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265章千里不留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书网】:91KS.ONLINE

无广告在线视频开通,立即体验精彩内容,点击 X1024空间,立刻访问!

第265章千里不留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侠客行》安市城即下,唐皇李世民挟同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等诸位将领挥军南下,与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合兵于建安城下。水陆大军合围,势若破竹,建安不战而降。

至此高丽在辽东设的千里防线,已尽属唐地。秋风洒洒,唐旗猎猎。千里长城向东百里之内,拔城远遁,望风而逃。

高丽举国震惊,君臣胆寒。盖苏文再不敢多言战事。高丽王历史重演,自称“粪土”上表请降求罢兵。

九月的辽东,秋已深,寒风渐紧。草枯冰冻,早晚之间已是刺骨寒冷。

冬衣不足,粮草渐少。唐皇李世民也已起罢兵之念。顺势接了高丽王献上的河川地图,却退回其送来的美女,勒令其不可再向新罗进兵。便收兵撤军。

辽东诸城皆改为大唐州郡,留兵持守。至此,汉九州之地尽归大唐。

李世民带辽东战亡的两千士卒遗骸,度辽水,还至营州。于柳城东南建祠,亲作奠文,设太牢为祭。又重金抚战亡将士家属。百姓闻之,无不念。皆言我儿死而天子亲奠,死何所恨”又于营州大设宴席,犒赏诸军,按军功皆有封奖。

百姓接踵相望,声震动百里。举国上下,又不知有多少健儿为之“跃跃”

“宁为军功死不在家中安。”

“建功立业,征战沙场”

“好男儿当如李将军”

大唐的李将军,名大莫于过李靖。

然而,这次这个李将军,却是征辽归来的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李靖出自世家,李世勣却出自草莽,正因此,更成为无数草键儿的偶像,励着众人追寻梦想。便是薛仁贵这个刚刚在辽东,一战成名,擢升为游击将军,天子亲自称赞“朕不喜得辽东,而喜得卿”也成为大唐军民口谈论的焦点。

唐初名将,如李世勣这般起于草莽,一刀一抢自战场上拼杀得功,终于升于庙堂之高者并非鲜事。如西北的郭孝恪、为李世民守玄武门的右屯卫大将张士贵,以及这次征辽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等等无一不是草莽出身。

是以唐民多彪悍,建功立业,游侠义气者随处可见。以至于大唐律令严私自格斗,却是而不止。

便是士子文人,也多悬长剑诗作赋,丛武征边者更是比比皆是。因而唐将又多儒将。出将入相,文才武略,如李靖这般人物,乃是公认的楷模。

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故事,沸腾着年轻人的热血。

在大唐军民上下一片腾之时,一队三千人的“飞骑”却马不停蹄,由营州往幽州急驰。

骑中一位玄甲褐袍,盔甲遮面,却掩不住面上征尘,眉头暗锁。大概没有人会想到,此人便是刚刚亲征辽东,得胜回朝的唐皇李世民。

与几天前,在营州犒赏全军时完全不同,此时李世民面上沉郁,看不到半点喜,双目之中闪出少见的急躁与忧虑。

一个月前,杨悦说了一句“我走了”便再也无影无踪,悄然而去。李世民四处找不到她时,才明白杨悦说的那句“我走了”不是走出他的营帐,而是在他面前消失。

然而此时李世民的焦虑却并非为此。

白狼山与白狼水相依相伴,三千飞骑依山暂时歇息,就着河水吃些干粮。

将近黄昏,站在白狼山头,李世民远望前面连绵起伏的山上,万里长城隐约可见。

饶是飞鸟啾啾,碧空万里,李世民却是目忧虑。

“明定能到达临渝关,刘洎等人能否到达?”李世民双眉紧皱,低声向身边的张士贵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