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九十二章雪山上的猎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九十二章雪山上的猎人继续只有一更,八千字大章,最近喜发大章,不知道为什么。呃!

蒲江县,郑氏的发家之地,这里被阎王军称为“软地”意思是这里的百姓们都是自己的朋友,在官府通缉捉拿万尚竿与郝孟旋时,这里的百姓没有一个出卖过他们,不但如此,还多方掩饰两人的行踪,或者向官府传递假消息。

相对于蒲江县来说,成都府、重庆府一类的大城市,则叫做“硬地”表示那里的富人比较多,有许多官僚和地主,目前在那些地方活动并不安全。

蒲江县的一个农村里,郝孟旋头上的草帽,向身后看了一眼,他的身后除了几个护卫士兵,就没有别的人影了,只有*光映照着树影,摇曳生姿。确认没有人跟踪之后,他带着护卫钻入了一座民居里。他被官府通缉了几个月了,虽然在软地,他的行动也越发地小心了起来。

民居里坐着一堆农民们,这些农民都是“思想积极”

“有进取心”的贫农,是郑晓路想要创造全民起义的最理想对象。

郝孟旋一进屋,就有一个贫农上来扶住了他,低声道:“郝先生,可把你等来了,我们有重要的情报要通知你。”

“哦?”郝孟旋不觉得意外,他被官府通缉之后,农民们很少会主动联系他,今天特意叫他来到这里,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说。

“我们捉到一个官府的探子。”农民们低声道:“这家伙假装成外乡人,在村子里探头探脑的打听消息,我们几个趁他不备,一子打晕,抬到这里来了。”郝孟旋心中一禀,这可得见见,他走进里屋,只见墙角里扔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小个子男人,这男人穿着普通的农民衣服,皮肤黝黑,脸苍桑,看上去像极了一个农民。这么完美的装扮,也只有真正的农民才能看得出来是伪装的,郝孟旋就看不出一丝破绽。

男人是醒着的,睛珠子溜溜地转,但嘴里着破布,说不出话来。见到郝孟旋进来,就有乡民过来取了他口中的破布,他冷笑了两声,道:“不要问我问题,我什么也不知道。”郝孟旋轻轻一笑,他从男子的眼神中看出来,这男子认得自己,或者说,认得自己的样子,显然是在官府的通缉布告上见过自己的画像。

郝孟旋是一个有着漫主义情怀的书生,想救国救民,但并不是传铳的傻子书生,他听了这个汉子说的话,只说了两个字:“杀了!”问也是白问,就算问了,也不过就是“朝廷已经将探子派来了蒲江县”这种谁都能猜到的结果。郝孟旋的护卫都是阎王军里的好手,是从陕西迁来的悍匪,几个护卫走上前来,也不说话,一刀就捅在那探子的心窝里,将他送进了地府。

一群农民显然有点害怕,低声道:“郝先生,朝廷盯上咱们蒲江县了,说不定大军就要来了,这可怎么办好?”这还真是个麻烦问题,若是不理会这些探子,他们迟早要发现红崖子山寨,若是将这些探子统统找出来杀了,岂不是告诉朝廷,来蒲江的探子都得死,此地无银三百两。

郝孟旋愣了半天,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赶紧回山寨向郑晓路报告。

“这问题很容易解决!”郑晓路嘻嘻笑道:“叫咱们散布在四川各地的探子都活动起来,逮着朝廷的探子通通杀了,既然此地无银三百两,那咱们就来个全川范围的无银三百两!”此令一出,一炒不见硝烟的战争就将打响。

郝孟旋又问道:“大王,朝廷打信息战这一招很毒辣,现在工人运动陷入了低谷,万尚竿在西昌也搞不出多大的花样来。我这边策反农民们的效果也不佳,大家都以为西昌已经陷落,在这种情况下谁敢造反?”

“嗯,你说得没错,咱们不能老是防守,应该适时地进攻,打官府的步聚。”郑晓路握了握拳头,嘿嘿笑道:“汉族百姓就是胆子小,有口饭吃,就不会起来反抗,但是四川这地方,嘿嘿嘿,可不只是汉族人的天下,有些人,是很敢拼的。”

“咱们要遍地开花才是。”郑晓路挥了挥手,道:“让整个四川遍地开花!”

五月,气温已经大大转暖,不少地方的人都穿上了单衣。虽然是小冰河时代,五月的四川盆地仍然开始热了起来,但在川西的蜀山之上,寒气依然侵人。

隆乡,海拔三千五百米,虽然是五月,隆乡却仍然在过冬天,漫天的大雪刚刚停下,雪山上漫漫白,金光从一座山头倾向另一座山头,于是在雪山上映出一个个巨大的山影。

一个羌族牧民从雪堆里找到了自家的只牦牛,拉着牛的鼻环将它们牵回家里。一边高一腿低一腿地踏着雪,牧民一边拉了拉自己的羽绒服衣领,让刺骨的寒风不能钻进他的脖子里。

这件羽绒服是郑氏一年多前运上山的,牧民用了两张完整的牦牛皮换来,对它视如珍宝。但是雪山上摸爬滚打,又风吹晒,虽然牧民已经非常小心,但这件羽绒服仍然磨损了多处,已经补了补丁。

牧民用闪亮亮的眼睛盯着身边的几头牦牛,心想:“差不多该换件新的羽绒服了。”可怜的牦牛并不知道主人正打着它们皮的主意,在雪地里慢悠悠地漫步着。

但是牧民只稍稍这样想了一下,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因为郑氏的车队已经快要半年没上蜀山来了,隆乡里的用物资越来越紧张,几乎被打回了几年前的状态。

现在山上已经换不到新的羽绒服,只有偶尔才有人将用旧的羽绒服拿出来和别人换物品,但那价格已经远非一两张牦牛皮能够换到。

铁锅、铁锹、绣花针、米、油、盐…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在疯狂地涨价,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些东西的羌族百姓,开始觉到严重的不适应。

此时在隆乡的中央,一群脸上浮现着漂亮高原红的汉子,正在整装待发,领头的正是羌族好汉渥不基,大山的儿子。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圆筒形的皮帽,帽子的正前方着羊角。他的羽绒服早已磨破了,现在穿着的是一件用牛皮随意剪接成的皮袍子。

隆乡的老乡长一脸沉重,将羌族村落里最好的神弓挂在渥不基的背上,他嘴里叨叨道:“郑氏的信使来过了,他说朝廷不允许货车队上山,要抢夺他的家产。乡亲们的生活又开始一天不如一天,我听到大山在哭泣的声音。渥不基,雪狼欺负我们,我们就杀死雪狼;虎豹要吃我们,我们就杀死虎豹。朝廷若要扼杀我们的未来,我们也必须发出自己的愤怒…羌族人的未来,只能由我们自己的弓箭来决定。”乡长顿了一顿,又道:“我现在将隆乡的至宝…羌角神弓暂时托付给你,另外,再给你五百名最好的猎人。”渥不基单膝跪地,静静地接受了羌角神弓,他认认真真地道:“乡长放心,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会为大山献出自己所有的热情。”他低下头,头顶上的羊角皮帽上雪花沥沥。

乡长叹了口气,拿出一只羊角号,呜呜地吹了起来,号角声在寒冷的雪山顶上随着风儿远远地飘了出去,没多久,在隆乡四面八方的山头上,都响起了同样的号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