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清室安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端方站起身,背着手在厅中缓走,似乎在进行着烈的思想斗争,半晌,摆了摆手,说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庆王啊,你可知肃王会是如此下场?他勾结人,要潜出关外造反作。陈专员已经掌握证据,很快便会有军警查抄肃府,锁拿相关人等。若是定了叛国罪,那可是形同抄家灭门啊!这肃王要是胡攀咬,难保殃及池鱼。到时候,可就看各人给陈专员,以及新政府的印象如何了。”奕劻立刻听出了话外之音,嘴哆嗦起来,想说什么又说不出。
“躲到租界去倒是个权宜之计。”端方继续说道:“可还能窝着一辈子不出来走动?载振贤侄还年轻,还要有后代,难道就这么提心吊胆地过子。若是此事宣扬出去,庆王一不为管人死活,二不为政府出力,恐怕会有好事者来找麻烦哪!”奕劻脸阵青阵白,嗫嚅道:“我愿意投资,愿意投资。”端方缓缓转过身,冷冷的说道:“庆王,你真的愿意,可千万不要勉强啊!”
“不勉强,一点也不勉强。”奕劻咬了咬牙,说道:“这是为我们后生活考虑,是我糊涂,竟没有领会。钱又不是白要,还有股息,何乐而不为呢?”端方脸上浮起了笑容,走过来亲切地拍了拍奕劻的的臂,温声说道:“何必如此呢?新政府对诸位都是很仁义的,不抄家产,不抓捕,只是让你们投资助国,也是为你们后生活考虑。坐吃山空啊,你纵有万贯家财,又能支撑几时?连太后都不忍见人困苦,拿出了私孥入股。你又何苦吝啬,招来怨恨报复呢?”
“太后——”奕劻停顿了一下,询问道:“听说今天陈专员特意去拜会了太后。不知道结果怎样?”
“皆大喜。”端方也不得不钦佩地连连点头“陈专员实在是大才,一番剖析,诚恳真挚。令太后心悦诚服。诸项优待条款又有很大放松,如无意外,太后与皇上不必再忧心,可保无虞。”
…
就历史经验来看,武力威一般都是成功的。也可以免去很多口舌之争。在强权制下,清王公本无反抗之力,但陈文强要做到师出有名,无践踏法律的指责,最好是他们自觉自愿。
奕劻屈服了,载振屈服了。换句话说,其实他们也并没损失什么,正如陈文强所说,钱财不是没收,是投资。只是暂时由政府支配。十年之后还是他们的。兴许十年后翻倍也不是不可能,而不答应的结果太可怕,家破人亡,倾家产,任谁也得思量思量。当然,陈文强可能并不准备这么做,吓唬他们的成分还是居多。
“钱到位就马上撤掉庆王府的封锁,总要让别人看到好处,才会有人效仿。”陈文强轻轻叩击着桌案,若有所思地说道:“智庵。你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赵秉钧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属下有些愚见,却有些班门斧之嫌。”
“说说看,别还存着那些老套作风。”陈文强摆了摆手。示意他说出来。
“用奕劻捐出的银子酌情救济贫困之民,当然,这名义上是政府的恤民之举。”赵秉钧说道:“把穷困旗人与清亲贵区别对待,让他们掀不起风。放出风声,或着意笼络几个清亲贵,以他们为榜样。让其他人就范。尽快解决紫城里的那两位,将优待条件确实下来,省得人心惶惶。”
“不错,说得很有章法。”陈文强点了点头,赞赏地说道:“救济穷困马上去办,放出风声或笼络清亲贵,就由你去办。需要我出面的时候,你预先向我报告。另外,你在北京城里找些下层的旗人代表,召开优待条件商谈会,不能光有皇室贵族。还有,替我约见载沣,我要开始解决皇的事情。”赵秉钧很认真地掏出纸笔,将陈文强的命令记录下来,轻轻鞠躬,转身而去。
这个家伙是个人才,可惜暂时不敢重用,陈文强眯起眼睛,望着赵秉钧离去的身影,脑子又转动起来。
隆裕和溥仪从紫城中迁出是合乎民意的,老百姓没有理由每年花几百万银元去眷养一个无用的宣统。这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消除封建清的影,保住来之不易的共和制度,关系到全体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但是否有除恶必尽的必要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陈文强。杀掉溥仪,本人就找不到可扶植的人选了吗?溥杰,新觉罗的子孙,尤其是直系血统的后代,能杀多少就杀多少,好象这不是什么好办法。甘心投靠外国人,帮助外国人侵略中国和建立伪政权的坏蛋并不少有,甚至可以找个会说语的本人,说他有新觉罗的血统。
防是防不住的,那就只有从自身来找对策。打铁还须自身硬,这句话倒是形容得很贴切。国家强大了,外来势力自然不上手,内在敌人也没有力量进行反抗。一个弱国,那当然会有非常多的机会让人钻空子。
一个小孩子,先放他一马吧!但以后的监控必须存在,他的生长环境也要处于可控范围。那些遗老遗少能教出什么好东西,只能教出一个毫无国思想,只把当皇帝作为毕生唯一理想的卖国贼。
而对于陈文强和北京市的新领导班子来说,工作更为琐碎,更为繁杂。当然,如果不负责任,倒也不用累得要死。
北京城旗人众多,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同样的,大多汉人也处于穷困之地。要想让北京呈现出首都的新面貌,新政府既然要在北京做出个各族平等,体恤黎民的形象,解决贫困人群这个问题就不能回避。
这个时候的族人民,尤其是北京的旗人,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就是民族歧视和生计困难。当时“屯居之旗人,京东、京北一带,大半衣食无完…困苦万状。其贫薄者,则借债无门。谋生乏术…于是横暴者为盗贼,无赖者则堕为娼优,比比有之。”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遭受苦难的都是下层劳动百姓。对北京旗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困苦并不单单是在民国之后才出现的情况,只不过民国期间除了生活上的困苦之外,更多的还有神上的痛苦。正是因为有了民族歧视,他们的生计问题才更难解决。
