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称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为六合",亦称"六极"。道教将"六合、六极"作为教名称之一,称六极各有一位天神统御,称"六御",亦称"昊天六御宸尊"。这六位大帝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统御万天勾陈上南极天皇大帝-统御万雷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统御万星东极青华大帝-统御万类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灵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统御万地六御中的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尊住在"青华常乐界。东极妙严",东极青华大帝因此而得名。
十方救苦天尊太一是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元气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在谷谷,在坑坑,弥八极,无往不在,因而"遍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一神演变过来的。因而他积气成神,聚则成形,散则为气,也像元气一样,无处不有,无往不在,遍十方,无所不能。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随机赴,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十方化号"即指太乙救苦天尊方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这"十方化号"是:东方玉宝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好生度命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济度人鬼,救苦救难,化身无数,或住天,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圣人、帝君,或为真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魔王,或为道士、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耀帝君,在外道镇时称为狮子明王,在水府渊泉称为渊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降临人间,普救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身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而佞妄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迁凡人乘船渡江海,被波惊吓,受到鱼龙威胁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到达彼岸,不受伤害;凡人碰到雷声霹雳,风雨加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魂魄不动,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身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尤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国泰民安。
凡人被、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禽虫自退,不敢近前;凡女子怀胎受孕而难产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真气护佑,无伤头痛,并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具足,母子团圆。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修身,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白升天;凡人之七祖、九先、弟子、同学、夫、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离间,得以生天;凡人被对头苦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化解恩怨,握手言和。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超度孤魂离苦海太乙救苦天尊还是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天神。所以。过去道士打醮、做道场、办丧事,都请太乙救苦大天尊降临,施食众鬼,超度亡魂。这时,太乙救苦大天尊由九头狮子推车,十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环锡杖,挚玉明宝扇,有金睛独眼鬼跟随,亲自下到鬼城丰都地狱。丰都大帝、十殿阎罗王即刻虔诚恭。天尊用玉明扇煽三下,九环锡杖顿三顿,扇开丰都门,让金睛独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类鬼魂出离地狱,同赴道场。天尊为地狱鬼众及各方孤魂野鬼讲经说法,用杨柳枝蘸金钵盂中的甘水,施食鬼众,超度十类孤魂离地狱苦海,或升临天界,或转生人世。
这里有两则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多才而善辩的道士张仁表与人往甚少,因他常常说谎而受到人们的鄙弃。
一次,他病了,被带地狱,正在危难之间,他记起平时常听人说,呼唤太乙救苦天尊可以得救,于是他高喊十数遍,拉他进地狱的判官小鬼们都笑了。他再呼唤十数遍,只见红光闪烁被簇拥着的天尊突然出现。天尊对他说,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本来你的寿数已尽,不得再回人间,现在再给你七年,让你返回人世。不过,在此期间你要为我画像,广示天下,还要尽行善道。张道士听到这里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他遵循天尊之言,从此遍游四方,凡有道观他必定为天尊画像。如此过了七年,果然死去。
又有一男人乘船,突遇大风大,眼看就要翻船。这时,他大呼天尊,结果得救。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男子遇见已死多年的子。子生前犯了罪孽。死后被打入地狱,受到应有的惩罚。子见到丈夫后请求相救,这男子便呼唤天尊,结果救了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诸神中仅次于三清的"六御"之一,后来为了符合道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此神及"长生大帝",成为"四御"。在神灵信仰中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些神信仰逐渐衰落,一些神信仰又产生兴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无数,无处不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比佛门中大慈大悲、法力元边、观其声音、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产生还早。但到了近代,天尊名讳却只保留在道经中和道士诵唱的经韵中,他在民间的影响已远远不及观音。原因何在呢?
