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到窝儿山,停了车子后,还得走上十里路。当车子停下来后,杜光辉看见黄大壮他们早等在路边上。杜光辉问:“是特意过来等的?”黄大壮咧着嘴笑着,说:“当然是特意的。村子里还有其他的人也要过来。这不,最后吵着,就派我们几个做代表了。”杜光辉听着,心里一暖,拍拍黄大壮的肩膀,说:“谢谢了,上山吧!”窝儿山的茶叶,现在已经连片长了起来。顺坡而下,全是绿的茶园。管理显然很到位,茶叶发棵情况也良好。杜光辉连着走了几片茶园,问高玉:“明年茶,像现在这样的长势,亩产能达多少啊?”

“一百多斤活草,制成干茶,也有三四十斤吧。按每斤一百计算,三四千块钱。”高玉算着。杜光辉道:“那这八百多亩,产值就可以达到两三百万哪!好,不错。看来山区发展茶叶是对的。”程书记说:“明年整个乡都将以茶叶发展为重点了。马上过了年,我们将在窝儿山开一个现场会,争取两到三年,全乡的茶叶面积达到两万亩。农民人均增收一千元。”

“这个想法好。山区经济发展就要立足山区特。我觉得…高主任哪,下一步招商办可以将茶叶招商作为重点。招销售商,招深加工商。打好‘兰花香’这个品牌,不愁山区经济搞不上来。”杜光辉沿着茶垄走了一段,高玉说:“杜书记这么一说,倒是给我们招商提了条思路。桐山的招商,还是得立足桐山的特,这样才能引人啊!”中午,杜光辉特意喝了点酒。黄大壮说:“明年茶一上市,我就第一个将茶送到县委会去。然后,我要把它们搞到省城,搞到上海,甚至北京。我已经同一些老客户联系了,它们都愿意。我还想成立一个茶叶销售公司,杜书记,您看这行吗?”

“当然行!就叫兰花香茶叶开发销售公司吧。”高玉道:“这名字好,就叫这个!”下午,杜光辉刚问过几个贫困户,天突然了下来,接着,就开始下起了大雨。雨势凶猛,不一会儿,平地就“哗哗”水了。黄大壮说:“这雨,看来是替窝儿山老百姓留杜书记的啊。这么大的雨,是下不了山的。干脆就…”高玉也焦急,她知道山里的雨稍一下大,山洪就有可能暴发,这个时候要是下山,是很危险的。杜光辉问程书记,程书记说:“只好留在窝儿山了。这雨看来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干脆,杜书记,就在这山上住一宿吧?”

“这么多人,能住下吗?”高玉问黄大壮。

“能,我们炒茶的时候,有时住百十号人呢。”黄大壮道。

一直到黄昏,雨不仅没有停,反而更大了。杜光辉他们只好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吃了晚饭,大家烧了火盆,围着聊天。程书记就问道:“杜书记,上次民主推荐我们乡里参加会议的两票都推荐了你。而且,我知道还有不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出来没有?原来说年底开人代会的,看来是要推迟了吧?”

“人代会是推迟了。到三月。这里面有市里的原因。但是跟我的事没有关系。”杜光辉拨了一下炭火,炭火一下子更旺了。他的脸,被炭火照得通红。

“也不能说没关系。只是我们桐山太穷了,又偏远。不然杜书记留在这儿,也是不错的。”高玉道。

杜光辉说:“这是组织上的事。不过,市里征求我的意见,我已经明确表态,我不会去争这个县长的位子的。”

“那真让那个岳…”高玉说了一半,卡住了。

程书记道:“市里还没最后定吧?反正现在我们民主推荐也只是个形式。”

“话不能这么说。老程,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嘛!”炭火越来越旺,屋里更暖和了。黄大壮将茶壶放在火上,不一会儿,壶里的水就“”直响。程书记说:“这山里的水,泡窝儿山的茶,才能泡出十足的味道来。古人有句话:‘窝儿山上茶,清溪河里水。’就是指的这个。”

“所谓一方水土啊!”杜光辉叹道。

程书记点点头,又回过话题说:“民主推荐前,除了杜书记,我的手机上至少收到五个领导的信息。其中就有岳县长,还有立志书记的。不过,立志书记不是让大家推荐他自己,而是要大家推荐你杜书记。有意思吧?哈哈。”

“推荐我?立志书记?”杜光辉愣了下,问道。

“是啊,你看看。”程书记把手机拿出来,翻出短信“我一直保留着。这是立志书记的。”杜光辉凑上一看,时立志书记的短信上写着:下午民推,请推光辉书记。谢谢!

