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97大宋制造局:满清反洋务运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864年年中,恭亲王和文祥重申他们的观点:“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他们在奏禀中推荐了李鸿章地事业。并建议选派旗军到江苏李鸿章的兵工厂见习。中国应当利用目前的时机“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潜慑其狡焉思逞之计。否则我无可恃,恐难保无轻我之心…今既知其取胜之资,即当穷其取胜之术。”

“这想的美,”赵阔一边走过一台台机器,一边想着:“清想学洋务想自强,但学地了吗?自强得了吗?”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初始投资和赵阔的大宋制造局相仿。但后来不停追加设备和厂房,投资远远超过赵阔,差不多运营快10年后,1871年增聘的洋员和添置的机器到达之后。江南制造局开始制造林明敦式后膛来福。到1873年年底,生产了这种步4200支左右,但不仅它们的造价高于进口的林明敦,质量也远不如后者。

这种李鸿章连自己的淮军都拒绝使用!

李鸿章仍然不得不依靠进口武器!

江南制造局还想造轮船,然而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中止造船计划时。这项规划以及轮船维修(由曾国藩1870年设立地江南轮船练局主管)费用占该兵工厂年度进款的一半左右。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所造轮船比在英国出售的类似轮船至少要贵一倍。

一样地设备,在本地搞了1年,总是有点技术积累了吧,总得有点成本优势吧,愣是本地造船不如去地球另一头买船便宜!

清洋务的产品都是成本极高,绝大部分都是本地制造成本高于进口,成本在哪里?

一个是原料设备采购,采购官员狂吃回扣,国人供货商不用说了。洋人也给。比如克虏伯进中国的时候,也有一定比例专门用于给清官员回扣。情况严重到李鸿章不得不建立了这样一项制度:兵工厂的每一项采办都要经由总办本人以及采买、支应和会计三个有关单位共同批准。

第二个是人力成本。洋人工资比在他们国内同类工作都高,这很容易理解,制造局本就不能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能不求洋人吗?另外就是很多有权势地人随便就挂个名蹲在制造局领工资,70年代初江南制造局就有40个官,到了70年代末期,已经暴涨到80个官员管理了,而水平更臭。

另一个例子就是福州船政局,船政局的采办系统存在着大量侵公款的现象,经常发现买来的木材、煤炭和金属材料不能使用。在造船合同和支付工人工资方面存在着许多贪污舞弊的漏。有一些职员是福州达官显宦的亲戚或者是他们所推荐的人,管理的大官沈葆桢在管理这些职员时特别棘手。但沈葆桢还是干事的,不过这是在福建和北京支持他地情况下,万一他不想干正事或者上头不支持他,船政局马上彻底傻

上述几点,赵阔早就看得很清楚,因此陈其荣案发地时候,他平静得很:在清文明下,你有权,你不贪你***就是傻!陈其荣肯定不是傻

所以,官办地制造局虽然是他赵阔长办的,但它在清文明下,不烂是不正常的,简直太不正常了。

那么官办不行,公私合营总行了吧?官督商办,又或者是朝廷入股管理。

这是宦助国的意见,朱清正也同意。

但在牛比的清文明下,这一样不行。

洋务运动中的半官半民企业就是官督商办,先将官方所出的资金借给有关商人,然后他凭借这个官府参股的信用去民间收集资金开设企业,然后盈利了归还所借官方资金。据各占股份比例分摊利润。

比如1872年李鸿章主导发起地轮船招商局,比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比如航运、煤矿、电信、纺织等各个企业。

这玩意在收新技术方面有一点作用,但这种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事权、经营权全部在官员手里。

平民商人就算入股,但也就是个。经费合理与否、人事经营有效与否,都不能过问!

