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亲的母妃笃定道,“喜
,那该是由你师父来给你解释的事。”tbc第十七章17算算从去年秋天下山,离开太华已经很有些
子,又正值喜庆年关,夏夷则不
想念起他那
山亲切喧嚷的同门,归心一天天殷切起来。
然而回去之前尚有一事值得一盼。要到灯节了,无论是深院落还是寻常巷陌,这可是人人都在期待的庆典。这样大的热闹当然是因着天子领头,圣元帝一心彰显盛世太平,金口一吐就把上元节改成了三天,意思明白得很——要的就是折腾。匠人提前许久扎起各种
妙的灯盏,
中舞女们忙着排练,服饰名贵耀眼,只那衣裳就
了许多天。既是天子喜
,权贵们自然紧随其后,府邸上下,街市里外,都要盈盈闪闪地挂
灯饰,才算不辜负皇帝他要与天同庆的豪情。
夏夷则偶尔路过御花园,遇到那些水袖飞的艺
舞娘,也会停下看一看,脸上挂着笑,像是欣赏,然而那笑意深处,又带着一丝模糊不清的讥诮。
比起他整被留在
里应付这样那样善意的敌意的召见或者拜会,清和的
子却要悠闲许多。道是故人凋零,还剩下的就显得愈发珍贵。长安城零零散散的街角巷陌里,终究也还留着些尚未辞别的友人,相逢一笑依稀旧容,便温一壶岁酒,把别来沧海事,都化在杯盏中。
他们都老了,都绕过这样那样的曲折,然后终究能在这红尘深处找到一处平静的归处。酒到暖时,絮絮叨叨说起来的,夹杂在过往传奇里的,便渐渐多了些而今的凡尘琐事。儿子娶了怎样的姑娘,闺女挑了怎样的夫婿,孙子聪明伶俐却淘气,不肯上学只会逗他爷爷开心……清和便仔细听着,眉眼含着笑,掌灯了,烛光映在他眼里,好像弱水三千都在里面,这人间多少喜悲伤的故事,他都看遍了。
絮谈的故人便会有一两个恍惚的片刻,逝者如斯,他们都在人生里沉浮飘,然而却有人留在了岸上,看一年年
秋更迭,看他们顺
渐远。
“清和啊,”终究忍不住有一两声叹,“真不知道是要羡慕你,还是同情你。”清和仰头尽杯,饮罢哈哈一笑。便有添酒的儿孙恭恭敬敬地过来喊他一声爷爷,讨一个厚厚的红包。
清和散了红包,才想起什么,微醺之中说起谁来声音异样地柔和,“唔,给夷则的红包,却叫我忘了。”
“夷则,那不是三皇子……是了,那是你收的徒弟。你这师父当得也太心,不怕徒弟嫌弃你……”
“不会,夷则么……他倒是没问我,大概也忘了。不过想想,这几天好像言又止的,我当是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为了这事么……”清和回想起徒弟眼角眉梢种种异样,觉得他徒弟任何时候任何神情都是有趣的,便
出些不自知的笑意。看着他的人只恍然发现这始终旁观世情的眼神一下子起了变化,一定要说哪里不一样,大概是染了些暖意,从洒遍清霜的高天,一点点走回了尘寰里。
旁边的人于此终于释然地看清楚一些道理,他想人活着,谁也该有些为之喜,为之动容的东西。清和他既然还活着,活着还十分温情脉脉,也该是一样。
临别时便都心意足地道了再会,并没有在意或许余下浮生里没几个再会。有些人把自己的故事热热闹闹地走完了,有些人细水长
波澜不惊地走了很久,也许只是因为,他的故事被岁月留在了很久之后。
已经早就过了,清和醉得懒懒的,便拈了个诀,只想快点回去。
他刚刚落在院子里,抬起头,就看到夏夷则坐在石桌后,面前是一张焦尾琴。
“师尊。”夏夷则抬头看他,眼里有浓浓的困意,又好像终于松了口气。
“还没睡吗?”清和走过去,低头端详这一张古琴。手指拂过,留下几声余韵。
“弟子在等师尊。”
“咚”。指尖拨过幺弦,发出金石相击般的一声。清和想起很久之前,有一个孩子坐在夜里等他师尊回去,身边是他给自己堆的雪人,额头上贴着一瓣梅花,无言地伴在他身边。他那时候看上去特别小,特别孤单,才格外依赖他的师尊。转眼岁月不长不短地过去了,那孩子如今穿着滚金绣缎的皇服,身后是重重辉煌的
殿,眼中是熠熠生辉的傲气,他已经不需要当年的体贴佑护——却怎么还会说着同样的话。
“这琴是从哪的,倒是难得。”清和愣回了神,便只顾问眼前的东西。
“父皇赏的。”清和意料之中,笑着点头。
“你父皇越来越宠你了。”夏夷则却笑得有些轻蔑。
“我又不稀罕。”清和觉得那笑容太过酸楚,心里一阵叹息,便轻声劝他,“别人对你的好,既是好的,便当高兴记着。更何况,那终究是你父皇。”夏夷则缓缓摇头,看着清和,眼睛里的光同这冬夜的月一样,清亮又冰凉。
“可是师尊,有些人的好,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若是巴巴记得,只能后徒增伤
,自找难看罢了。弟子若要念着谁的好,那定是要长长久久的好。”清和未料他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样的话,虽然道理是不错,可也实在太过实际了些。他果然是从
门走出的孩子,不知道是看过多少冷暖,还是亲自吃了多少委屈,才能参悟得这样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