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工地指挥部房前那片空地,一经布置还真像是个天然会场。四周的树干贴上了红红绿绿的标语。主席台(一排铺着草绿军毯的长桌)上方扯起了会标——“九大’神传达报告会”与会的全团排以上干部都到齐了。他们坐在马扎子或包着报纸的砖头上,聊着天,恭候“九大”代表秦浩到来。
郭金泰坐在双大功营干部队伍的前面,闷声不语地着烟。身后左右,一片嘁嘁嚓嚓,人们在纷纷猜测秦政委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喜讯。
“…有‘爆炸’新闻吗?”
“新闻到咱这里也成老皇历啦。”
“听说秦政委搞到副统帅的题词了…”
“你见啦?”
“听说是嘛!”
“等着吧…”等着吧!郭金泰心里暗自冷笑。凭他与秦浩多年打道的经验,他断定所谓“题词”不过是“望梅止渴”秦浩是个“有了骆驼不吹牛”的主儿,他要是当真讨到了林副统帅的题词,早就把声势造开了,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此刻,郭金泰心里惦记着的是另一回事。
龙山工程选择这样一个石质极差的地点,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这么大的本钱,其意义何在,他总觉得还是个“谜”他曾同团里的干部换过意见,团领导也只说因为副统帅对龙山有过“具体关怀”但“具体关怀”的内容却均不知晓。不排除这里面或许会有高级军事机关的战略意图。然而,作为一级指挥员,面对违反科学常规的施工方案,和骑虎难下的工程现实,如果领会不到真实的意图,认识不到它的必要,是难以下拼死的决心的。此外,荣誉室超跨度,超高度,又是在山体折曲层顺向掘进,这是百分之百的冒险。为了什么呢?无论如何,荣誉室是与战备、战略都毫无关系的…想到这,他取出昨晚写好的纸条,又看了一遍:秦政委:我提两个问题,望能解答。一、你多次讲过,林副统帅对龙山工程有过“具体关怀”我们却一直不知“具体关怀”有哪些内容。望你将“具体关怀”解释一下,我们也好心中明白。二、龙山工程作为战备工程,我认为不应该建荣誉室。龙山的石质情况你大概也清楚,搞跨度那样大的荣誉室,其后果很难想象。因此,我建议修改设计方案,不搞荣誉室。
郭金泰准备将这半片纸当面给秦浩。他希望秦政委能向大家把这一切讲清楚。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就是去死,也得死个明白啊!
…
“嘀嘀——”一辆北京吉普飞驰而至,绕会场旁边划了条弧线,戛然刹住。
秦浩从车上下来,神态自若地朝着鼓掌的人们摆摆手,既没有过度的兴奋,也看不出稍许不安。
他款款步入主席台,尾随在身后的团干部也相继到主席台上落座。
殷旭升作为先进连队的代表,坐到主席台的一端。
会议主持人——团政委道完“开场白”之后,秦浩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用手指轻轻弹了下麦克风,旋即清了清嗓子。
会场静了下来。
“同志们!首先——报告大家一个特大喜讯——”人们屏住呼,绷紧了每一神经。
“我们最最敬的伟大领袖主席——和他最亲密的战友林副统帅——红光面,神采奕奕,身体非常非常健康!”话音一落,秦浩率先起身鼓掌,会场上又响起一片“敬祝”的呼声。
重新平静下来之后,秦浩才开始切入正题,侃侃而谈。
他很懂得听众心理,在冗长的枯燥的报告正文中,不时进些“九大”期间的轶闻趣事——这正是长年与世隔绝的人们所求之不得的。
两个多小时下来,人们竟丝毫不觉得疲惫、厌倦。
应当承认,秦政委的口才是相当出的。这期间除了殷旭升两次给他往杯子里添水,他几乎没停顿过。声音也没有呈现出疲劳,依然很富有共鸣。
郭金泰一直冷静地听讲,他努力地想从报告里捕捉一点信息,能与龙山工程有关联的信息。诸如“题词”抑或什么“关怀”乃至属于这方面的暗示。然而,他失望了。当秦浩开始布置下一段学习任务时,他意识到报告该结束了。人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渴望领会到的意图也终未领会到…
他把纸条从口袋里掏出,掂量掂量,硬着头皮站起来,匆忙走到主席台前,给了秦浩。
几百双眼睛都在注视着他。
秦浩接过纸条看了看,微微皱了皱八字眉,又漫不经心地将纸条放在了一边。
“…关于‘九大’文献的学习程安排如下:师机关停止工作,集中学习三个月,逐字逐句领会文献神,不得有任何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