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女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对于女的印象和觉,年复一年地发生着变化。世界上基本只有两类别的人,女作为其中之一,当然也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一切都是符合科学原理和我个人的推测预料的。
二十年前我作为男童看身边的女人,至今还有清晰的记忆。恰逢七十中代的动社会,我的听觉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脆又宏亮的女人的高呼声,xxx万岁,打倒xxx,那是街头上高音喇叭里传来的群众大会的现场录音,或者是我在附近工厂会场的亲耳所闻。女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嗓音,特别适宜于会场上领呼口号的角,这是当时一个很顽固的印象。
七十年代的女穿着蓝、灰、军绿或者小碎花的上衣,穿着蓝灰军绿或者黑的裁剪肥大的子。夏天也有人穿裙子,只有学龄女孩穿花裙子,成年妇女的裙子则是蓝,灰、黑的,裙子上小心翼翼地打了榴,最时鬃的追求美的姑娘会穿自裙子,质地是白“的确良”的,因为布料的原因,有时隐约可见裙子里侧的内颜。这种白裙引来老年妇女和男的侧目而视,在我们那条街上,穿白裙的始娘往往被视为“不学好”的女。
女孩子过了十八岁大多到乡下队缀炼去了,街上来回走动的大多是已婚的中年妇女,她们拎着篮子去菜场排队买豆腐或青菜,我那时所见最多的女就是那些拎着菜篮的边走边大声聊天的中年妇女。还有少数几个留城的年轻姑娘,我不知道谁比谁美丽,我也本不懂得女是人类一个美丽的别。
我记得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苍白而干瘦的女人,梳着古怪的发髻,每天脖子上挂着一块铁牌从街上定过,铁牌上写着“反革命资本家”几个黑宇,我听说那女人其实是某个资本家的小老婆。令我奇怪的是她在那样的环境里仍然保持着美之心,她的发髻显得独特而仪态万方。这种发型引起了别人的愤慨,后来就有入把她的头发剪成了男人的头。显示着罪孽的头在街头上随处可见,那个剃了头的女人反而不再令人吃惊那时候的女孩子择偶对象最理想的就是军人,只有最漂亮的女孩子才能做军人的子,退而求其次的一般也喜退伍军人。似乎女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崇尚那种庄严的绿军装、红领章,假如街上的哪个女孩被姚选当了女兵,她的女伴大多会又羡又妒得直掉眼泪。
没有哪个女孩愿意与地、富、反、坏、右的儿子结姻,所以后者的婚配对象除却同病相怜者就是一些自身条件很差的女孩子。多少年以后那些嫁与“狗患子”的女孩恰恰得到了另外的补偿,拨反正和落实政策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和住房以及其它方面的好处。多少年以后她们已步人中年,回忆往事大多有苦尽甘来的叹。
有些女孩队下乡后与农村的小伙子结为伴侣,类似的婚事在当时常常登载在报纸上,作为一种革命风气的提倡。那样的城市女孩子被人视为新时代女的楷模。她们的照片几乎如出一辙:站在农村的稻田里,短发、戴草帽、赤脚,手握一把稻穗,草帽上隐约可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一圈红字。
漫的恋和隐秘的偷情在那个年代也是有的,女孩子有时坐在男友的自行车后座上,羞羞苔蔷穿过街坊邻居的视线。这样的傍晚时分女孩需要格外小心,他们或者会到免费开放的公园里去,假如女孩无法抵御男友的青冲动,假如他们躲在树丛后面接吻,极有可能遭到联防人员的突袭,最终被双双带进某个办公室里接受盘该或者羞辱。敢于在公园谈恋的女孩有时不免陷人种种窘境之中。
而偷情的女有着前景黯淡的厄运,就像霍桑《红字》里的女主角,她将背负一个沉重的红宇,不是在面颊上,而是在心灵深处。没有人同情这样的女,没有人对情后面的动因和内涵兴趣,人们鄙视痛恨这一类女人,即使是七八岁的小孩。我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两个女同学吵架,其中一个以冷酷而成的语气对另一个说,你妈妈跟人轧饼头,你妈妈是个不要脸的货!另一个以牙还牙地回敬说,你妈妈才跟人轧饼头呢,让人抓住了,我亲眼看见的。
为什么没有人去指责或捏造父亲的通事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很奇怪。如此看来人类社会不管处于什么阶段,不管是在老人眼里还是孩子眼里,人们最易于挑剔女姓这个别,人们对女的道德要求较之于男高得多。
前几年读波伏瓦的《女:第二》,很认同她书中髓的观点,在我的印象中,女亦是一种被动的受委屈的别,说来荒诞的是,这个印象是七十年代我年幼无知时形成的,至今想来没有太多的道理。因为那中竟是不正常的年代。
如今的女与七十年代的女不可同而语,相信每一个男对此都有深刻的认识,不必细细赘述。我要说的是前不久在电视里观看南京小姐评选活动时我的慨,屏幕上的女孩子可谓群劳斗,光溢彩,二十年沧桑,还女以美丽的别面目,男人们都说,惊鸿一瞥。而我在为七十年代曾经美丽的女孩惋惜,她们是否在为自己生不逢时哀叹不已呢?如今她们都是中年妇女了,她们现在都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