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夏,四月,己巳,立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临江王阏薨。
冬,十月,戊戌晦,有食之。
初,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发兵应之。其相曰:“王必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以故得完。
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不应,而往来使越。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及吴、楚已破,衡山王入朝。上以为贞信,劳苦之,曰:“南方卑。”徙王王于济北以褒之。庐江王以边越,数使使相,徙为衡山王,王江北。
◎五年己丑,公元前一五二年,正月,作陵邑。夏,募民徙陵,赐钱二十万。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徙广川王彭祖为赵王。
济北贞王薨。
◎六年庚寅,公元前一五一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初,上为太子,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即位,为皇后,无宠。秋,九月,皇后薄氏废。
楚文王礼薨。
初,燕王臧荼有孙女曰臧儿,嫁为槐里王仲,生男信与两女而仲死;更嫁长陵田氏,生男分、胜。文帝时,臧儿长女为金王孙妇,生女俗。臧儿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臧儿乃夺金氏妇,金氏怒,不肯予决;内之太子,生男彻。彻方在身时,王夫人梦入其怀。
及帝即位,长男荣为太子。其母栗姬,齐人也。长公主嫖以女嫁太子,栗姬以后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帝,故怒而不许;长公主与王夫人男彻,王夫人许之。由是长公主谗栗姬而誉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自贤之,又有曩者所梦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嗛栗姬,因怒未解,使人趣大行请立栗姬为皇后。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遂按诛大行。
◎七年辛卯,公元前一五零年冬,十一月,己酉,废太子荣为临江王。太子太傅窦婴力争不能得,乃谢病免。栗姬恚恨而死。
庚寅晦,有食之。
二月,丞相陶青免。乙巳,太尉周亚夫为丞相。罢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是岁,以太仆刘舍为御史大夫,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始,都为中郎将,敢直谏。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来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乃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都为人,勇悍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谒无所听。及为中尉,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中元年壬辰,公元前一四九年夏,四月,乙巳,赦天下。
地震。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二年癸巳,公元前一四八年,二月,匈奴入燕。
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九月,甲戌晦,有食之。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胜、诡多奇计,使王求为汉嗣。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自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为不可。
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委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使者十馀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馀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鳣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公。今大王列在诸侯,訹臣浮说,犯上,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邹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究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曰:“长君诚能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藏怒,无宿怨,厚亲而已。是以后世称之。以是说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是时,太后忧梁事不食,夜泣不止,帝亦患之。会田叔等按梁事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已伏诛死,梁王无恙也。”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