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卷十二·颜渊第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疏]正义曰:此篇论仁政明达、君臣父子、辨惑折狱、君子文为,皆圣贤之格言,仕进之阶路,故次先进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马曰:“克已约身。”孔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一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马曰:“一犹见归,况终身乎。”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孔曰:“行善在己,不在人也。”颜渊曰:“请问其目。”包曰:“知其必有条目,故请问之。”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郑曰:“此四者,克已复礼之目。”颜渊曰:“回虽不,请事斯语矣。”王曰:“敬事此语,必行之。”[疏]“颜渊”至“语矣”o正义曰:此并下三章,皆明仁也。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者,克,约也。已,身也。复,反也。言能约身反礼则为仁矣。

“一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者,言人君若能一行克已复礼,则天下皆归此仁德之君也。一犹见归,况终身行仁乎。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者,言行善由已,岂由他人乎哉。言不在人也。

“颜渊曰:请问其目”者,渊意知其为仁必有条目,故请问之。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者,此四者,克已复礼之目也。《曲礼》曰“视瞻毋回”、“立视五巂”、“式视马尾”之类,是礼也。非此则勿视。《曲礼》云:“毋侧听”侧听则非礼也。言无非礼,则口无择言也。动无非礼,则身无择行也。四者皆所以为仁。

“颜渊曰:回虽不,请事斯语矣”者,此颜渊预谢师言也,言回虽不达,请敬事此语,必行之也。

o注“马曰:克已约身”o正义曰:此注“克”训为“约”刘炫云:“克训胜也,已谓身也。身有嗜,当以礼义齐之。嗜与礼义战,使礼义胜其嗜,身得归复于礼,如是乃为仁也。复,反也。言情为嗜,已离礼,而更归复之。今刊定云:克训胜也,己谓身也,谓能胜去嗜,反复于礼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孔曰:“为仁之道,莫尚乎敬。”已所不,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包曰:“在邦为诸侯,在家为卿大夫。”仲弓曰:“雍虽不,请事斯语矣。”[疏]“仲弓问仁”至“语矣”o正义曰:此章明仁在敬恕也。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者,此言为仁之道,莫尚乎敬也。大宾,公侯之宾也。大祭,褅郊之属也。人之出门,失在倨傲,故戒之出门如见公侯之宾。使民失于骄易,故戒之如承奉褅郊之祭。

“已所不,勿施于人”者,此言仁者必恕也。已所不,无施之于人,以他人亦不也。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者,言既敬且恕,若在邦为诸侯必无人怨,在家为卿大夫亦无怨也。

“仲弓曰:雍虽不,请事斯语矣”者,亦承谢之语也。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孔曰:“訒,难也。牛,宋人,弟子司马犂。”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子曰:“行仁难,言仁亦不得不难。”[疏]“司马牛问仁”至“訒乎”o正义曰:此章言仁之难也。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者,訒,难也。言仁道至大,非但行之难也,其言之亦难。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者,牛意嫌孔子所言未尽其理,故复问曰:“只此其言也訒,便谓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者,此孔子又为牛说言訒之意,行仁既难,言仁亦不得不难。

o注“孔子”曰至“马犂”o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司马耕字子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是也。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孔曰:“牛兄桓魋将为,牛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包曰:“疚,病也。自省无罪恶,无可忧惧。”[疏]“司马”至“何惧”o正义曰:此章明君子也。

“司马牛问君子”者,问于孔子言君子之行何如也。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者,言君子之人,不忧愁,不恐惧。时牛兄桓魋将为,牛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也。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者,亦意少其言,故复问之。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者,此孔子更为牛说不忧惧之理。疚,病也。自省无罪恶,则无可忧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郑曰:“牛兄桓魋行恶,死亡无,我为无兄弟。”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包曰:“君子疏恶而友贤,九州之人皆可以礼亲。”[疏]“司马”至“弟也”o正义曰:此章言人当任命友贤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者,亡,无也。牛兄桓魋行恶,死亡无,故牛常忧而告人曰:“他人皆有兄弟,若桓魋死亡之后,我为独无兄弟也。”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者,子夏见牛忧无兄弟,以此言解之也。商,子夏名,谦,故云商闻之矣,示非妄谬也。言人死生短长,各有所禀之命,财富位贵则在天之所予,君子但当敬慎而无过失,与人结恭谨而有礼。能此疏恶而友贤,则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海之内,九州之人,皆可以礼亲之为兄弟也。君子何须忧患于无兄弟也。

o注“郑曰”至“兄弟”o正义曰:云“牛兄桓魋行恶,死亡无”者,案哀十四年《左传》云:“宋桓魋之宠害于公,公将讨之。未及,魋先谋公。公知之,召皇司马子仲及左师向巢,以命其徒攻桓氏。向魋遂入于曹以叛。民叛之,而奔卫,遂奔齐。”是其行恶死亡之事也。桓氏即向魋也,又谓之桓司马,即此桓魋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郑曰:“谮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马曰:“肤受之愬,皮肤外语,非其内实。”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马曰:“无此二者,非但为明,其德行高远,人莫能及。”[疏]“子张”至“已矣”o正义曰:此章论人之明德。

“子张问明”者,问于孔子,何如可谓之明德也。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者,此答为明也。夫水之浸润,渐以坏物,皮肤受尘,渐成垢秽。谮人之言,如水之浸润,皮肤受尘,亦渐以成之,使人不觉知也。若能辨其情伪,使谮愬之言不行,可谓明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