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九十七章大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这边的弓手崩溃,唐军的狙击手已瞄准了另一边山头的明军弓手,这个山头更大,明军布置了两千弓手,见到唐军的狙击手瞄准了他们,所有人都是心惊胆战,‮腿双‬打颤,最前面甚至有几人吓出了来。

一名士兵突然丢下了手中的弓箭,跑出了队列,哭着大喊:“投降,我投降。”

“砰”的一声响,那名士兵喊着的声音中断,身体晃了数下便仰面栽倒在地,额上照样是一个大

李劬放下了正在冒烟的短,毫无怜悯的开口道:“击。”这个明军冲出太前,进入了李劬短程,不用唐军的狙击手就死在了李劬的下。

听到击的声音,唐军的狙击手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板机,又是一阵“砰,砰”的响声,山坡上明军的弓箭手顿时倒下了一片。

李劬的亲兵在旁边奇怪的问道:“将军,那人要投降,为何也要杀?”李劬回道:“现在不是受降的时候,若是受降反而会打我军的阵形,只有让他们逃跑,才能将明军的阵形打,将我军的损失减到最低。”亲兵恍然大悟,果然,在看到唐军不受降的情况下,这队弓手崩溃的更快,唐军的狙击手只击了一轮,数千名弓手就作鸟兽散,拼命向大营逃去。

李劬见再也没有明军阻挡,轻夹了一下马腹,命令道:“跟上。”姜曰广刚收拢好了长兵,此时正在收拢败下来的弓兵,接着又是一队弓兵败下来,后面的唐军马蹄声更是得得作响,就象死神一样了过来,不时有士兵被唐军倒,这点伤亡对数万人的大军来说其实只是皮,明军的伤亡到现在也不过数百人,这数百人的伤亡却彻底跨了明军,前面的人拼命向后面挤去,他们只想离唐军越远越好。第八卷一统中原第九十八章弘光被擒无论姜曰广再怎么喝斥,已经是无济于事了,没有一个士兵还会愿意对唐军抵抗,他们拿出了吃的劲,向四面八方逃去,那速度远比在军官们鞭子笞下更快,眨眼间,刚才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整齐的明军队伍全部瓦解。

姜曰广身不由己的败兵涌着向后退去,他扭头向弘光帝所在的小山看去,见到朱由崧的马车向山下跑去,整个山头也成了一团,他知道此时已是回天泛力,大喊了一声:“皇上,微臣无能,先行一步了。”出了间的长剑,杀刎而死。

姜曰广一死,没有人主持大局,明军崩溃的更快,两万明军,加上各个大臣还有他们的家眷,跟在弘光帝身边的女,太监近三万人,就象散了架的羊群,跑得到处都是,唐军开始还要一路冲杀,到后面却不忍再杀下去,因为只要冲到了身边,明军马上就会跪地投降,也实在不必再杀。

数千唐军象赶鸭子一样重新把散开的明军赶到一起,只要不反抗,就可以保住命,见到唐军不再杀人,惊魂未定的明军也停止了逃跑,被唐军赶成了一堆一堆,蹲在地上不敢动,毕竟两条腿跑不过唐军的四条腿。

朱由崧看到前面了起来,心中已慌了神,他拼命叫前面的车夫驾车逃跑,他虽然所用的是马车,但拉车的全是好马,跑起来不比唐军的骑兵慢上半分,竟然让他冲了出去。身后的锦衣卫连忙跟了上去。

只是跑了二十余里,马车已经慢了下来,他身边的护卫已不足百人,其余人都已经失散,前面远远的看见了一个镇子。朱由崧命令车夫停了下来,向太监王坤询问道:“前面是什么地方?”王坤一直在朱由崧的身边,朱由崧命令车夫驾车逃跑时,他抢到了一匹马。才能跟上朱由崧地马车,听到皇帝询问,他忙答道:“回禀万岁,前面是绿扬头。”

