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实什么叫艺术品呢?真是没有一定之规。莫扎特就一定是?但是听不懂他的人从中毫无所得。冬北风中的一声叫卖就一定不是?但有人却从中听见人生辽阔的存在。常听说某种艺术被称为空间艺术,某种艺术被称为时间艺术,我想这说法不算恰当。艺术从来就不是发生在空间和时间,而是发生在更高的一维,发生于众生之神寻觅的网脉一样的遭遇和联结之上,如何地遭遇联结恐怕专属于神的作为,人呢,借助了时空去接近她。但时空常又阻碍了这种接近,这才有无羁无绊的沉思默想跳出在时空之上,无中生有地开辟一条朝圣之路。
七为什么往事,总在那儿强烈地呼唤着,要我把它们写出来呢?
为了欣赏。人需要欣赏,生命需要被欣赏。就像我们需要欣赏我们的人,就像我们又需要被人欣赏。
重现往事,并非只是为了从消失中把它们拯救出来,从而使那部分生命真正地存在;不,这是次要的,因为即便它们真正存在了终归又有什么意义呢?把它们从消失中拯救出来仅仅是一个办法,以便我们能够欣赏,以便它们能够被欣赏。在经历它们的时候,它们只是匆忙,只是焦虑,只是“以物喜,以己悲”它们一旦被重现你就有机会心平气和地欣赏它们了,一切一切不管是什么,都融化为美的动,都凝聚为美的存在。
成为美,进入了欣赏的维度,一切才都有了价值和意义。说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是美,仿佛有点无可奈何。我们可以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得很清晰,很具体,很实在或很实用。可是生命呢?
如果一切清晰、具体、实在和实用的东西都必然要毁灭,生命的意义难道还可以系之于此吗?如果毁灭一向都在潜伏着一向都在瞄准着生命,那么,生命原本就是无用的热情,就是无目的的过程,就是无法求其真而只可求其美的游戏。
所以,不要这样审问小说——“到底要达到什么?”
“到底要说明什么?”
“到底要解决什么”
“到底要完成什么?”
“到底要探明什么?”
“到底要判断什么?”
“到底怎么办?”小说只是让我们欣赏生命这一奇丽的现象,这奇丽的现象里包含了上述的“到底”和“什么”但小说不负责回答它。小说只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一个摆真实的苦役,重返梦境的机会:欣赏如歌如舞如罪如罚的生命之旅吧。由一个亘古之梦所引发的这一生命之旅,只是纷坛的过程,只是斑斓的形式。这足够了。
我每每看见放映员摆着一盘盘电影胶片,便有一种神秘,心想,某人的某一段生命就在其中,在那个蛋糕盒子一样的圆圆的铁盒子里,在那里面被卷作一盘,在那儿存在着,那一段生命的前因后果同时在那儿存在了,那些历程,那些焦虑、快乐、痛苦,早都制作好了,只等灯光暗下来放映机转起来,我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有时想,我的未来可能也已经制作好了,正装在一只铁盒子里,被卷作一盘,上帝正摆他,未及放映,随着时光逝地转星移,我就一步步知道我的命运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又想,有一天我死了,我一生的故事业已揭晓,那时我在天堂或在地狱看我自己的影片:哈!这不是我吗?哈,我知道我都将遇到什么,你们看吧,我过了21岁我就要一直坐在轮椅上,然后我在一家小作坊干了七年,然后我开始学写作…不信你们等着瞧。我常想,要是有那样的机会,能够那样地看自己的一生,我将会被自己动,被我的每一种境遇所陶醉。
八y跟我说,有一回他和几个朋友慕名去见一位通预测(或算命)的大师,大师的本领果然不凡,虽与y和y的几个朋友素昧平生,却把y的几个朋友以往的际遇推算得准确之极。一算对了以往再算未来,y的几个朋友前途各异,因而有的喜形于,有的掩饰不住忧虑。轮到y时,y退却,扭头溜掉。y说,他原是想看个稀罕,并未认真,不料那大师真的名不虚传。y说,这一下他倒害怕了。我问:“怕什么?”y说:“因为他算得太准。把什么都算出来,我往下可还活的什么劲儿呢?就像下棋,每一步都已了然,再下还有什么趣味?”y对命运的态度,依我看,比那位大师更高明。
虽然多数的算命属骗钱楜口的勾当(其实这类勾当很多,不止于算命),但我相信有些算命或对命运的预测是有道理的,确凿灵验。是什么道理,我当然不知道。但对天气预报既然可以有所信赖,地震预报虽不灵验者多但仍在提倡,为什么不能尝试其它方面的预测呢,比如命运?
