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是他害羞地笑了笑,小声问,“是墉城吗?”
“谬也!谬也!”男人一身薄薄的雪白亵衣,重重地拍了拍桌子,“不要以为先帝陵寝定于墉城就以为他是墉城人氏,南墟,帝王台,那是他成业之地,并非桑梓之地!”可辛鸾怎么会不知道呢?
南墟并非是高辛氏的故土,天衍朝前,高辛氏还只是东极无皋山下的名门望族,无皋山上,多生扶桑树。其叶如桑。树长者二千丈,其中多有两两同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父亲定基开国之后,世人称扶桑之树,乃之所出之地,更有童谣传唱,称,“东极扶桑,金乌升起,光过处,自有金玉。”赞指他父亲开继往开来之王朝。
“我原是楚国人……”舒君自斟自酌,慢慢道,“愍楚十四年,也就是二十一年前,你还没有出生,蚩戎由狱法山进窥中原,一路冲破河洛、长整个河朔,当时吴国首当其冲,战力不足,三道防线立得还不如纸厚,短短五天就任由北蛮将整个吴国从北至南冲了个对穿,再之后之后蚩戎就兵分几路,掠地楚吴段昭,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
三十万蚩戎军铜头铁额,当时战场上无人不怯,多少国家在他们面前觳觫,多少名将在他们阵前失手,整整五个月,蚩戎百战百胜,直到墉城。”墉城是东方门户,越过便是卫国的棘原,地形上两山相夹,漳河水经其中。
“我知道,”辛鸾轻声道,“那是墉城大捷。”
“那个时候,先帝也就二十三四岁,还是卫国账下的先锋,但是我听说他原也不在正规军列中,柔弱的卫国也配不上骁勇善战的高辛氏……是卫国临时征兵,无皋山下的高辛氏带了本地千人投效的……但就是这不到三千人,遏住了蚩戎向蚩戎向东的冲势,成了我们七国的第一场胜仗。”
“那时我也在墉城,不过我不走运,楚国的帅帐里没有高辛氏的辛涉,只有任意撤退以求自保的主帅……我们第一战险赢了,按道理是该立刻部署第二次会战的,结果当时联军都不顾全局,谁也不想消耗自己军力,战机稍纵即逝,他们还绞不定……只有卫国,先帝眼见着不能贻误,自己直接冲入卫国帅帐,斩了本国主帅,夺了卫国指挥权。
而我们这群懦夫就退到山谷高地,眼见着先帝举旗冲锋,奔驰呼啸着深入腹地,哪怕我们从高眺望发现另有两路蚩戎在后包抄,也没敢伸出援手助战……可是他们还是胜了,赤炎,也就是当年的高家军以一敌十,发疯了一样逢蚩戎就砍,蚩戎避走,他们就追,浩浩汤汤绵延了数十里,一直把人赶到了绝壁漳河水中游……那个谷口两面山峦地障,漳河、淇水、浚水汇,蚩戎被高家军所挤,八千铁骑皆入水,一直被杀到了漳河不,八千人蚩戎集体葬身山谷……”舒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神崇敬,口气庄严,他手里那杯酒举了太久,已经忘记饮下去了。
辛鸾安静地看着这个并不显沧桑的男人。
岁月在他身上已经抹平了军旅戎装的痕迹,他现在不过是中境最寻常的香料富商中的一员,滋润惬意的子让他宽和而微微发福,然他刚才一番慷慨热切的讲述,还是瞬息将辛鸾拉进了二十年前那场他无缘得见的离又悲壮的墉城漳河。
“当时先帝在绝对的劣势里反败为胜,其实不仅是吓得蚩戎魂飞魄散,当时联军全部也都魂飞魄散,再之后,高辛氏一鼓作气,阪城之胜、淇水河之胜、滏之胜次第发生,那真是扬眉吐气的一个月,高辛氏铁骑当先,战果辉煌,一役之后,数国军士纷纷偷奔其账下,整个中原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反击。
“天下四大名将,于此役横空出世三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天衍帝迅速**,几大战役打下来,寥寥数月麾下数千骑兵直接扩张到数万……命运铸九州之铁以为错,敲破了国,敲破了家,若不是当时高辛氏横空出世,挽危澜于既倒,这场绵延千里的战之火还不知道要烧个几年,方才能熄灭……
“后来高辛氏出东境之围,还军于漳河,才将墉城改名为墉城……墉,高墙之意,壁垒之意,其实墉城哪里有高墙?哪里又是壁垒?它在狭窄的山谷之口,是最低洼凹陷之地,集结最寻常的城卫兵都可碾破它的城防,可是就因为高辛氏,先帝大旗横出,拒蚩戎于千里,麾下三千兵甲所在,立地化作我中原最高的城墙!”舒君洋洋洒洒,慷慨陈词。
言毕,将手中酒一饮而下,拍案一叹,“人生三十年,功成千秋业!只恨生不识天衍帝,战不曾为之披靡啊!”第68章南墟(11)许久,辛鸾都没有说话。
在料峭寒的深夜,昔父辈的英雄传奇从别人的口中说出,在他的口中,而近的物是人非佐酒,这让他如何不叹。
漳河墉城之胜,这绝不是他父亲最辉煌的战绩。
他战绩顶峰曾以三万赤炎对五十六万联军,以一比十九的军力大获全胜,宛如三万屠夫磨刀霍霍向五十六万头猪羊——就像辛鸾在千寻府上说的那样,他父亲军权强盛之时,天下于他如探囊取物,以仁义取之,可,以残暴取之,亦可。
到最后的涿鹿之战,仅剩的秦国负隅顽抗,勾连已经退守狱法山北的蚩戎,绝地发起了最后一场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