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泉水碧蓝,映着天边纯洁的云,还映着不远处青黛的山峰。
畔山已近在眼前。
从这里走过去,用不上半个时辰的功夫。
池罔反而却不着急了。
他已经看到了,心愿已了。并不是真的需要过去。
他的心情,用一句“近乡情怯”并不合适,因为畔山从来都不是他的“乡”。
池罔的神比以往还要沉默,他就蹲在这汪清泉前,发呆似的注视着水中的畔山倒影。
畔山是一座风景清奇险峻的山,虽不是什么名胜,却也颇多意趣。
它原来也是一处天福地,多有修行者聚集,且不知道从哪年起,山顶便盖了一间佛寺。
这佛寺以前也是一座名寺,香客络绎不绝,能排出一里的队伍,善男信女从大江南北慕名而来,香火十分兴旺。
只是七百年前,有一次半夜惊雷,一团落雷掉下来,正打中了寺庙庙宇,佛寺起了场大火,火势甚是猛烈。
那晚上一直下雨,可是就连大雨都没能浇灭这大火分毫。
大家都说,这雷火来的门。
这场大火一直烧了几天,直到烧光了整座寺庙,烧到没有任何能继续烧的东西,才终于停了下来。
天降雷火于佛寺之地,意味极为不详。
寺宇尽毁,僧人们弃寺离开。
没有信众愿意出钱为畔山上不详的佛寺重建,几百年来,这座佛寺就这样荒废下来。
山顶的名寺已成昨风光,寺中房梁坍塌,殿宇重新化作泥灰,尘归了尘,土归了土。
如今的畔山,不过是一座再平常不过的山,没有人还记得它当年的故事和风光。
也没有人记得畔山上,那些曾经名动天下的修行者。
池罔叹了一口气。
两个时辰后,已接近傍晚。
他终于停在畔山山脚前。
如今的畔山,附近只有些世代居住于此的农民,勤勤恳恳的种着地,养家糊口地谋个生计。
昨天落了一场雨,池罔赶路时,淋了一夜的雨。这场
雨对赶路的人不友好,对于农民来说,可就是一件大喜事了。
路上泥土与水混在一起,变得泥泞不堪,路很不好走,风贴着脖领钻入衣衫,比往还要寒凉。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畔山,似乎只是这样遥遥的看着,就已经别无他求了。
他站了许久,直到附近的农民发现了他。
一个农家小孩光着脚丫踩着泥跑过田野,看到了山底下的人。
小孩害怕地跑出很远,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娘亲,你看,那公子是个妖怪!”妇人对着小孩子的脑袋,猛地拍了一巴掌:“胡说什么?小声点,让人家听到了,小心过来打你!”妇人小心翼翼的转头张望,见池罔毫无动静,心想毕竟隔了这么远,料想也不会听到自家小孩子的胡说八道,便放了心。
她管教好儿子,打发了儿子去陪伴太爷爷,还是起了好奇心。
她故意从旁边的田地经过,离得不近不远,看了池罔一眼。
只看着一眼,妇人吃了一大惊,这位小公子的模样好生俊俏!
妇人惊诧地盯着他看了许久,见池罔没什么反应,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但心里也犯嘀咕——这小公子一个人大中午的,跑到他们这荒僻的地方来做什么?
他看着畔山的神情,更是有点专注得像中了,
得她都没敢上去搭话。
她回了家,看到自家老爷子牵着儿子的手走了出来,连忙过去搀扶:“老爷子,这刚下过雨,路难走的很,您怎么出来了?”老爷子颤颤巍巍道:“大娃媳妇,你看得见,那边站着的那个人吗?”妇人红着脸:“是一个小公子,皮肤白眼睛大,鼻梁还高,看长相有点不像我们这边的人,但是……生得特别好!”小孩紧张的说:“太爷爷,要不您过去看看那边的人?是不是您以前给我讲故事里的那个公子?”妇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什么?”
“娘你忘了?太爷爷说过他幼年时,曾见过一个好看的年轻公子,背着一个大药箱,就站在畔山脚下,一动不动的看着畔山。”妇人不以为然:“你太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是百年前啦!站在畔山脚下看山的年轻公子,怎么可能还是同一个?”小孩不服气:“太爷爷,您跟我说过,您小时候见他的时候,都是在初清明前后……那不就是现在这个时候?”
“那公子生得好看,神却木木的,不说话不吃饭不喝水,只是抬头望着畔山,差不多就站在现在同一个位置,身体却一动不动,一站好几天,和他说话也不理会,举止很是奇怪。”妇人后脊有点发凉,伸手把铁铲抄到了手里,气沉丹田道:“这事有点
门!儿子,快和你太爷爷进屋去,别往外跑!我去田里把男人们找回来,咱们这来妖
了!”老爷子远远的看了一眼池罔。
“大娃媳妇,你扶……扶着我。”妇人紧张道:“老爷子,您要干啥呀?”
“我去看看山脚下的……那位公子。”作者有话要说:埃佐:小池呀,被人当成妖了,采访一下你是什么
受?
池罔:……为什么每次小剧场都是你?我不想再看到你了。
埃佐:因为别人还没登场呗,只有我陪着你尬聊了。
池罔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