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3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轩展颜一笑,伸手捏了捏李文斌的鼻子,夸他:“我夫郎果然聪慧过人!难怪我最近茅顿开,也越来越聪明了。”李文斌拍开他的手,低声道:“说正事,认真点。”贺林轩一时忘形,看了眼脸无奈的李文武和张河,忙咳了一声说回正题。

“毕竟都是大梁皇室子弟,一笔写不出两个梁字。纵然皇帝荒诞糊涂,到底占着大义名分,所以要造反——我是说要起兵南下,就不能是他们先动手。必须是皇帝先下手,他们再反击,这才能站得住脚。”

“那么,怎样才能让皇帝先对北方动手呢?”贺林轩看向他们,李文武犹如醍醐灌顶,终于想通了。

他抢过阿弟手上的白纸,指着上头道:“天降奇石,州牧下狱未死,冬兴兵。果真有一条线索,能将这三件事串联在一起!”他在纸上写下四个字:先帝遗诏。

“这块石头,不管它是什么来历,上面说皇帝不孝,皇帝肯定寝食难安,必定会让人去寻找遗诏。而这两位大人上京告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此行凶多吉少。可他们还是去了,可见手上拿着保命的东西!”李文武越说思绪越明朗,拿着笔的手都在颤抖,墨汁纸都是,却浑然不觉。

“或许,从头到尾,状告百姓或是状告整个贪渎盘剥的官场,都只是一个幌子。

他们的作用,只是把遗诏——对,是了!

他们肯定是把遗诏在北地,在张家将士手中的消息透给皇帝了!

甚至,他们可能还会说,北地将士已经拥护了新主。这个人就是本该死去多年的、遗诏上属意的二皇子殿下!

那皇帝怎么可能不动手?狗急跳墙的分明是他啊!”李文武动莫名,丢开笔抓住贺林轩问道:“林轩,我说的对不对?”贺林轩点头,把茶杯递给他,说:“阿兄,你别动。”

“阿嫂,你也别慌。就算事情真的像我们猜测的那样,北地也已经给予反击,可见事情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张家叔父兄长的安危,暂时不必担心。”

“……哦,我没慌。我就是,就是被吓住了。”张河后知后觉地缓过劲来,拍拍脯说:“难怪我阿父总说动手的赢不过动嘴的。你们——不是,我是说定下这个计谋的人,也太厉害了吧!”李文斌听得忍俊不,又道:“这么看来,这两位州牧不管真正的目的何在,是否会有后手,他们肯定是那边的人。只是,林轩,这些说起来只是北地为什么在此时起兵的原因,你又为何说这仗打不完呢?”闻言,喝茶平复心绪的李文武赶忙放下茶碗,看向贺林轩。

贺林轩道:“我原本不肯定,可阿兄既然说咱们东肃州已经派兵支援,我便猜出一二了。”

“何谚是哪方的人,你们没有忘记吧?

以大梁的军政体制,文臣高于武将,一州军配有一虎符,一分为三。

一个在皇帝手中,能够直接号令驻兵。一个在将士手里,另一个在州牧手里,这两块合起来,才能动用兵力。

也就是说,何谚不点头,这兵就派不出去。

你们再想想,北齐、北燕的州牧都是他们的人。要拿捏住那两州的将士,会比笼络文臣更难吗?”

“林轩,你的意思莫非是,北地几州的兵力其实都已经在我阿父他们的掌握之中?那还打什么仗?!直接开城门把人请进来不就是了!”张河还是有些糊,但李文斌兄弟已经有些眉目了。

李文斌呐呐道:“如此说来,奇石是假的,告御状是假的,打仗也是假的……那北边在打仗的人,也当不是真的。他们,莫非已经……?”他求证地看向贺林轩,贺林轩点头道:“故布阵,声东击西。”他微微低了声音,道:“我想,或许用不了多久,皇帝还抱着美人喝着酒,听着北边苦苦支撑的战报时,百万雄兵,已经撞开南陵城门了。”贺林轩的手指从北疆一路而下,势如破竹般,点在了京城的位置。

他微微一笑。

——南陵城,看来不出几,就要易主了。

第75章这个冬天,在寻常百姓眼中是漫长难熬的,同样的,也平静无奇的寒冬。

不论是北地还是南地的百姓,都没有人预料到在他们闭门熬冬的时候,曾有一支军队在村落外潜行而过,直指南陵。

来年一月出冬,贺林轩一家子去了州牧府拜会。

往年何谚在数九寒天也会带着夫郎回家尽孝,今年却未曾。

虽则何张氏还在闭门自省,等闲不见人,但何家家大业大难免口舌混杂。

蓝氏情况特殊,何谚自然不愿意他劳心劳力,亲自回去一趟和父亲告了罪,留在了府台。

他们一来,蓝氏就迫不及待地拉了李文斌和诺儿到内室烤火。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往年在镇上总觉得热闹太过。今年倒是冷清了,可无事可做,我这心里头反生烦闷。”何谚不想让人惊扰他养胎,不仅是何家直系旁系的亲族,连下官们都拒之门外。

整个冬天,他只见了两回蓝家人。

可那些际场上的事情,他这些年做惯了,从世俗琐事中身反而不自在。

李文斌笑道:“不是有大人在吗?我可听高师爷写信给林轩抱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