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23年7月28【第五章:丝剥茧】顺天府陈宅,正房地下的密室中。

这个面积约三十平方米的地下密室此时正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但问题来了,农业时代的主要照明工具乃油灯与蜡烛,这两者的亮度差不多,都是一烛光,陈靖究竟是如何做到仅用一盏灯就让密室如此亮堂呢?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均与魔法无异,这句话的关键地就是「足够先进」,一旦将这些科技进行了充分解析,就会让人发出「就这?」的鄙夷。

这盏灯的原理和烟花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基于金属元素的焰反应,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金属在燃烧时会发出不同颜的光,一般来说铜燃烧是绿,钾燃烧是紫红,钙燃烧是橘黄等在以蒸汽为动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前,人类的照明手段就是单纯的明火,再亮也就是那回事。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金属的焰反应特被人类用来照明,英国人托马斯.德拉蒙德发现生石灰在被温度超过两千摄氏度的氢氧焰煅烧至白炽状态时会发出强烈的光线,至此,白炽灯进入了人类文明,这种光被称之为灰光(limelight),当时英国人对这种新奇照明工具的光亮的评价是「整个码头被美丽的白光洪淹没」,可见其亮度,在电力照明普及前石灰光在世界各地的剧院广泛使用,用于室内舞台照明,limelight这个英语单词也就被引申为聚光灯,多了这个意思出来。

前世二十岁到三十岁这个十年,陈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港岛度过的,这座城市虽现代化程度极高却也保留了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痕迹,比如位于都爹利街的四盏煤气路灯,十九世纪时港英政府为了增煤气灯的亮度就给所有煤气路灯加装了生石灰灯罩,时光荏苒,昔年的不落帝国早已分崩离析,这四盏孤零零杵在那里的煤气路,正无言的诉说我带蒂国当年有多弔。

上辈子,陈靖就带着子与女儿在这四盏被港岛列为文物的煤气路灯下打卡留照过,回到家后,夫人秉着过去化学老师的身份,就对女儿讲解起原理来,陈靖作为夫人最得意的门生,站在边上恭恭敬敬的旁听,眼中尽是对夫人与女儿的宠

不想这个无心之举竟然在穿越后用上了,农业时代确无法搞出煤气来,不过这难不倒陈靖,办法总比困难多,钙元素会在自身温度超过九百摄氏度时进入白炽状态,酒出的火焰可以轻松达到一千摄氏度,上辈子为了让女儿能等好的理解理化知识,他可是拆解过不少酒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绝大多数的人类造物并没有太过密,普通人在理解原理后能都手出来个七七八八,酒灯的主要材料就是红铜,构造也不是那么复杂,陈靖画出图纸后就教给了一名锦衣卫南司的匠户,锦衣卫内部也是有智能划分的,那些在官员面前吆五喝六,抓人审案的都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打造各种武器等后勤是锦衣卫南镇抚司的事。

尹则前辈那些亵玩女侠的道具都被陈靖推到了一边,密室中央就是一张大方桌,上面正平摊着一张巨大的黄麻纸,砚台边上还对着一摞文书。

陈靖没在干啥,就是在用思维导图的模式给尹则最为嫉妒的徐珪进行人物画像,从正德十三年冬月十二发现圣遗物的那天算起,已经过去四十有一天,期间凭借自己锦衣卫经历令史的职务之便搜寻到了很多徐珪的资料,他要在这个北方的小年,将这段时间来的信息资料进行一次总汇,为针对隐湖女侠的特别回收行动做一次先期调研。

提起小狼毫在砚台中点了几下,两三个呼后黄麻纸中间出现了竖写的徐珪这两个大字,然后用另一支小狼毫在放有朱砂水的砚台中蘸了一下,将这个名字圈了起来,两个十年的生活,已经让陈靖极大程度上融入这个既陌生又悉的大明朝了。

沉思了一下,陈靖抬起蘸着红涂料的小狼毫在圆圈的零度方向画了一条直线,接着以笔尖驻留的地方为起始点,又画了一个红圈,间他换上黑笔,在里面竖着写下了仓儿案,这四个字。

尹则在自叙年谱中明确提到徐珪是因一桩名为「仓儿案」的奇案才发迹的。

陈靖前世的时候就对「仓儿案」有所了解,拜五百年后的网络所赐,可以说人只要有想法都能在网络上找到丰富的各种信息,有好事者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明明既无隐情又无疑点,但因为涉及到朝廷争斗而变得扑朔离的案件,比如北宋的阿云案,明的仓儿案,清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彭城卫千户吴能有一女,小名唤作仓儿,自永乐以后明朝武人地位就急转直下,尤其是土木惊变之后更是断崖式下降,吴能虽然是个军官但是并不富裕,为了女儿将来生活能有个好的着落,他就找到媒婆张媪,希望能给自己女儿找个好人家,哪知张媪见仓儿容貌不错,而且吴能也地位低下,就起了歹心。

她谎称把仓儿说于了周太后的弟弟家,给了吴家一些钱财之后,却是把仓儿带走卖给了乐户张氏,张氏此后又将仓儿卖于乐工焦义,焦义又将其转卖给乐工袁璘,袁璘则安排仓儿于歌肆为娼。

此时卫所千户吴能已死,其聂氏听到了仓儿的消息,于是在京城的歌肆中寻找女儿,终于被其找到。

但是仓儿痛恨父母当年卖掉自己的行为,坚决不肯认母。

聂氏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儿子吴政一起把仓儿抢回了家。

袁璘收到消息后可能也自理亏,找到聂氏后提出再给一些补偿金,然后把仓儿带走。

聂氏不肯,就在弘治九年时报了官。

案子到了刑部,主审人是郎中丁哲和员外郎王爵。

二人将仓儿断给聂氏,袁璘对此表示不服。

在此案中袁璘也算是受害者,不服也情有可原,同时丁哲和王爵这样断案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丁郎中官威大得很,觉得袁璘区区一个乐工竟敢不服,于是下令对袁璘动用重刑。

袁璘受刑之后伤势过重,没几天就死了。

《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二十》是这么纪录审案过程的:刑部郎中丁哲与员外郎王爵共理其事。

既得实而璘不服,哲乃重加笞楚,越数死,女断归聂氏。

由于发生了命案,刑部主事孔琦和监察御史陈玉按惯例应进行复查。

二人却和丁哲、王爵二人沆瀣一气,只是让仵作将袁璘草草埋葬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