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道:“也是娘您心善。”原来萧知也是个苦命的人,远在十多年以前,他的家乡淮水县发了场大水,年幼的萧知是一路跟随着幸存的难民逃难过来的梅平县。那时也就是五六岁的小人儿整里的风餐宿,沿街乞讨,自是受尽了苦楚。
因着有一天乞讨到了萧大娘的家门前,这萧大娘看他是面黄肌瘦,衣不蔽体,毫不可怜,一问才知原来是无父无母的小难民。
萧大娘本最是心善,见不得这小儿受苦,一想起自己丈夫去世多年,身边也未有个一儿半女,便心中合计想将这弱小的孩子带回家中抚养。遂问这小人儿可愿意来得家中当个一子半儿的,那小孩儿哪有不愿意的呢,当即是一个头磕在了地上,由此认了娘。
往后孤儿寡母的便靠着萧大娘每里给人补浆洗个衣裳过活,虽子不甚富裕,但二人也是吃穿暖过得其乐融融。
病中之人心思最是脆弱,萧大娘又叹息道:“都是为娘每里不能劳作,这看病吃药花销又大,连累的我儿快二十出头了也不好说上个媳妇儿。”萧知听了连忙劝大娘道:“您可万万别这么想,姻缘之事自有天定,眼下您只管安心养病才是要紧。”萧大娘擦了擦眼泪,点头道:“为娘都听你的。”萧知这才放下心来,照料着萧大娘歇息后,便回得自己屋里。闭紧了房门,萧知就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两本书来。
再看这书,一本上写着是《里的小娇娘》,另一本上写着是《打南边来了个僧》。妥妥的两本俗的话本子,萧知拿在手里觉得自己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要说起这萧知在梅平县里说书也是小有名气,萧知小的时候是就喜好去胡同口的大槐树底下听老先生说书,每回听完了之后回得家去再讲给萧大娘听。
因着萧知是自小就聪明伶俐,往往是听过一两遍的书他就能背出个八、九不离十来。再加上平里见天儿的在老先生身前耳濡目染,更是能将老先生说书时的语气和动作模仿的惟妙惟肖,经常逗得萧大娘是连连发笑。
后来也是赶巧了有一天,正好让那说书的老先生听见萧知学自己说书,老先生一看这半人高的小娃娃竟有如此天赋,心中也自是喜。再一看他母子二人清贫过活,索以后就拿他当了半个小徒弟似的提点传授。
也亏得是当年这老先生行的善举,倒让萧知往后有了可以养家糊口的本事。
再到后来萧知长大,便来得了这四海茶楼里做了个说书的先生,赚些个钱财贴补家用,也倒是改善了母子二人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也就是这么的过了两三年,这萧大娘突得了场病,虽无命之忧,但神头是去了一大半。为了给她看病吃药家里头好不容易稍显富裕的子,只半年的时间下来也是捉襟见肘了。
再说回萧知为何要偷着翻看这些个话本子呢,这可真不是他对此有所喜好,那就得说是前一阵子梅平县的说书界里刮起的这一股子的妖风了。
萧知在的这个茶楼是梅平县东街上的四海茶楼,那有东街也得有西街,刚好这西街上就有一座八方茶楼。
两家茶楼遥遥相望,同属这县里最大的茶楼,平里往来的茶客也是平分秋。后来这四海茶楼仗着萧知说书说的好,生意上是越见赶超了八方茶楼,大有一家独大的趋势,使得那八方茶楼的大老板背地里是没少抹黑对家儿的四海茶楼。
就这么两厢无事的过了一二年,不知怎么的来四海茶楼听书的茶客是一天比一天的见少,廖老板一扫听原来是都跑到了西街上的八方茶楼里去了。
见天儿的看着这茶客们减少了大半,别说是茶楼廖老板了,萧知想着自己缩水的月钱也是坐不住了。
再往深了一打听,原来是那八方茶楼里来了位新的说书先生,据说还是八方茶楼的大老板上赶着从京城里请来的。
萧知听了心里不得劲,可又不得不说这真是外来的先生会说书了。
作者有话要说:此文之前发过又删除了,现在是整改过的。
第2章说书怎能全如意接着说那八方茶楼里新来的说书先生,这先生也是奇怪,白里见不着面,一到了晚间才出来说书,那听书的茶客们却也是只增不减。
廖老板一听如此,遂打发了自己后厨里的点心师傅去八方茶楼里听了回书。敢上那点心师傅也是个不善言语的老实人,回来后是大红着个脸蛋,支支吾吾的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气的廖老板就想将他一脚踢出大门外去。
这下也别无他法,廖老板只得是让萧知前去偷摸的听上一听了。
如此一来,萧知便趁着某个月黑的夜晚,打家出来,一路上是遮遮掩掩的来到了八方茶楼外。他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往茶楼里一瞧,果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说人为患也不为过。
萧知又围着茶楼打量了一圈儿,刚好发现这茶楼后面有个无人的暗巷。进得这暗巷里面,萧知抬头见有一扇半开的窗户,奈何这窗户比他还要高上一大截。
萧知又左右寻找一通,勉强寻来了三个放着烂菜叶子的破筐。将这三个破筐一个摞两个的摆好,提起衣摆就踩了上去。
甫一站定,萧知便听得窗户里面一人说道:“那孙公子白里在白云庵外遇见了前去上香的李家二姑娘,两个人是旁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