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也不知他究竟为的是美景当前,兴致特佳,抑或是经年奔波,了无成就,抑或难伸,忽然间,他引吭长啸起来。
这一声啸发自内心,蕴真力,只震得气转,云雾翻滚,碎石崩落,树叶飘飞,的确有气势磅礴,动摇河山之威。
啸声未落,峰下,立刻起了回应。
少年长啸,真气浑厚。
回声尖锐,细如游丝。
少年立知自己这声长啸可能惹了祸,忙凝神戒备,注视峰下回声来源。
这尖锐悠长的回声,响了足有顿饭之久,方始停止,普示见有人上峰。
是留?是走?少年正自委决不下,倏闻有轻微脚步声响起自背后。
脚步声轻得不能再轻,若非功致绝顶,还真不易察觉。
霍转身形,五丈外已立着一个鹤发童颜,仙风仙骨的道长。
近身五丈,方始觉察,少年不由一惊。
这突然现身的道长,不意少年听觉这灵,似乎比少年还要吃惊。
“峰顶啸声,想是出自檀越之口?”
“一进兴至,有扰清修,翁如松这厢谢罪!”原来这蓝衫少年正是翁如松。
他奔走经年,除了得到一幅玉-副图外,对于师父代的事,可说一样也没有完成。
到了天台,找了一天一夜,也没有找到徐振纲所说的那个奇人住处。
攀上峰顶,俯览河山壮丽,不由触万端。
那声长啸半是发舍中抑郁,半是有为而然。
所谓“有为而然”也不过是因为找不到人,想藉这声长啸把这个隐居天台的奇人引了出来。
现在,人是引出一人来了,但还并未确定这个道长是不是徐振纲所说的那个奇人?
他自觉所答十分得体,慢慢的藉着问答,再探询他的严厉,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所要追寻的璇玑客。
“一声谢罪便可轻松卸责了事了吗?”不想等了半天,这个看似道貌岸然的老道人,竟然问出这么一句话。
语音之间大有责难之意。
这可大出翁如松意料之外,一时间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其实,这就要怪他历练不够才致如此。
大凡武林中人,隐修之处,最忌别人上门干扰。
他那声蕴含内力的长啸,在道人看来,存在含有轻蔑示威和挑虞的意味在内,请想道人如何能就此算了?
尽管翁如松回答得谦虚有礼,道人仍然认为不意,故仍发言责难。
这种发展原是极为自然的,道人责难实也无可厚非。
只可惜这朵武林奇葩经历不广,还不知自己这个举动违反了武林忌,被问得脸上发烧答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