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580章引领全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月光宝盒工程真正的主力军,是遍及全球的2700多亿台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

在2112年的今天,全球各个领域早已全面实现智能化,建筑业自然也不例外。在22世纪,已经看不到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先进的智能机器,它们几乎能够完成所有的建筑任务。人类要做的,只是对这些智能机器发出相应的指令而已。

由于月光宝盒工程的范围覆盖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几个国家的领土,施工人员需要在这些国家的土地上建造大量月光宝盒的内部结构建筑,因此,这些国家原有的建筑全部要被拆除。

这样一来,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的人民便不能再住在原来的地方,需要全部暂时搬离自己的国家。

关于这个问题,韦小宝和欧克早就做出布署。

在1月22。韦小宝和欧克就已经联系了龙氏集团的董事长龙飞虹,与他商量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几个国家移居的事。

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总数达到9000多万,他们全部需要暂时离开自己的国家,联盟国自然要为这9000万移民安排新的住所。

在以前,像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2112年的今天却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在收到首席盟长韦小宝的指示后,龙飞虹所属的龙氏集团便开始在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几个国家大量兴建住宅大厦。以供9000多万移民居住。

这个艰巨的任务,龙氏集团总共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建筑技术。

在22世纪里,人类兴建楼房的方式早已大不一样。

房地产公司都会提前就制造出大量“建筑模型的方块”当需要修建一座大厦时。只需要将这些制造好的建筑模型方块运到施工现场,然后像玩“俄罗斯方块”那样将建筑模型方块按照一定的规则一块块堆起来即可。

当这些建筑模型方块全部堆好后,一座大厦便建成了。

按照这种“搭积木式”的修建方式,兴建一座100层高的摩天大楼只需要五个小时。

正是因为如此,龙氏集团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就在全球范围内兴建了12000多座摩天大厦,成功为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9000多万移民解决了居住问题。

由于建筑模型方块是可以进行拆卸。进行二次使用的,属于“可持续建筑”因此,龙氏集团兴建的12000多座摩天大厦所用的建筑模型方块,并不是临时生产出来的,而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拆卸下来,然后空运过来的。

这等于是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建筑搬离到其它国家。

随着9000多万名移民居住问题的顺利解决,月光宝盒工程全面开工。150万支施工队,15亿施工人员,2700亿台计算机同时忙碌起来,没没夜的赶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由于月光宝盒工程所覆盖的领域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在太平洋的海面上,这意味着施工人员需要在太平洋的水域上兴建月光宝盒内部结构的建筑。

这个问题给施工队带来了不少麻烦。幸运的是,由于有大量智能机器人的辅助,许多困难最终都刃而解了。

而在施工现场,除了施工人员和智能机器人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宇宙学科学家。

在普通的建筑工地,一般不会有宇宙学专家,但是月光宝盒工程的施工现场却出现了1200多万名顶尖的宇宙学家。

因为月光宝盒工程是要兴建出月光宝盒的内部结构,它兴建的并不是普通的建筑,也没有现成的建筑模型方块可以使用。所有的建筑模型方块都需要临时制作出来,而且它们的结构还都不一样。

由于月光宝盒工程的建筑结构与多元宇宙的结构有关,因此,只有懂得《尹氏多元宇宙论》的人才能够明白这些建筑的结构。而普通的高级工程师即使再博学多才,也不可能懂得《尹氏多元宇宙论》。

正是因为如此,在施工现场,有1200多万名宇宙学专家进行指导,这些科学家都成了月光宝盒工程的顾问。

没有这些宇宙学的科学家,这个工程不可能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建造,而这些科学家大部分都是来自月光科研小组。

月光宝盒工程的建筑不仅结构极其复杂,而且它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也是特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名字叫“超导光纤维”月光宝盒工程需要兴建的建筑总面积达到6400万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它所需要的超导光纤维的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因此,从月光宝盒工程开工的第一天起,遍及全世界188个国家的270000多家材料加工厂全部都生产同一种产品——超导光纤维。

超导光纤维被加工出来后,会被送进房地产公司,并被加工成特制的建筑模型方块。由于这些建筑模型方块的结构是月光宝盒的内部结构。需要通《尹氏多元宇宙论》的专家才能够看得懂,因此,在制造建筑模型方块的过程中,有3800多万名宇宙学家成了房地产公司的技术顾问。

同时,联盟国航空运输部进入最高备战状态,1870000台智能飞行器全部投入使用。这些飞行器将负责整个月光宝盒工程的运输,一方面将超导光纤维送往房地产公司。另一方面又将用超导光纤维制造成的建筑模型方块输送到太平洋海域的15万个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