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刘宝瑞相声专区之解学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趟我也不念。”
“那就上半篇,八趟了!”
“半篇我也不念。”
“依你呢?”老师有点纳闷儿。
“您给我上一本,我才念。”
“一本儿?回头你还得背哪?”那时候念书就是念,背,打,念完了背,也不讲,背不上来就打。
老师怕小孩儿不知道,还直给提醒。小孩儿说:“背不上来,老师打我,我不埋怨。”
“好,给你上一本儿!过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司徒司空,百家姓终。念去吧。”那位说,怎么这么快呀?不快、我在这背一本儿《百家姓》,大家全睡着了。
这孩子拿着书本儿,回到自己书桌那儿,把书本儿往桌上一放,他不念——那时候小孩念书,上身得晃,这叫“忙其身,忘其累”怎么呢?那时候念怎么讲,一个劲死背。念的时候。上身儿要不动,俩眼睛死盯着书,念着念着就听不见了。怎么?睡着了。——这孩子,拿个手指头,蘸点水在桌子上写。先写赵、后写钱,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
旁边的小学生一看,嗯?这家伙怎么不念呢?就偷偷叫他:“解缙,快念,背不下来,一会儿老师可打你。”解缙也不理他。这个小学生就叫那个小学生“哎!师哥,你瞧,他也不念。”
“哎!师弟,你瞧,他不念。”这个叫那个瞧,那个叫这个看。不一会儿,书房里六十多学生,全不念了,都瞧他一个人儿了。老师正在那儿看《诗经》,看着看着,一听书房里鸦雀无声,抬头一看:怎么?全不念了!好,不管你们念不念,到时候背书,背不下来,就打。过了一会儿,小学生们还在瞧解缙,老师把戒尺往桌上一拍:“背书!”小孩儿吓了一跳,背什么,一句还没念会哪。老师不管,这儿叫:“王文元,过来背书。”这孩子已经念《三字经》了。就上了三行。是:“人之初,本善,相近,习相远,苟不教,乃迁。”他呀,净顾了看解缙了,就记住头两句,往下全忘了。他想了个主意:书不合上,就放在老师面前,着他念的那个地方,背不下来,好偷着回头看。哪知道,他一转身,老师就把哪,就背:“人之初,本善,翻过去,看不见。”
“往下背。”
“翻过去,看不见,不能背,没有念。”他这儿找辙来了。
老师这个气呀:“去!跪那儿念去!”
“苟不教,乃迁…”早干吗来着?
简断捷说,六十来个小孩子,全都没背下来。老师想:今天解缙一来,大伙儿都没背下书来,他要再背不下来,罪魁祸,我就重重打他:“解缙,快来背书!”小孩拿着书本,冲圣人牌儿作了个揖,冲老师一作揖,把书本往桌上一放,转过身去:“赵钱孙李…百家姓终。”他背下来了。
老师说:“你这孩子要是不说实话,我打你,你在别处念过书吧?”
“老师,我刚会说话,实在没念过。”天下爹娘好的,老师一看这孩子那么聪明,特别高兴:“你们大伙儿净看他了,全没背下来,他可背下来了。都回家吃饭去吧,下午好好念,背不上来,我可要挨个儿打。”到下午上学以后,解缙把《千字文》拿过来了,到老师跟前:“老师,您给我上这本地。”
“啊,一天念两本呀!我没法教,念得多忘得快,贪多嚼不烂。你还背你上午学的吧。”打这儿起,老师教这孩子念书,总比别的孩子细致,上的怎么讲就来问。念到一年,这孩子就念《诗经》了。到第二年,这孩子就开笔做文章,能做诗,对对子了。
他这做诗净惹祸。有一天下雨,他下学回家,正走到曹丞相的府门口,他想上门去避避雨,一上台阶,滑了个大跟头。府门里两边懒凳上坐着曹丞相府的家丁、用人,一看,大伙儿全笑了。小孩儿一想:我摔倒了,你们怎么还笑?上台阶冲大伙儿一作揖:“众位叔叔大爷,你们都在这儿凉快哪。”
“可不是嘛。”
“那你们笑什么呢?”大伙儿一听,这话没法儿回答,怎么说呢?你摔倒了,我们笑了,不像话。就说:“你摔倒了,没哭,我们笑了。”其实这也不像话。
“各位叔叔大爷,你们闷得慌吗?”
“闷得慌怎么样呢?”
“我给你们做一诗,好不好?”
“这么大孩子能做诗,好,你说说!”小孩儿张嘴就来:“雨贵如油,下得街,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这孩子骂咱们大伙儿哪!”
“这是谁家的孩子?”
“咱们后花园对过豆腐坊老解家的。”
“走,找他们家大人去!”揪着这孩子到了豆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