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两天来他水米不沾,哀伤令他麻木。

渐渐地,他开始泠静下来了,他开始思索,开始将哀伤埋在心底,开始冷静地整理紊的思路。

听说龙家的少爷刑回来了,以往受到龙家恩惠的人陆续前来问,他下哀伤,从前来问的父老口中探问消息。

其一:他知道事发后屋中已经官府派人前来清理过了,如果不是屋子的血和碎将人吓住,被认为是凶宅,可能已卖给别人居住了。

其二:他知道后院的种药圃中,曾发现有虎和遗留下来的虎爪印,在这一带,发现猛虎出没乃是家常便饭。事发后,后门未关,屋中所留的血迹中,也留有虎爪的遗痕,因此官府判定是夜间不谨慎门户,被虎所伤双双毙命,膏了虎吻。

其三:那晚他父母三更初还替村中的病患治病,事前毫无逃世隐身的迹象,不可能是怕惹是非而逃掉。

最令他百思莫解的是,既然他父母已经逃走,那么,他从边寄回的信件,不可能到达乃父手中了。当时,他身上没有钱,而从边寄书信返家,需银子廿两。八年来他只寄了两封书信。

第一封信还是他在苦役时,鬼使神差有廿余名鞑子突入内地劫掠,拾好窜掠到他修边墙的工作地押囚犯的几个官兵逃走了,鞑子竟屠杀囚犯;他一怒之下,夺长刀一口气砍杀十四名鞑子,因此,他得了十两赏银。当然,这杀了十四名鞑子的功劳没有他的份,仅助那些将爷们升官发财,他只得了亳无用处的十两银子。用这十两银子,他投寄了第一封家书,所欠的十两酒资,在书信后书明由他父亲给付的。目前他所保有的平安家书,就是那次他父亲的唯一回信。

他所寄的第二封信,酒资是卫所的一位百户替他付的,因为他曾经治好那位百户的伤寒死症。那时,邮传司除了负责军情塘报的传递外,最大的私人收入是替私人邮递书。

肃州卫至兰州,是酒资二两。兰州至西安,也是二两。算至湖广道州,是十六两,另四两是从州驿派脚夫送上门的酒资。他没有钱,通音讯不易,一封书信往来,拖上一年半载并非奇事。

经过一再冷静的思索,他决定了著手的计划。

下午,他请来村中几位父老深谈,郝家兄弟俩自然也来了。郝家是地方上的缙绅,郝老太爷也是本地区的里长,里长的任期本来是一年,但郝老太爷一年年连任下去,似乎已无人可以更代。做里长有个最大的好处,便是事无巨细,他都必须了然,他是地方上的仲裁官,没有人敢不听他的话。

郝家的大少爷俊明巳经是近三十岁的人,也生得一表人才,高个儿,笑容常挂,大有父风,似乎比乃父还要明些,跑知州衙门也勤快得很。

这次会谈没有任何收获,没有人见过城里来的信差,更没有人承认代龙老太爷回信给中海。龙老太爷为人慷慨随和,在本地本不曾结有仇家,众口一词认为,如果不是被虎所伤,本就没有人会谋害龙老太爷。再说,龙老太爷的拳脚能耐,也不是随便三五个人能够对付得了的。

然而问题也出在这儿,老人家可力搏虎豹,怎会被虎所伤?但没有人可以提出完的答覆。

会谈找不出结论,经一夜思索,中海决定了自己进行的步骤。

第三天,他怀了赦状上路,奔向青口巡检司投文归籍。

大晴天,是四月里难得的好天气,出了华山村,突听身后有人叫:“中海弟,等一等。”他扭头一看,原来是郝俊亮,正急步赶来。村内,隐隐可见武馆中的帅父们在向他指指点点。

“亮弟,有事么?”他友善地问。

“你到那儿去?”俊亮问。

“到巡检司投文归籍。”

“哦!应该。这些年来,官府的人不易对付,你得小心些,别惹他们生气。这样吧,你先走,我随后就来。”

“那…打扰亮弟太多,小兄委实于心难安。”

“甚么话?自己兄弟,千万别见外。你先走一步,我还有点事,事完马上赶来。”中海一再道谢,说:“这几天多蒙热情照顾,累亮弟里里外外忙。大德不言谢,小兄永远记住亮弟的隆情高谊就是。”两人行礼别过,临行,中海又道:“请亮弟秉明伯父,小兄换过归籍文书,再面叩伯父请安。”青口镇约有百十户人家,背山面水,聊算一座市镇。巡检司的小衙门在镇南,是一座相当宽敞的建筑,巡检老爷是个九品起码官,住在这儿不算委屈。

大门外两廊下,左悬钟右挂鼓,那是召集巡丁的信号。门内设有照壁,照壁后方是厅堂,门廊下分站著两名警卫,看上去相当神气。

中海到了阶下站住,向上拱手行礼。

“干甚么的?”一名警卫大声问,声势汹汹。

中海掏出文书,说:“小民龙中海,八年前役肃州…”

“哦!你就是龙中海?”警卫抢著答,接著哈哈狂笑,又道:“算子你也该来了,跟我来。”中海一怔,心说:“甚么,他们像是早知我要来哩!”因此一来,他提高了警觉。八年前,他清晰地记得初到这儿的光景,那位巡检和副巡检两位大人不问三七二十一,见面便给了他一顿子荆条,上起铐链痛打,那滋味真不好受,而且一口咬定他是凶手,要他招口供,至今想起来仍然骨悚然,更气愤填膺。

“会不会仍是那位狗官程巡检在这儿作威作福?”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