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青史留名的人物。
将军府的人离开后不久,又来了一队人马,领头的是个披官皮的,县太爷都跟在后头陪着小心。
这队人去了夏家的田地,把夏家这一季的水稻割了个一干二净,连落下来的稻穗都没放过,当天就全部拖走了。
之后不久,夏家收到一块县太爷亲自送来的写着“积善之家”的匾额,并布匹米面干果等礼品,还有百两雪花银。
“积善之家”挂了不到一年,帝京突然有消息传遍全国,许多城门边上都贴了告示,大致意思就是:本朝皇帝上敬苍天下万民,当皇帝当得十分优秀,作为老天爷的亲儿子,他爹赏他了一样良种,可使水稻增产两成以上。不久之后,朝廷会安排人下放良种,以济万民。
随着消息过来的,还有将军府一行人,赶着几辆车辙深深的马车过来的,最后还留下了两个大汉。
这些人来的当天,夏老爷跟夏琛私谈过,问他想不想去帝京住,大将军承诺,可以送他进最好的学院,若是后学得好,进国子监也不是不可能。
夏琛愣怔良久,觉得自己大概真是个拼爹的命,开局一个小地主之子,这才多久,他爹就能把他作国子监去。
最后夏琛还是拒绝了,回到自己房间,夏琛跟夏铜板剥析内心:“我天天说要考状元,后来想一想,其实我也没那么大的志气,古代官场多危险啊,一不留神就是抄家灭族。我就想考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有功名才能庇护家人不被欺负,还能给我家的田免税。以后我可以跟先生一样,开个学堂,少少的收一些学生,让子笺也来,我们一同当老师,开心了就给学生们讲故事,不开心了就布置许多作业……”[这个设想实现的可能比宿主考上状元的可能大许多,恭喜宿主逐渐认清自己,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夏琛:“……”我跟你说个球,你个莫得情的坑货系统。
将军府留下的两个壮汉,一个叫王武一个叫刘四,都是将军府的家兵,留下他们是为了照看夏家,毕竟稻种出自夏家的事,该知道的都知道,将军府的人留下,也是表明将军府要庇护夏家的态度。
这两人在夏家住下,与夏家人同吃同住,夏老爷吩咐,让夏琛等人将他们当叔伯看待,夏琛平也是称呼王叔刘叔。
王刘二人都有自幼习武打熬身板,到了夏家也从未停过一天,夏琛去上学接触不多,东哥儿和南哥儿两个小娃娃却看得眼热,每次人家锻炼,就躲在一旁偷看,私下还呼呼哈哈学着打一套看不出模样的王八拳。
两小的动静,家里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夏老爷私下跟王刘二人商量过,让两个孙子跟他们学些武艺,不用多深,浅把式即可。他倒也是行伍出生,一身本事全是战场上练出来的,都是杀人的本领,哪能教给两个小孙子。
反正这两个孩子看起来也不是读书的料子,能多学样本领,后也好立身,便是不做什么,锻炼身体也是好的。
王刘二人来时估计得了什么嘱咐,对夏老爷的要求无有不应,于是夏家的两个孩子就跟着锻炼起来,夏琛凑热闹也试了几天,吊车尾,然后浑身酸痛地瘫回自己上,长叹他果然不适合走武力,还是念书适合他。
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里,练得最勤奋的东哥儿不是天分最好的,反而是小吃货南哥儿被王刘二位师傅点名夸了几次,直说他有天分,还说要收他为徒。
南哥儿一听,“哇”得就吓哭了,他初初跟哥哥一起来学人家练武,是因为东哥儿哄他说这是孙大圣的武艺,凭借着对美猴王一腔热,硬生生撑了这么久。
等夏琛败退,南哥儿也想跟着撤的,练武太辛苦了,光蹲马步就要了命了,要不是东哥儿拿出自己箱底的零嘴玩具,南哥儿早跑了。
结果这两位师傅竟然要收他做徒弟?南哥儿想起两位师傅说起他们幼时怎么锻炼,怎么打熬身体,顿时吓得抱着夏琛的大腿哇哇大哭:“小叔,我想念书,我不要习武!”夏琛:“……”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呢。
第33章南哥儿最后还是选择了跟两位师傅习武。
倒不是家中长辈迫,夏老爷拿命拼出来的前程,自然晓得读书总比习武来得前途远大,能当个秀才,何必去做武夫提头卖命。
虽然南哥儿读书上没什么天分,也就比他哥哥稍稍好那么一点儿,谁也说不清这好的一点儿究竟是不是夏琛给他补习换来的。
南哥儿叫嚷着要念书不肯习武,家里人都随他去了,结果只过了半月,这孩子自己就不肯去了,收了书包,默不作声地跟在两位师傅身后锻炼。
夏琛心中惊奇,私下问怎的就突然变了主意。
南哥儿一向无忧无虑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上第一次挂上了几分愁绪:“我觉得有点不公平,我那么懒,师傅还夸我天赋好,我哥哥每天不亮就起,跟着师傅蹲马步练拳……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脑子不聪明,还懒,继续去学堂念书就是费家里的银子,师傅说我有天赋,那我就跟着练吧……”夏琛心疼地摸了摸小侄子的头,问:“谁跟你说什么了?咱家又不要你习武去做什么事,你愿意念书就念,总不至于出不起你读书的钱。至于东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