱最沉,装的全是作业本,几种规格都备齐了,少说也得有几百来册。
第二箱被盒装中华铅笔和零碎文具。
第三箱最大,打开一看,足球两个,篮球两个,打气筒一支,还有四副红双喜拍子,两盒乒乓球。
第四箱就更匪夷所思了,装苹果用的那种大纸箱子,愣是得
当当的,大多是诸如板蓝
创可贴碘伏之类的常用药品,挤在角落里的那一小堆,是女孩用的痛经贴和卫生巾。
“捐得可贴心哦,”小老板像理货似的拿起一包,看了看,“是啥子帮扶项目,那些女娃儿有福了!”杨剪没接腔,眉微微蹙起,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箱子外的确没有除去寄送标示之外的字样,至于箱子里面,那些物件之间也没能翻出写有只言片语的卡片。
谁捐的?究竟是捐的吗?给学生申请的补助被一层层官儿给筛下来,拿到手里都要等到猴年马月,公益组织的捐助要是走程……
反正民间助学项目那么多,也做了那么久,杨剪作为一线教师,还是第一次收到实物。
他打开第五只箱子。
这箱子最轻,也最小,划开来看,里面了厚厚的海绵,像是怕把里面的东西颠坏了,这是其他四只都没有的待遇。
再把海绵翻开,就着超市门里透出的那点灯光,杨剪看到一行字:wutheris。
呼啸山庄。
他大学时常读的。
白花体字,印在油画少女如云的发髻上,是当年买不起的英文原版。杨剪
了口气,把它拿起来,只见下面
着的也都是书籍,有阿西莫夫的科幻、东野圭吾的推理、
因斯坦讲谈世界观的充
寂寞的自传……
书页崭新,书脊平整,然而每一本对于杨剪而言都是旧的。多么不巧,八本书,每本他都看过,甚至读。
巧也是在这里。
虽然大部分被冠以“畅销”的名号,但那本让杨剪着过整整一个学期的《悉达多》总不至于位列其中吧?当时图书馆里只有那么一本,并且新得就像没被翻过,德国作家写的,被译成英文,杨剪觉得那翻译差劲极了,甚至因此萌生过选修德语自己找原版动手的念头。
现在,中译版居然都出来了,又会是怎样的呢。
无需翻开纸页,往事就滚滚冲来。而杨剪心中忽然安定万分,他已经能够基本确定,这最小的一箱与学生无关,单纯是给他的。
是给自己的。
他又在书边的泡沫纸里找到一个小茶叶盒,再打开看,依然不见任何字迹,五盒金嗓子和两瓶维生素b12躺在里面,安静地相互挤着,卡在一块。
“哦哟,”小老板动得
起手掌,“杨老师,这个维生素有啥用哦,补脑?”他好像十分期待。
却听杨剪道:“治贫血。”小老板目光闪了闪,有点悻悻然:“这还送喉宝……是你认识的人哇!”
“可能吧。”杨剪简单道,显然是没有耐心多说。他给车槽清出条空地,把四个大箱子搬上去,用几捆玉米秸着防侧翻。小箱子则放在副驾驶上,
是用彝刀。
“要不是我你早能打烊了,今天真是谢谢,”东西都收拾好了,他又跳下前厢,回头冲小老板笑笑,把语气放缓和了些,“你收工我请客,咱们吃顿羊粉去?”小老板闻言,果然不再多问,从自家冰箱里提出一瓶啤酒一瓶汽水,欣然赴宴去了。
杨剪在大约凌晨两点回到青岗乡,平白天要上课,周末还要跋山涉水地家访,劝人把孩子送回来上学,他要进城往往就要趁放学之后那点时间,再耗到这个点钟实属常见。一般这样就睡不着了,况且他平时也没有强烈睡意,卸好了货他就去乡政府门口还了车,把钥匙放在保安室,之后沿山路慢悠悠地逛回了学校。
路不短,上坡下坡又费事,大约要走上三十分钟。这一路是寂静的,枯燥的,唯有林木的叶片被月光照得幽亮,人的影子印在土地上,清晰而浓郁。杨剪非常喜这段路,每当他
间别着彝刀的重量,抬眼去看
云,看到宽广的银河,他就会恍然间以为自己已被抹去了物种和定义,变成一个村夫,或是一头野兽。变成几十年几百年前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