(“中国之纺纱布局若云官办(官府),则实招商集股(银子是民间的),若云商办(私人)。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职位是官的)…商民虽入股,不啻途入(跟班的),即岁终分利,亦无非仰他人鼻息,而局费之当裁与否,司事之当用与否,皆不得过问(你别管)。…仿泰西之例,而股商与总办分隔云泥。亦第君所曰可,据亦曰可,君所曰否,据亦曰否耳(除了掏钱外。股东当官员地应声虫就可以了)。且商人唯利是趋,不赖官之督责而始知求利也。(商人不需要官员督责自己就想赚钱)。一自官为督责,则所用司事皆荐场之人,情面太多,必有履之患。商人沾染官气。则凡达官过境,下临布局,亦必多方酬应,而局用浩繁。(商人有了官气,遇到大官就得打点应酬,全是企业成本了)《皇朝经世文编》卷虽然和西方股份制形式相近,但在清那种腐烂到家的官吏面前,一个小民敢对官指手画脚?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若是现在制造局官督商办,赵阔派宦助国管事。别说陈其荣了。他爹来了也得看宦助国的脸,宦助国一言九鼎。要买哪国机器就买哪国,要进谁家地煤就进谁家的煤,要安排谁到总管职位就是谁上,陈开敢说个“不”字?

就算是现在,官商陈其荣为了巴结宦助国,给他求了一个“勤”字,就奉上了2000两银子润笔费,不用想也知道,这笔钱全打进制造局成本报销了!

而且就算官督商办办好了,真***发现了一群不贪不庸的傻子和疯子,把官办企业搞得好的不得了,那还有个很恐怖的问题。1908年以后清当时机器进口量继续增长,但开办的新企业的数字锐减,直到1918--1922年一个大得多地工业化运动出现时为止。这些趋势可以说明,在已开办的享有特权的企业中的资本投资在增加,而新企业进入有限地市场的困难却越来越大了。

大宋制造局起来,有权就能垄断,还会让大宋克虏伯出现?还会让大宋波音出现?

思前想后,赵阔决定离一切官方资源离开制造局,把这个厂子彻底变成平民的。

当然,中国人在清奴役文明下活得很变态,为了省下几步路,不走正门,全走后门,说不定来个骗子掏空企业,但赵阔觉的无所谓----工业方面这是技术活,如果骗子能上位,那也肯定是官方强加的,大宋制造局一群文盲老农民都知道谁手艺好、谁混饭吃地,如果真公平,骗子你能骗所有人?

真没本事,那就让厂子破产,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总有经营奇才出来。

怎么说,私人也比官方参与进来好的多,两害相劝取其轻,赵阔决定冒险白送----不白送也没法,那群老虎天天琢磨着怎么偷他这条龙的包,这厂子本来就废了----他花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军火吗?现在本造不出大量合格军火来,不是一个废厂是什么?谁家电冰箱买回来不制冷反而制热还舍不得扔?当烤箱用啊?

把废厂给私人,如果厂子继续废,起码是那小子自己破产滚蛋,不是他天天给一群小偷骗子钱却生产废铁,而且说不定变废为宝呢。

“学清?清这个词就相当于英文单词前缀-anti-反!清洋务运动?反洋务运动吧!”赵阔恶狠狠的想着,走到门口,赵阔叫过赵影:“你派人看好他们,别让闲人打搅,要让他们同时下班休息,同时吃饭,同时上工。我先回去。”三天后,二十枝大宋仿制的法国米尼式步就摆在了赵阔面前。

赵阔脸紧张的问赵影:“验过了吧?那个洋人技师怎么说的?”赵影笑道:“验过了,都是3支优秀,5支合格,2支不合格。”

“哈,不错!80%可用。优秀的能出现一次,以后也肯定会大量出现,看看那群工人都跟乞丐一样,天天在陈其荣手下混吃等死,不专心技术学习,能造出来我都很惊讶。”赵阔起一把,长出一口气后,大笑起来。

“谁快?”赵阔摸着问道。

“最后,郑少庭那组快了半小时。”赵影笑了笑,接着说道:“不过出了点事,李玉亭被我带来了,现在外面跪着呢。”

“他怎么了?”赵阔惊愕的问道。

“他要喊冤。”赵影苦笑一声。

“喊什么冤?”赵阔一愣,然后笑了起来:“赶紧让他进来,他也是很厉害地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