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8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知道是监督他还是准备嘲笑他,这样一想更紧张了好吗?这本不是他师父说的,古琴初学比钢琴还简单!

倒是胡楠看着似乎兴趣的样子,试探地问道:“道长,我能一起学吗?”胡楠一直对夏国的古代文化很兴趣,这也是他最初接触道教的原因,因为道教是夏国唯一的本土宗教。至于古代的琴棋书画,他也一直很想学习,可惜学一门技艺是真的贵啊。

古琴本身的价格倒是还好,入门级的话一千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反正只是练习用,不需要用多好的。但是学习乐器,一节课基本上两百起步,而且你要想清楚,你得上多少节课才能学会。胡楠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自然不可能让他去学没什么用的古琴。

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他倒是有这个钱了,但他还有家庭和孩子呢。现在孩子的教育支出可不得了,即便他和子的收入都不低,也得打细算,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至少在学习成长的阶段,他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么也得让他上的起兴趣班、补习班,今时不同往了啊。

不过和一般的夏国父母不同,胡楠和子倒是没有考虑过孩子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更不会像一般的父母一样,把给孩子买婚房的钱都攒出来,在这点上,他们的观念还是比较前卫的。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引导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让他成年步入社会之后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是他们作为父母的责任。孩子成年之后,他们也依然会像现在这样他,但不会再手把手地扶着他走路,他该自己独立了,他们也要过自己的生活。

总之,出于种种原因,一直对古琴很兴趣的胡楠却一直没机会学习,遇到他们的教学,便忍不住提出了这个有点冒昧的请求。同时,胡楠忍不住羡慕地看了张鸣礼一眼,做道士真好啊,省了多少学费啊!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曹秋澜无所谓地说道:“可以。”曹秋澜把自己刚刚用的琴给胡楠用,反正也只是练习用的普通古琴,曹秋澜一点都不心疼的。倒是胡楠有些小心翼翼的,心里决定回去之后就跟子商量一下买一把古琴,回头带过来。

曹秋澜依然教了胡楠减字谱和基础指法,同样也只是让他先练着。古琴的基础指法其实也就是那些,把指法全部学会了,再学会读减字谱,基本上照着琴谱弹下来就没问题了。

反正曹秋澜是觉得简单的,但无论是张鸣礼还是胡楠,显然都不这么认为。不过胡楠到底比张鸣礼稍好一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张鸣礼这个对比,胡楠在曹秋澜眼里也就是个渣渣,有张鸣礼这么一衬托,胡楠瞬间就变得拔高了那么一点点,让曹秋澜看他都更顺眼了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跟大家叨叨一个故事吧,不是道教的故事,但是和道教修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存想有关系!

先说下什么叫做存想,或者用更书面的语言叫做存思。

存想是道教修行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或者叫做方法?

反正在道教的修行里,存想是无处不在,而且无法回避的。无论是画符,还是做法或者修炼本身,都需要用到存想。

看过《非职业半仙》的小公主们可能还记得主角攻有一个叫做金火铃的法术?

我还是先说下金火铃吧……金火铃,它其实不是一个铃铛,是一枚道家法印,全称金火铃神印,这个法印的作用是降鬼收鬼狐的。

小说里讲到,主角攻从小在脑子里想,他体内有一枚金火铃,然后想啊想想了十几年,金火铃就能从他身体里出来砸人了。虽然不太准确,但是用这个理解存想,是差不多的。

我知道的几种道家修炼方法,包括常的行气和神通的修炼,都必须用到存想。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其实是另外一个故事,科学家研究的心理或者思想的力量。

不知道小公主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故事,反正这个故事我是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的,忘记是在哪里听说的了,可能是在学心理学的时候听到的?

这是一个心理学上传闻很广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被试是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囚犯。

实验人员在那个囚犯的手腕上割了一刀,然后把他开始血的手臂放在一个水桶上,接着蒙上了他的眼睛。

然后实验人员拿了另外一个水桶,开始往那个水桶里滴水,过了一段时间,尽管囚犯手腕上的伤口其实早就已经结痂凝固了,他其实本没多少血,但囚犯还是死了,而且死因很神奇,失血过多。

对,因为囚犯觉自己在血,他想象自己留了很多血,他的身体就真的出现失血过多的症状,是不是很神奇?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故事的真假,是存疑的。

你在网络搜索这个故事的话,可能会看到一种说法,说做了这个实验的心理学家叫做马丁·加拉德,是个美国人。但是实际上,这位马丁·加拉德,科学界至今查无此人。

另外,哈佛大学的荣誉教授伯纳德·朗在他的一本叫做《失落的治疗艺术:在医学中实践同情心》的书里,提到过这个故事,说这个案例来源是印度的一本医学期刊,但是他没说那本期刊叫啥,所以我们暂时也找不大相关的文章。

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