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宁安倒有点惊讶了。
汪荣笑笑:“怪不得上次拍摄的时候,我能觉到你对服装的解读能力特别强。”助理推着人台过来,两架人台上分别都是宁安的作品,一件黑礼服裙,裁剪和设计线条都很简单。
汪荣认真看了,这件作品从宁安提供的资料上可以看出来,最初的设计是很繁复的,花朵般的美。
但从灵萌芽到作品成形的过程中,经过了几次大的修改,才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繁复的时候虽然外形看上去十分惊,但从舒适度与常上来讲,实用并不高。
一步步修改的过程中,实用和舒适度在增加,但每一种又只在比较肋却并不可取的范围内。
直到最后这一版,几乎是完全的舒适度,线条即便十分简洁,可因为版型的一遍遍调整,气质却更显高贵和优雅。
用简单的东西表达出极致的美,其实是功力在进步的表现。
另一件则是男士风衣,并没有完全完成,但版型以及细节方面的设计,从汪荣的角度来看,已经捕捉到了一年后的时尚元素。
他坐下来,微笑着看宁安,看到他眼底难掩的紧张,便轻声安抚他:“你很,进步也很神速,服装舒适度的体现非常好,而且还能做到不影响美观,已经很难得了。”服装舒适度恰恰是汪荣一直追求的东西。
其实对于新人来说,大部分人可能会更认可宁安的初版设计。
毕竟年轻人大多喜夺目,喜博出位,喜突出个和追求存在……
而最终那版的设计,要么上身,要么眼光必须很老道,才能一眼看出其中的玄妙。
远比第一版繁复的外形低调的多。
所以,宁安这么年轻却能舍弃那些花哨的外表,进而捕捉到服装的真谛,让他十分欣。
而宁安接下来的话也让他由衷地笑了出来:“其实我后面体会到的很多东西,都源自于老师您的作品。”宁安说的时候其实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样的话有点像刻意的讨好。
但他还是说了,汪荣的作品的确冲击了他,很多朦胧的理念,都因为他的作品而清晰明朗。
他对此深为,也觉得应该将这份表达出来。
午餐他们一起吃的,工作室设了小厨房,有专门的阿姨负责每天的采买和午晚两餐。
员工们有独立的餐厅,汪荣则一般在自己的办公室进餐。
汪荣一直十分可亲,宁安是知道的。
但大约是因为对方的过于优秀以及自己对对方的过于尊敬,在以往的接触中他总会有一点点的紧张。
但在今天的专业中,他渐渐忘掉了那些东西。
他跟随着汪荣的指引与脚步,去思考,去领悟。
沉浸在服设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听取前辈的经验之谈,也发表自己的浅见。
受着这条路上,一座又一座极具魅力却难以攀登的高峰,那种挑战和引力,让他心生向往。
随着越来越投入,他在汪荣面前也渐渐变得松弛而活泼。
汪荣十分尊重年轻人的想法,并不会轻易否定他,但却会用自己的方式引领他。
汪荣告诉他很多以前没有想过的东西。
他说服设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服设其实是思维的艺术,思维远比技术更加重要。
可真正成功的设计师,却一定拥有最强的技术。
服设不是纯粹的艺术,但却比纯粹的艺术更加复杂。
因为艺术可以完全放松地去表达自我,而服设却往往代表了大众审美,需要你在懂得艺术的基础上,还要有锐的时尚触觉,去捕捉和分辨大众喜好。
想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必须要先学会放再学会收,直到最后才能收放自如。……他们谈了很多,宁安出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汪荣的很多话是他沉浸其中时很少去想的,听着像是大道理,但细细一想,的确代表了一个服装设计师的格局大小。
只有把格局放大了,才能引领,引领时尚,而不是只仰视别人。
汪荣最后说,没关系,你还很年轻,刚入此门,来方长。
像梦一样,他得偿所愿,可以名正言顺地叫他一声老师。
路灯一盏盏后退,他耳朵里似乎一直响着汪荣的话:“国内给服装设计师的机会太少了,大部分品牌都启用国外的设计团队,就连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都在无视国内设计师的辛苦努力与进步,而启用韩国设计师,我希望你能好好成长,和国内服设一起,站上时尚顶端,让人不容小觑。”汪荣的灵甚至无处不在。
仅仅是侧头往窗外一看,远方银杏树的绿叶在光下闪着幽微的光,他便低头用笔,在纸上绘出银杏叶组合而成的裙装。
秋的,金黄的,温暖而知的,带着婉约的美。
他说他的老师布莱德先生,在一次清晨为自己子煮早餐的过程中,看到袅袅炊烟,便因此设计出了行了十几年的裙装并幻化出各装与套装,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思维所到之处,灵无处不在。
然而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灵,还要有把握时尚,掌控的能力。
灵并不难寻,而将灵与大众审美完美结合才是最困难的。
除此之外,还要具有将虚幻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