“绿扬头,绿扬头?这个名字不吉利。我们绕过去。”王坤倒没有想到这个名字有何不吉,只是皇帝既然如此吩咐,那照办就是,马车转了一个头,向绿扬头的侧面绕了过去。

后面一股烟尘扬了起来,朱由崧虽然逃得快,但他的目标最大,唐军自然不会放过,已派出数队人马追击。在朱由崧停车转向担搁的一点时间,追兵已迅速接近。

朱由崧边催车夫拼命地打马逃跑,边扭头向后看去,已经隐约可以看到追兵的旗帜了。朱由崧更是吓得大叫大嚷。

侧后又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朱由崧扭头看去,更是吓得冒出一身冷汗,前面的绿扬头里冲出了一队唐军骑兵,这必是唐军算准了朱由崧的逃路,先抄近道在绿扬头埋伏下来。没想到朱由崧却没有走这条道,眼看猎物要绕过去。唐军再也顾不得暴行头。追了出来。

王坤拍了一下口,暗道好险,皇上到底是真龙天子,他说名字不吉果然就有埋伏,眼看追兵越来越近,王坤看到身边还有一百锦衣卫,灵机一动,大声命令道:“你们全部停下,在这里阻档追兵。”那些锦衣卫听到王坤的命令,都惊疑不定地看着弘光帝,朱由崧得到王坤的提醒,连忙也道:“正是,你们给朕拦阻追兵。”剩下的锦卫衣无奈,只得停了下来,望着远去的马车,眼中都发出不忿的目光。

留下了人阻挡追兵,朱由崧总算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只要这些锦衣卫能够阻挡一下,至少又可以和唐军拉开一大段距离。

他不时回头看去,见到从绿扬头出来的唐军已首先追上了锦衣卫,令朱由崧气得吐血的是锦衣卫本没有和唐军战,唐军一到跟前,他们就下马投降,稍稍担搁了一会儿,锦衣卫在唐军的裹胁下,也向前追来。

朱由崧看得目瞪口呆,却是无可奈何,他身边如今只剩下一个车夫和王坤了,连车上地两个女也在他逃跑时赶了下去。

又赶了数里路,前面的一匹白马突然发出一声嘶叫,接着就倒了下去,竟然是活活累倒了,这些马都是难得一见的好马,但长期养在皇家的马厮中,养尊处优,最多也是养马人每天牵出去溜几下,短途冲刺那是谁也比不了,一旦长途奔袭,耐力不足地病便暴了出来。

上午行军时这些马已走了六十余里地路,只是跟着步兵混杂在一起,并没有快跑,马力尚还支持得住,可是现在短时间就跑了二三十里的道路,这些马何等娇贵,坚持到现在已是不易了。

这八匹马是套在一起,倒下了一匹,除非让马车停下来,否则就是想将绳索解开来也不可能,那匹马被拖在地上继续前进,不一会儿,便被拖得鲜血淋漓,一路血的走下去,那匹马还没有死去,不住的发出哀鸣口其余白马也是极累,被一匹马拖着,速度更慢,唐军的骑兵却是养蓄锐已久,虽然奔袭了数十里,依然保持了极快地速度,眼看身后的唐军越来越近,朱由崧唬得失去了方寸,一个劲得催促车夫加快速度。

见到还是无用,朱由崧干脆拿起马鞭劈头盖脸地朝车夫身上去:“死奴才,快点,快点!”车夫咬着牙,不敢还手,只能拼命的鞭打前面的马匹,前面的白马身上全是殷红的血迹,白马已经变成了红马,无奈马儿已疲惫了极点,中间又夹着一匹倒地的马,如何能快起来。速度已慢到比人走快不了多少。

