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家庭教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里又新来了人,倒也没让何贵到不太适应。头天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到何进吉已经拿着书本在后院那棵老樟树下面摇头晃脑,反倒是稍稍有了点儿回到朝邑的觉。不过,何进吉这明显传自老何家原先那位教书先生王某某的读书习惯依旧让何贵看着不。
“脑袋晃来晃去的,能看清字吗?”
“三叔!”何进吉正背对着何贵,听到声音,急忙转过身来行礼。
“行了。自家人那么客气干什么?”何贵扩了扩,又深了一口气,受了一下这寒冬的冷冽之气进入心肺之中后的那股沁凉,又道:“这么早起来,干嘛不在屋里看书?不怕冷?”
“早习惯了,出来冻一冻能清醒点儿,而且北京也比朝邑暖和!”何进吉答道。
“嗯,你这习惯不错。”何贵蹲了个马步“嗨嗨”地打了几拳,才又站直身子“昨天忘了问了,老太爷跟你爹都还好吧?”
“都好。爷爷还老说这两年忙的少,手上的老茧都要蜕皮了…”何进吉笑道。
“哈哈,好就行!老人家嘛,是该享享清福!”何贵微笑着点了点头,又开始做蹲下起立。
“三叔,今天你怎么不去上朝?”何进吉见今天的何贵比昨天刚见面的时候要随和了许多,话也就多了起来,又笑嘻嘻地问道。
“上朝?哈…臭小子,朝会是我这种五品小吏能去的?”何贵哑然失笑“就连主动求见皇上,没有四品的官职都不行。知道吗?”
“不能上朝?外面不是说你上朝的时候把浙江跟江西地巡抚都给参倒了吗?郝大叔路上说起过好些次呢!就连咱们陕西也有传闻!”何进吉奇道。
“是参倒了。不过,在那事上面,我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推手!真要说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何贵摇了摇头,再拍了拍何进吉的肩膀“小子,官场不好混。你想考进士光宗耀祖,三叔我没什么说的,鼓励支持!可是。这做官…嘿嘿,我劝你还是再多想想为妙!”
“做官不是好吗?郝大叔就是想做官,而且还是一天到晚的想!”何进吉嘀咕道。
“嘿嘿,说起你这个郝大叔,我听你二叔说他只是想谋一个典史…这事儿还用得着到到北京来?不入的小吏而已,连芝麻官都算不上,你那位岳父大人在同州府不是有些势力的。帮着说一说,随便在哪个县上安进去不就成了?”何贵问道。
“郝大叔想去江南!所以想到京里看看能不能走点儿门路!再者,三叔你也在北京,说不定还能帮帮忙!”何进吉答道,他倒是快,把那个晋方的心思都说了出来。
“哼,江南…”何贵摇头冷笑了一声。
“千里做官只为财,他这是奔着钱去的!不过,既然敢到北京,想必他手里也有点儿钱!怎么不直接谋一个官衙正堂?高地不说吧,个七品县令试试总可以吧?”
“呵呵,他说县令做着太累,不如典史既风光,又有油水!”何进吉笑道。
“还有这说法?
…
有趣!不过这话说得倒也有些道理!”典史是县衙的属官。不入,不过,何贵做官几年,倒也知道清廷在一般的县份里面并没有设置县丞、主薄等佐贰官员,全国1358县,仅设县丞人,主薄更是只有55人。而那些县令一个个大都是“有身份”的。只能高座大堂。所以。本应由这些佐官员分掌的粮马、户籍、征税、缉捕等事宜,一般都是给典史兼领。所以,典史在许多县份之中的权力并不小,俗称“县尉”不仅设有专署办公,称为典史衙(廨)、巡捕衙或捕厅署,还有攒典一人协助办事,基本上算得上是清代官员之中最为基层的了,而因为权力不小,又不用摆架势,坐大堂,也为这些典史刮地皮找油水提供了诸多方便之门。甚至在有地县份,典史的话比县令都要管用许多。
“郝大叔确实很懂得做官的,我这一路上听他讲过不少官场上的事情呢。”听着何贵有些赞同的意思,何进吉又接着说道。
“他那是小官儿。大官儿…他做不来,恐怕也不敢做!”何贵笑道。
“三叔你怎么知道这个?郝大叔确实这么说过!”
“哼,那点儿小心思…”大早晨,叔侄两人居然开始探讨起了为官之道,虽然只是一个问一个说,不过,两人倒是越谈越融洽。何贵也开始在言语之中说起官场的险恶,并称何进吉这种老实脾气的人最好不要进入官场,因为他并不适应那些来送往,上下勾连地事情,免得到时候平白无故受罪,说不定还要连累家人。人都说千里做官只为财,反正老何家现在也算得上是富豪了,不缺什么,所以,何进吉最好考中了进士之后就回老家算了,既光宗耀祖,得了身份,也不沾染那些是非!
两人一个谆谆教诲,一个点头受教,顺便还跟何贵说一说陕西到一路上的见闻,倒也谈得热络,叔侄情谊也似乎正在温,可惜,很不巧的,前院却传来阵阵嘈杂之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赚了钱买棺材,好装您大老爷!
…
混帐东西,装什么大舅子!”
“好你个撒野的泼皮,回头我就写信给你老爷,看他给荐的什么东西,居然连我这舅老爷也不放在眼里…”听着这些叫骂声,何贵跟何进吉还没有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就见师小海一溜烟的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