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一百十八不能更改的规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女年二十五周岁就发还民间,不?继续留在中,这是大亚建立之初就定下来的规矩不能更改,亦是和其它朝代女一入廷便得终生服务,至死不得离的惯例极为不同的一点。

之所以对人会有如此相对比较仁慈的规定,据说因为当时的开国太祖在还未成就一番霸业之前,于危难之时曾得一名前朝女相助,因为避过人生中最大一劫。太祖其恩惠,后来得成大业后特地命人此女想予以报答,然而那深受深之苦的女却推辞各种金银财物赏赐,只是痛陈身为女自小与家人骨分离坐等红颜消逝的苦况,并为后来的同伴向太祖提出了女在中服役应有期限的请求。太祖亦为她的大义所折服许了所求,并特别明令此规后世不可擅改,防止后来者仍旧行那不仁之事,避免无数被选进里来的女子从此在寂寞孤苦中消磨一生。

为了昭示天家民如子体惜百姓的形象,后来的几任皇帝对这个规矩也执行得相当严谨,直到如今也没有出现过逾期仍留女不放的做法,不至令进女子父母绝了永难相见的念头。故而风清炽听得太后这会儿暗示想留下钱小米,继续留在明月公主身边的意思,也只得直言事实不开此先例。

女为了伺候天家自小进与家人分离,本来就有损仁德,若是到期再不离与家人团聚,只怕于情于理都有亏当初太祖一番好意。此例一开让天下人得知,恐就难免诸多揣测,生出那种种不利朝廷声望的言论。”当年太祖订立允准女离的规一方面是为了报答那位相助女的恩情,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助于缓解百姓间畏惧廷征集女的怨愤,被称为当年太祖造福于民的仁政之一。若是此番开了留下女不放离的先例,便会令百姓再不敢将女儿送进里服侍,正是得不偿失之举。风清炽既然担了一国之君的位置,当然得处处从大局出发。

糟糕,再这样说下去她可就没退路了。钱小米听得太后和皇帝间地对话越说越是往她担心的方向靠拢,脑袋缺氧的程度更加厉害,担心下一刻就会从太后口中跳出“哀家有法子”这几个字,紧张得一阵头晕目眩。

钱小米就在小明月身后,她的细微反应太后俱看在眼里,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能之过急,这便马上就此打住没再往下分说。

“这点哀家当然明白,既是太祖定下的仁政又岂能随意打破,方才也只是说说罢了,并不是想让皇上为难。只不过是小米这丫头地确很得人喜,又和明月公主主仆情深,哀家方有此一提,皇上无需介怀。如此良辰美景,我们还是别谈这些伤之事,且先用膳。明月公主最近跟夫子研习,学了不少诗书琴艺,正是少有所成,待会用膳后便让皇上考考功课。”看情况今晚要直接对皇帝儿子提出所请,皇帝儿子方面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钱小米怕是要得心脏病了,还是花点时间慢慢来吧。太后细想下也觉得早上才给钱小米提了个醒,晚上就便想玉成此事是有些急进了,赶紧在皇帝儿子觉察出意味来之前将话题转移到小明月身上。

“如此甚好,明月公主学习也有一些子了,儿臣也正有此意看看她进展如何。”风清炽本来今晚就是特地来慈灵陪母后和小明月共享天伦,对钱小米离不离的小事本不在意,自然乐得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小明月听说父皇将要考察她地功课。心里便尽是想着待会该如何表现得当。也就没再纠结于钱小米方面。刚才被太后引到地话题也因此暂时搁置。

幸好。总算逃过一关。这祖孙三人峰回路转地一番闲聊。在一旁本没能搭上半句地钱小米听得出了一身冷汗。虽然连坐下吃地份儿都没有。也觉得这一顿堪比鸿门宴。

钱小米心里明白太后出于不想她落民间面。可能会在完全不悉地世界受苦原是一番好意。只是却也心急了些。差点就赶在今晚和皇帝了口风。若是太后直言所请。皇帝为讨母亲心没准会一口答应。反正他四十个小老婆都养了也不差多一个。到时候金口一开可就难有回转余地。

钱小米一想到方才自己地下半辈子。差点就那么给决定了。真想躲到一边去再不要出现在这里了。

墙角处若有。就直接让她钻进去好了——-那天晚上太后险些漏了口风,直接将钱小米“推销”给了皇帝儿子,吓得钱小米一连失眠了好几天,幸而太后以后总算没有什么大举动,这才让她缓了口气。