但我也有如y的一种忧虑:倘终于未来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人生就怕十分的乏味了。除此忧虑外,我还有一份顽固的糊涂:可预测,但可预防么?
如果单单是预测得准确而无法预防,是喜事便好,是祸事呢?岂不倒白白赔进去额外的惊吓与苦恼?所以碰上算命的,我总是请报喜不报忧,真与不真我并不计较。常言道“笑比哭好”有一份美梦可作,显见得不是坏事。这美梦越是作得长久,我便越是快得长久,假如这美梦在我死前一直不被揭穿,我岂不是落得了一生的好运道?揭穿了也不怕,还可以再为自己预算出一些好运,不断地为自己筹措虚渺的美景良辰,使自己总有美梦可作,至死方休。这么说。肯定会有人以为大谬不然,嗤之以鼻。换一个说法也许就好了:人活着,总是要心怀美丽的理想。人是最喜沉醉于虚渺的动物,而且这不是坏品质。
命运,要是不单可以预测,还可以预防,因而可以避祸,那当然好不过。可是我想,预测仅仅是旁观因而不影响世界原有的结预防却是干预,预防之举必定会改变原有的世界,因之原有的则也就不再准确。那么在这个已经掺进了预防已经改变了的世界中,还可以继续预测和预防么?也就是说,可以预测那些预测么?可以预防那些预防么?假定可以。那么肯定会出现对预测的预测,对预测的预测的预测…对预防的预防的预防…如此无穷地循环,结果必是谁也无从预测,谁也无法预防,或者是大家整都在忙于预测和预防,再无其它事做。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拯救预测和预防,那就是只给少数人以预测和预防的特权(人数越少,效果越好),就像只给少数人以高官厚禄的机缘。但少数的特权给谁——这可以预测和预防么?倘可预测,便说明命运的不可预防;若可预防,还不又是争权夺利似的争斗?
九早听人说过特异功能的神奇,不敢不信,但未目睹,总还是心存疑忌。前不久终于有缘亲眼看了一回,一位赫赫有名的特异功能大师离我不足两米之距,只见他把我们刚刚吃饭时用过的两只不锈钢餐叉并在一起,握在掌心,吹一口气,捏片刻轻轻一拧,当啷一声掷于桌面,两只餐叉已是麻花般绞在一起。在场的人或惊叫,或目瞪口呆。我定了定神,看看四周的世界,心中竟一阵阵恐惧。怕什么?世界原来藏着秘密,在被认为不可能藏着秘密的地方藏着秘密,世界就很是一个谋家似的可怕。我于是懂得,当“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围绕太转着”的消息第一次发布时,反对者绝不是出于嫉恨,而是出于恐惧。
对特异功能的神奇,还是不相信者居多,这情有可原,因为多数人没有机会亲眼看看。但听说,也有人对此取“不信、不听、不看”的态度,还自称是对科学的捍卫,是反信的义举,这真是更为特异的逻辑。不信,那是不信者的自由;不听,则已有盗铃之嫌;不看呢,才真是可怕的信了。有人说,现代最大的信是科学自己,说得痛快!任何思想、逻辑、认识世界的方法,要是醉在自己的成功上,自负得以至封闭,都有望愚昧蛮横成一头暴君。
对特异功能(还有气功)的神奇,又有人持另一种拜倒的态度;相信那是能使人类千古梦想终得实现的力量,是拯救众生离困苦的佛光,是最最最伟大的宗教。我真是不信,同时我相信又一头暴君正在发育成长。
我相信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神奇力量的确凿。我相信它的效用越是确凿,就越说明它是科学,是潜科学,我相信它越是有神奇的力量,就说明它越不是宗教,宗教一向是在人力的绝境上诞生,我相信困苦的永在,所以才要宗教。我相信,人们不愿承认末的必来,和不愿承认困苦的永在,乃是所有救世哲学难于自圆的病。
譬如说佛的宏愿,那不可能是一种事实,那永远只是一个理想;佛以一个美丽的理想,帮助众生与困苦打道罢了。因为:倘一人不能成佛,众生便未得度。众生都若成佛,世间便无差别和矛盾,也就同于死寂。若从死寂中再升华出一个更高明的世界,也只是有了更高明的差别和矛盾,于是又衍生出众生更为高明的困苦,和更为高明的佛。佛很可能一向就是位媒人,经他介绍,众生才得与困苦相识,并天荒地老永不分离。