《太上三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传称,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对于积功行善、功行圆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昇仙。道教的主要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或为亡魂举行黄籙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炼亡魂、主持清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三官大帝三官大帝亦太极界之神。在玄黄判分,天地肇定后,乃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出,而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过,而司众生祸福之神。又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录以:“张道陵于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所以人间祀奉三官,系自汉张道陵始。至元魏时,乃以三官配为三元节: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定为天官大帝诞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定为地官大帝诞辰;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定为水官大帝诞辰。魏书释老志云:“张道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火行!斋祠跪拜,各成道法。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按三官大帝,设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曹,计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应天尊。世人合三官简称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
(按三官之号曰赐福,曰赦罪,曰解厄,皆为天圣度世之德心也。故世俗乃有:“尧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为地官所降生,大禹系水官所降生”的传说。)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大帝道书以:上元天官,为玄都元一品,居紫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善恶之籍,致诸仙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气赐福天官,曜灵元大帝,紫微帝君。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大帝中元地官,为青灵二品,居北都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极四维五嶽,考众生祸福之机,核男女善恶之籍。号曰:中元七气赦罪地官,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结成,总主五帝五嶽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大帝下元水官,为暘谷元三品,居青华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号曰: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大帝,暘谷帝君。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先天尊神-四御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只。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万星之宗主。勾陈上天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后土皇地只,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只徽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其后,后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后,由于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当今中国道教已经恢复了宋代以前的对“四御”的说法。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勾陈上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只职掌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至于宋代以后以四极大帝作为四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北京白云观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别设有四御之神位。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尊”。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勾陈上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后土皇地只为三月十八。
天地人三皇按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系元始天王于盘古氏分天地后所生也。据抱朴子枕中书云:“昔二仪始分,玄黄肇判,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
常仰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有太玄玉女,生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号曰太玄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招还上。当此之时,二气絪縕,覆载气息,调和。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玄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此言天皇由元始君与太玄母所生,后递生地皇及人皇也。
所云头者,盖谓人数也。如天皇十三头,系化兄弟十三人;地皇十一头,乃也兄弟十一人;人皇九头,谓化兄弟九人也。至所云各治三万六千岁,则与补三皇本纪所说,亦有出入。考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三头,澹泊无所施为,而遂自化,兄弟十三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兄弟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据此则知所云头者,系指自化人数无疑也。
斗姥天尊斗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神也。因其形相象徵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谓为象道之母也。其妙相紫光圆融,禀一气玄元之象,应无极生太极也。秉持月二轮,应二气,象太极也。四头磊落,应四象也。八臂垂雄,应八卦也。道经以:斗姥居大梵天,综月星辰,为斗极之母。梵气妙文,敷成九章,应化九皇:一曰贪狼,二曰巨门,三曰禄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贞,六曰武曲,七曰破军,八曰左辅,九曰右粥,居于斗垣。斗姥天尊常沐浴于九曲华池,涌出白玉台,神獬宝座。登宝座以救度众生,持宝杵以降魔禦患,执弧矢以救劫消灾,振法铃以济人度鬼,为道家之法主也。宋史以:高宗为金兵所困时,闻空中有辇豕声,仰见斗姥天尊,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斗姥自是灵显神通之后,乃为世人祀奉隆,崇为斗极至尊之神,以能消灾解厄,保命延生也。号曰:紫金妙相皇君,圣德巨光天后,圆明道姥天尊。
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全称九灵太妙白玉台夜光金祖母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月光王、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简称斗姆或斗姆元君。斗姆在天主治天宝阁“生诸天众目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主生”。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斗姆“以大药医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破暗除。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痾,职重天医”。《延生心经》又称“斗姆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魄,沖然摄气,气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真,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由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云笈七籤》称“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九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嶽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母,当主天地万物之生。
道教的一些主要观,也有设有斗姆殿的。其斗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斗姆神诞之,一说是六月二十,一说是九月初九。道教徒多于道观内斗姆殿举行祈嗣或延生道场,祈祷健康长寿,子孙平安。
四极大帝五方五帝其作用,系按五行,佈序于四方,运行于四时,而化育万物。然道书以元始开闢天地,奚止五亿之多?因虚空无尽,广无边际,故须按立四极,而为统制。乃有北曰北极,以紫微大帝主之,综御万星,南曰南极,以长生大帝主之,综御万灵。西曰太极,以天皇大帝主之,综御万神。东曰东极,以青华大帝主之,综御万类。按此四极大帝,系辅佐昊天玉皇上帝,以统御万天也。此皆先天“太极界”之神,为“天道”与“神道”组织系统之纲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