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尘异人伸援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这一条路平坦且又宽敞,足可容纳四辆马车并驰,但此刻却只有他一个人踽踽独行。
月昏暗。
人影蒙。
夜风吹拂在身上,微有寒意,四下一片漆黑,只有远处还有零星灯火,犹如天边寒星,一时不住从心底升起一缕孤伶落寞之。他的内功已有相当火侯,虽然没有放腿奔行,但循著大路独行,脚下不知不觉中仍然走得极快。
渐渐的…他发现远处山峦依稀旧识,再走了一段路,这才认出原来又回到栖霞山下来了。他是从栖霞寺下来的,自然不好意思再上山去。
到了此地,他总算心里有了个谱,由此往东,便是镇江,不如先去镇江,顺便一览太湖之胜。
心念一转,这回有了目标,脚下也随之加快,天黎明之时,他已赶到了龙潭。
这龙潭乃是一个大镇,东连镇江,西接金陵,为行旅商家中途歇脚之站。
这时虽然天刚亮,但赶路之人大半早起。
只见大路上骡马成队,准备出发,大街上形形的人,和摊贩们形成了热阔的早市,场面十分热烈。
罗通在路边一个豆浆摊边坐下,要了一碗豆浆,和一套烧饼,油条,慢慢地吃著…忽听一阵急骤的马蹄,鸾铃之声,只见三匹快马,沿著大路,急驰而过,刹时卷起一阵漫天风沙。
只要看马匹驰得既快又稳,就可得知马背上的人骑术相当高明,身手亦且不凡。
罗通也不在意,吃过早点之后,伸手一摸,身上只有七八块零星碎银,和几十个铜钱。他掏出铜钱付完了账,心中不大是迟疑起来。
他匆匆地逃出了麦香堡,银两、折扇,全未带出,这该如何是好呢?
一路上没有银子,吃住都成了问题,何况那柄折扇乃是爷爷当年成名的兵刃,此次出门,爷爷才特别送给他的,更是遗失不得。
他晃了晃脑袋不又暗暗思忖道:“不如我这就折回麦香堡索回失物?”
“不行,麦香堡无异是龙潭虎,既然我已逃了出来,倘若再折返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活得不耐烦了!”
“尤其是麦洁溪,她对我一片真情,我若是找上麦香堡,万一双方闹僵了动起手来,岂不使她左右为难?”他左思右想,一时之间,竟完全没有了主意。
“唉!此事还是暂缓些时再说,她曾说过,会到江湖上来找我的,不如等见面时,再作打算!”他循著大路而行,约在未时,就到了镇江。
镇江是运河和长江的叉点,是水上一通要道,苏北货物,多在此集中转运,形成为商业上的大城市。
城中商肆栉比,市容之繁华,不输金陵。
罗通入城之后,因身边只剩下些碎银,樽节些使用,还可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一条横街上,找了一间小的客店落脚。
他久闻镇上素有“天下第一江之誉”既然到了此地,当然不能轻易错过。
于是,他决定在客店中休息一宵,第二天清晨,便乘兴出门。
镇江最著名的有三山四寺,三山是金山,焦山和北固山。
四寺为鹤林、竹林、招隐、幽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首推金山和金山寺了,那是因为民间传的一段佳话“水漫金山”每年端午前后应景的好戏“白蛇传”传甚广,全国的老弱妇孺谁不知道白娘娘?金山和金山寺于是就这样地出名了。
金山寺在城西五里之处,山势不高,但气象雄伟,慈寿塔七级玲珑,金壁辉煌,远远望去,就像一枝彩笔。
金山寺更是江南的大丛林,殿宇广大,香火鼎盛。
罗通上午游了金山寺,就在寺中吃过了素斋,又赶去城外东北的焦山。
焦山是因汉朝时有个叫“焦光”的隐士,隐居山中而得名,山上有一座最大的定慧寺,环山还有十几个小庙,都建造的相当宏丽。
枕江阁是此地最著名的茶楼,也有美点、酒菜,准备登临的文人雅士,可以在这里赋诗饮酒一番。
罗通也走上了枕江阁,选了临江的一个座头坐定,茶博士立即送上一壶香茗。
他揭开碗盘,轻呷了一口,面对著江山美景,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他却睹景思人,想到玄武湖鹊华楼上,和麦贤弟对坐品茗与谈笑融洽之情,眼前登时涌现出前晚扑入怀中的麦洁溪,秀发散,两眼哭得又红又肿的模样。
“现在她不知怎么样了?放走了我,她老爸会不会为难她呢…”想及此处,本来入口清芬的香茗,一时之间竟然变得苦涩无味。
这也难怪。
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做什么事大都是没劲儿的。
所以,他再也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放下几文钱,起身离座,独自回转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