十我这样理解真善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自然,就是真,真得不可须臾违抗。知人之艰难但不退而为物,知神之伟大却不梦想成仙,让燃烧可别烧伤了别人,也无需让恨熄灭,惟望其走向理解和宽容;善,其实仅指完善自我,但自我永无完善。因而在无极的路上走,如果终于能够享受快也享受哀伤,就看见了美。
但我也发现荒诞:走在街上,坐在家中,或匆匆奔赴一个约会,或津津有味地作一篇文章…这样的时候我的眼睛常常跳到屋顶上、树梢上、天空的各种颜里。俯看自己,觉得下面这个中年男子真是乖张。这家伙自以为是在奔赴约会,其实呢,不过是一步步去会见死亡;自以为献身一项有益的事业,其实很可能只是自寻烦恼和无事忙;自以为有一份使命,其实说不定正高歌猛进在歧途上。但这样想过却不能放弃,目光从天际回来,依然沉缅于既往的荒唐。
但什么是歧途和荒唐?谁能告诉我,怎样才不是歧途和荒唐?
也许,人,就是歧途。因为人是望的化身,没有望也就没有人。因为望不能停留,否则也就不是望。因为“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为在无路之地举步,本无法保证那是正道。所以倒是歧途养育了我们这种动物。
人,未必就高于其他动物。见一头牛被奴役,便可想到人也在被命运奴役。见一匹鹿自由快乐地消磨光,便可想到,人的一切所为,也正是为了快乐地消磨由一生光铸成的歧途。就像坐着长途的列车,空的时间难熬,便玩着扑克牌,玩呀玩呀,那煎熬的时间就在快乐中过去了,注目再看时,好了,到了,大家散伙下车,扑克牌再无意义了。当然,把扑克牌换成书也行,换成沉思也行,换成辩论和正义的战斗也都行。
那么,比如鹿,比如鱼和鸟,它们“快乐地消磨”的方式,凭什么说一定低于人的方式呢?很怪。唯有想到自己是人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时,才相信自己的方式的必要。万物平等。人为自己留一颗骄傲的心,人为自己设置美丽的理想,只是更利于“快乐地消磨”罢了,绝不是说人可以傲视一只坦然而飞的鸟,或一条安然入梦的鱼。
也许上帝设计了这歧途是为了做一个试验:就像我们放飞一群鸽子,看看最后哪只能回来。或者是对他的孩子们的一次考验:把他们放进龌龊中去,看看谁回来的时候还干净。
十一在电视中见过这样一个节目:数名影剧中的反角演员一起登台,向观众祝贺节,和大家一起度佳节。主持人说:人们总是更关注正面角的演员,但是别忘了他们(摄像机便逐一地对准这一群或“可怕”或“可憎”的面孔),没有他们的合作就没有戏,他们和正面角的演员一样功不可没。台下鼓掌。然后他们中的一位说:在戏里我们都是坏蛋,在生活里(看看他的一群伙伴)。其实咱们都是好人。台下又鼓掌,表达对他们的谢。这时候我心里似乎惊喜,似乎温暖,似乎一切梦想接近实现。
坐在电视机前,眼睛再看不见其它节目,我想象一个剧团因为没有了反角演员而面临散伙的窘境。我想,那时所有的正角演员一定都被发动起来,求贤似渴般地去寻找反角演员,就像刘玄德三顾茅庐,就像萧何月下追韩信,甚至就像一条要沉没的船上发出着求救信号,甚至就像一群途者在呼唤上帝的指引。据说,一个真正的英雄在打败了所有的敌人之后,忽然到无比的恐慌,忽然看不见了生命的价值,因而倒成了一个真正的失败者。
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设若世界上没有了歧途全剩下正道,设若世界上没有了反面角单留无数英雄豪杰,人类大约也就是一个面临散伙的大剧团,想必我们也得呼唤救星一样地呼唤反面角,久旱祈雨般地祈求天降歧途。幸好不是这样,幸好上帝深谙戏剧之要义,便是在小世界幕落之后,也还在大舞台上为我们准备了无路之地,待我们去踏出正道也踏出歧途。