不过那晚及时打住,并不代表太后为她谋个职位的念头就此消减,只是不再急于一时,但细水长的做法也仍旧让钱小米有些吃不消。

这天晚膳后,太后正和小明月在寝暖阁闲说聊天,正好御膳房便有人给太后送来刚炖好地补品,用保暖的食盒盛着给老祖宗过目。太后点了点,示意知道了,便转头对钱小米吩咐道。

“小米,这盅参汤是哀家特地命御膳房为皇上熬制,趁热这便去给皇上送去吧。听说最近南方那边儿正闹饥荒,又要筹备着开和邻国之战,皇上这几天都在御书房忙着批改奏章,每天都忙得很晚,这参汤送去提神正合适。”果然,又是她。

从东西送来的那一刻,钱小米就猜到多半又是让她去当这跑腿工夫,因为这已经是这十多天以来都不知是第几回了,明明慈灵大大小小的女十多个,太后偏就让她去干这活。太后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有事没事让她在皇帝面前晃悠,存心想让二人晃出点眉目。

“是,奴婢遵命。”虽然太后这点心思钱小米有些微词,但太后毕竟是太后,她的吩咐还是要听地。

钱小米接过食盒向太后及小明月福身告退,披上御寒的袍子出了大门,由着个慈灵的小太监提着灯笼在前面照了路,这便在月朗星稀的寒冬之夜,踏着卵石小路到御书房给皇帝送参汤。

这会儿正是时(注一)时分,寒冬之际天早已是黑的一片,人走在外面虽穿足了衣服也仍旧觉得寒风刺骨。钱小米一边心里嘀咕着这么个大冷天还要跑出来干活,一边没打采地随着小太监一步步往灯火通明的御书房而去。

皇帝地寝和太后的慈灵相隔不远,钱小米二人踏着月,不用多久就来到了目地地,远远一看果然人影绰绰,有不少卫在殿门外守卫着,显然皇帝正在“加班”皇帝也不容易当啊,天底下有那么多的天灾**他都得管,加班却连个加班费都没有,光凭这点就觉得还是当个平头百姓来得省心。

正想着,便听得有人向她走来。

“哟,原来又是钱姑姑来了,这大冷天地跑来真是辛苦,这该是太后给皇上准备的补品吧。”钱小米这些天因着太后各种名目的吩咐,在皇帝面前转悠多了,这皇帝身边的人也都和她络起来,这不一看见她顶着寒风过来便笑嘻嘻地主动上前几步和她打招呼。经过那么些事情,钱小米如今在这里头也算是小有名气,又是太后身边的红人,寻常人见了也会礼遇三分。故而连皇帝身边的人态度都很是亲切,心里怎么想那是后话,起码表面上是相当热情了。

“公公过誉了,都是为主子办事说不上什么辛苦,真要说起辛苦还远比不上公公你们来的劳累,劳烦公公通报,太后命奴婢给皇上送来参汤,请通报一声。”钱小米又岂不明白他们这些人是卖太后的面子,打了两句哈哈后也不和他们多说了,忙不迭向轮值太监道明来意。

那公公听果然是太后吩咐送来的东西,不敢怠慢连忙进去禀报,很快便又跑了出来,请钱小米进去。

“钱姑姑,皇上让你进去。”接着又小声提醒道。

“皇上现正和尹大人商量政务,你待会进去且千万轻声些。”

“有劳公公提醒。”一听到“尹大人”这三个字钱小米就猜到多半定是尹冬夜那家伙,但她如今只想快点办完这差事好回去覆命,也没闲心去理会他,这便答应着又回头叮嘱随她前来的小太监。

“你先在这等着,待会办完差事你们再一同回去。”小太监连忙点头应了。

钱小米随着那公公走入御书房,因为知道皇帝正在处理政务更是万分小心,生怕出声响扰了皇帝的清静。入内一看,御书房里一君一臣,正围着房内正中央放置的一个缩小地形模型,在哪儿也不知思考这什么问题。只见二人都是一副皱眉苦恼的样子,不时在上面指指点点,看起来是在研究十分重要的事情。

注一:晚上七点至九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