首先,媒体上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的彩。鼓动民族歧视的文章基本杜绝,代之而来的是大量宣传民族平等,自食其力的口号。城里设置了很多读报栏,动员一些院校的学生充当义务读报员,向大众宣传。
同时,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新开办的工厂开始培训工人并投入建设。王庄旗田被丈量,主要针对贫困人群进行发放,不仅地租低廉,并为他们提供小额低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环卫局、市政工程局建立起来。开始招收人员,汉不拘。税务局发布减税令,鼓励人们做小买卖谋生,四个大型综合室外市场被规划出来,开张营业。
政府各个部门也响应号召,开始招收工作人员,当然,条件要高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陆军部开始招收医护女兵,要求身体健康,天足。能吃苦耐劳。一下子,收了大批旗人女孩,领到预发的月薪后,都进入短训班开始学习医护知识。并且其中有一些军训内容。
有钱好办事。人多办事快,陈文强除带来了一部分官员外,又收了大量北方革命团体的人员,以及部分官,雷厉风行地开展起工作来。环卫局、公安局、市政工程局、税务局、民政局等几个主要部门迅速成立,并开始运转。而钱的作用也体现出来。救济工作安抚了人心,南方物资的援助也很到位。再加上京城部队纪律严明,公买公卖,北京城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赵秉钧确实有些能力,不管他用了什么办法,清亲贵开始一个个向政府低头,陈文强的筹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自然,这些清亲贵府前的士兵开始撤出,对他们人身自由的限制也大大放宽,但依旧不准他们随便出城。
而关于“清室优待条件”的谈判也接近了尾声,最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关于故公产与私产区分的争论。
按照陈文强的最初设想,组织善后委员会,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协同清理公产私产,昭示大众。所有接收各公产,暂责成该委员会妥慎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一律开放,备充图书、博物馆等项之用,藉彰文化而垂久远。
然而,善后委员会尚未成立,清室便找人进言,或托人疏通提出古物之分界不分时代,以清廷所发现为准,归清室所有。清朝的遗老旧臣则主张清室多分古物,他们四处活动,同声一致,不遗余力。
著名报人林白水在《社会报》上发表的观点:中各种古物,何者应归清室,何者应归国民,应纯以有无历史的价值,及与文化有无关系为标准。大抵小件珠宝、金银、皮货、绸缎之类,皆可划归清室。
而大件重器,及与历史文化有关之金石书画等,数千年国宝所传,与新觉罗全无关系,断难据为私有,而应作为国家之公产,全数陈列,以供研究历史美术文化者之参考。
最后陈文强非常专横地一锤定音,就按林白水的意见办,而且应划归清室的财物一分为三,一部分归还清室;一部分作为投资,股息提高至五厘,国家每年按时支给股息,以为清室生活之用;另一部分成立安置救济基金,酌情接济蒙穷困之民。
拿别人的钱作好事,好名声留给自己,恶名留给别人。被接济的穷人只会说政府的好,而政府其实并未付出多少代价。
袁世凯拿着最新定稿的《优待条款》连连摇头,作为前清旧臣,他当然觉得比自己定的要严苛。
大清宣统皇帝即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共和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权利;自本条件达成后,共和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一百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平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清室按照优待条件,移出前往颐和园,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但政府仍负保护责任;其一切私产按优待条款处置,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当归国家政府所有…
袁世凯叹息道:“看史书,这已比很多前朝皇亲强上许多了,起码命无忧。当初若是不主动退位让国,京城现在恐怕是人头滚滚,血成河,新觉罗家的一个也不会剩下。”
“不得不佩服陈文强快刀斩麻的利索劲,虽然没象李闯那样追赃助饷,但效果却是差不多。”杨士琦叹息道:“通银行已经筹集了两千万的股金,算是过这个坎了。以后再公开发行股票,铁路便能开工建设了。不借外债,恐怕会让朱尔典非常失望,各列强也目瞪口呆吧!”
“陈文强还真是个赚钱的高手,我想可能还不止于此,且看他如何自筹资金,大修铁路吧!”袁世凯长出了一口气,似叹惜似慨地说道:“如能不失利权而办成如此大事,倒也是功德无量。”
…
紫城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民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然而如今,陈文强却如同闲逛般走了进来。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太大了。”
“真漂亮呀!”
“皇上住的地方哦。”
“咱们也能进来了。”
…
几个警卫东张西望,窃窃私语,脸的好奇与兴奋。
“这里以后是要对外开放的,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参观。”陈文强微微皱了皱眉,大声说道:“共和、民主、自由、平等乃是大势所趋,谁要阻挡这股,谁就会被碾成齑粉。皇上没有了,一言九鼎,出口成宪也没有了,以后永远也不会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