有幸踏出正道的当然是好人。谁去踏出歧途呢?不幸踏住歧途的在这大舞台上便被称作坏蛋。(说明一下,歧途者,并不单指山野间的歧途,还指心理的和灵魂的歧途。)这就显得不大公平。步入回歧途已然不幸,还要被大家轻蔑和唾骂;走上正道已经得好运,还要追加恭维和赞美。但从戏剧的进展和效果考虑,非如此而不可,唾骂和赞美原是演出歧途和正道的方法。
当然法律还是法律,不可松懈,正如演员不可擅自篡改剧作的编排。我只希望,在世界大舞台上,也有正反角共度佳节的机会。在坏蛋被惩处的地方,让我们记起角后面的那个演员,从而在人的意义上,在灵魂的神殿前,呈上一份平等的追悼和理解,想起我们的大剧团所以没散伙的一个原因。
十二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小名儿叫老咪。老咪六七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十二三岁。十二三岁的哥哥正处在好奇心强烈的年纪,奇思异想叠出不穷,有一个问题最引他:时间,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把这问题去问他爹,他爹回答不出。他再把这问题去问老师,老师也摇头。于是哥哥把它当作一个难倒成年人的法宝,见哪个狂妄之徒胆敢卖学问,就把这问题问他,并窃笑那狂徒随即的尴尬。
但有一天老咪给这问题找到了彩的答案。那天哥哥又向某人提问:“时间,你知道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时老咪正睡眼朦胧地瞄准马桶撒,一条闪亮的线叮咚地起花,老咪打个冷战,偷眼去望墙上的挂钟,随之一字一板泰然答道:“从一上弦就开始了。”语惊四座。这老咪将来作得哲人。
我生于1951年,但在我,1951年却在1955年之后发生。1955年的某一天,我记得那天历上的字是绿的,时间,对我来说就始于这个周末。在此之前1951年是一片空白,1955年那个周末之后它才传来,渐渐有了意义,才存在。但1955年那个周末之后,却不是1955年的一个星期天,而是1951年冬天的某个凌晨——传说我在那个凌晨出生,我想象那个凌晨,于是1951年的那个凌晨抹杀了1955年的一个星期天。那个凌晨,5点57分我来到人间(有出生证为证),说那天下着大雪。但在我,那天却下着1956年的雪,我不得不用1956年的雪去理解1951年的雪,从而1951年的冬天有了形象,不再是空白。然后是1958年,这年我上了学,这一年我开始理解了一点儿太、月亮和星星的关系。而此前的1957年呢,则是1964年时才给了我突出的印象,那时我才知道一场反右运动大致的情况,因而1957年下着1964年的雨。再之后有了公元前,我知道了并设想着远古的某些历史、而公元前中又混含着对2001年的幻想,我站在今天设想远古又幻想未来,远古和未来在今天随意叉,因而远古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我理解,博尔赫斯的“叉小径的花园”是指一个人的觉、思绪和印象,在一个人的觉、思绪和印象里,时间成为错综叉的小径。他强调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作为主观的人的心灵,这才是一座的全部。
十三有很多回,有很多事,我冥思苦想,似有所得,并为之欣喜,但忽一却从书中发现,我所想到的前人早已想到了。不免沮丧。
我是不是白想了呢?
没有,我没有白想。
我想到了我才明白了前人的所想,前人的所想才真正存在。如果我没想到,即便我读到前人的所想我也不会理解,前人的所想也就等于无。
所以我知道了:凡我想到的前人都想到了,凡我没想到的也就等于没有前人的所想。
看来亘古至今,人们是在反复地问着和回答着同一个问题,不得不这样。人们轮班地来做同一个猜谜游戏。结束之后是开始。
一九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