这是?时立志怎么会发这样的短信?杜光辉皱着眉,问程书记“这立志书记的短信,是不是就发了你一个?”程书记道:“哪能?就我知道的,可能大部分参会的同志都收到了。至少有四五十人吧。”

“啊…”杜光辉看了眼高玉。

高玉正将刚装水的壶,放到铁支架上。放好后,捋了捋头发,道:“我们推荐了杜书记,可是杜书记不领情啊。是吧,程书记?”

“就是,这可寒了一大批干部的心哪!”杜光辉听着,只是笑笑。程书记的话,半真半假。不过,后来的推荐结果,却说明了大部分人是推荐了杜光辉的。但是,杜光辉看着炭火,心里却在想:时立志书记为什么要出面来给干部们发短信呢?而且,在短信上,不是让干部们推荐他时立志,却偏偏来推荐杜光辉呢?

时立志这个人,杜光辉接触得并不多。他是纪委书记,办公虽然在一个大院子里,可是彼此很少走动。一来因为工作上接触本身就少,二来杜光辉是个挂职干部,自身就不太喜际。跟时立志见面,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上下班时正好碰见,点点头,或者说上几句不痛不的话;二是开会时见到,无非也就问问好;三就是在个别饭局上相遇。时立志话不多,脸似乎总是绷着的,就这形象,倒还真像个纪检干部。杜光辉跟他接触最密切的那一段时间,正是矿难发生之后。县纪委参与了矿难的调查。时立志对矿难的处理,就杜光辉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没听到他的具体意见。总体上看,杜光辉觉得这个人存在着有些像个影子。当然,这仅仅只是杜光辉的想法。也许在其他人眼里,时立志完全不是这个形象了。

高玉见杜光辉呆着,就道:“杜书记在…”

“我在想时立志时书记,我一直对他不太了解。”

“时书记吧?你不了解就对了。”程书记道“他一直在桐山,可是桐山没有多少干部真正了解他。这个人城府深,探不到底。上一轮常委换届,他当时是人大办公室的主任,谁都不会想到他要进入班子。结果出了怪了,他不仅仅成了县委委员,还高票成了县委常委。后来又成了纪委书记。那一次选举,我和高乡长都还不在现在的位置上,所以也没能参加代会,但就我们所知,他在会前也是忙上忙下,推荐了其他的同志。结果,被他推荐的人没上,他自己倒上了。这个人,内心里城府深哪!”

“领导是要严肃,可是,我就很少看到像时书记这样的领导。”高玉说“基本上不让人接近。”杜光辉这下有些明白了,时立志玩这个把戏,不是第一次了。他玩得巧妙,在一个下派挂职的干部身上,做起了文章。了得啊!了得!

虽然心里想着,杜光辉嘴上却没说。

雨声,不断地传到屋里来。高玉看看表,十点多了,就提议大家休息:“这山里的夜冷,杜书记,多盖点被子。”杜光辉“嗯”了声,程书记在边上打趣道:“我们高乡长也知道关心人了,哈哈!”一夜无梦。雨声中,杜光辉竟然像平原上的庄稼一般,憨厚地睡了一大觉。他自己也觉得奇怪,怎么就睡得那么踏实呢?平时他可是经常失眠的。而这一夜,他沉得像一片土地,安静得像一棵茶树…

天一亮,雨就停了。太从东山上踮着脚尖,望着窝儿山。炊烟和人声,慢慢地开始笼罩。乡村的气息,挂到被雨水冲涮得更加清亮的山野之上了。

回县城的路上,高玉突然问杜光辉:“杜书记,时书记那么推荐你,或许是另有企图吧?是不是为了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