又是一声嘶叫,终于又有一匹马支持不住,倒了下来,这下其他马再也拉不动了,停在前面大口的气,眼眶着还下了大颗大颗的眼泪口朱由崧见马车彻底不走。呆了一下,丢了下马鞭,干脆唉叹起来,王坤倒是忠心。骑着马一直跟在朱由崧身边,见朱由籁大哭,连忙翻身下马:“万岁,镇定,镇定。你可以骑着奴才的快马逃走。”朱由崧眼睛一亮,顿时止了唉叹:“快,快,扶朕上马。”王坤把马牵到车旁,让朱由崧跨上马背,朱由崧的身体上刚一上去,那匹马就被他得身体矮了一下,不过好在住了,王坤把缰绳到朱由崧手里:“万岁。快走走!”见到王坤将马让给自己,朱由崧倒是有几分动,泣道:“卿今之义,朕以后有机会。必定报答。”后面追兵的马蹄声已经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离此不过数百米了,王坤忙在朱由崧地马股上重重的打了一下:“万岁,形势危急,这些话等到奴才能再见到皇上时再说吧。”那马被打了一下,发出了一声嘶叫。突然人立而起,朱由籁那料到如此情况。他年轻时虽然骑过马,马术却本不,成为世子后更是数年没有上过马背,这马一立起来,朱由教一下子就从马背上滑落,拍的一声摔到了地上。

那马陡然觉得身上轻松起来,叫一声,撒开四肢就奔跑起来,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王坤傻了眼,这马在自己身下温顺得很,没想到却不愿驮皇帝逃命,大概是看到了拉车的同类惨状,才坚决要把弘光帝摔下马背。

朱由崧数百斤地身体,掉在地上仿佛去掉了半条命,嘴里只剩下哼哼叽叽了,王坤大急,连忙跑到朱由崧身边,叫了起来:“万岁,万岁,你怎么样了?”朱由崧大声呻起来:“痛死朕了!”王坤松了一口气,使劲拉着朱由崧的手:“来,万岁爷,奴才扶你起来。”只是凭王坤的区区力气,怎么能将朱由崧扶起,王坤累了半天,朱由崧也起不了身,反而连王坤也累得坐在了地上。他想叫车夫帮忙,转眼看去,车夫却乘马车停下来时,悄悄走了。

王坤了数口气,正想再接再厉,好呆将皇帝扶到车上,突然见到了自己身上被一片影罩住,他抬头一看,顿时呆了,数百名唐军就站在身旁,后面还跟着那些锦衣卫,从他们一动不动的情况来看,多半不是刚到。刚才显然是在看戏。

见王坤已发现了他们,数百名唐军哈哈大笑起来,一个唐军将领指着朱由崧问道:“这就是你们的皇帝么?”一个锦衣卫百户闪了出来:“回禀大人,他正是弘光帝。”

“皇帝如此脓包,焉然不亡。”那名唐军将领轻蔑地说道。

其他唐军将士都附合起来,那些锦衣卫在旁边也对弘光帝指指点点,王坤大为气愤,指着这些刚才还护着皇帝逃走的锦衣卫破口大骂道:“不忠不义的贼子,你们世受国恩,这么快就忘了谁才是你们的主子,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你们的祖宗。”一些尚有羞心的锦衣卫顿时停止了笑容,脸上尴尬起来,王坤乘机喝道:“还不过来扶皇上起身。”几名锦衣卫犹豫着走上前去,想伸手扶又不敢,不由都望着领头的唐军,那名唐军将领想起李劬吩咐要活擒朱由崧,点了点头,几名锦衣卫才敢伸手将朱由崧扶起,让他照样坐到车上。

朱由崧见到落到唐军手中,嘴里的哼哼声连忙停了下来,生怕眼前的唐军一刀把他杀了,坐到了车上,才放下了心。

唐军命令几名锦衣卫将中间倒在地上地两匹白马解开。其中一匹已经死了,另一匹却又挣扎着起身,唐军许多都是马之人,他们在转为水军之前多是骑兵,见到这七匹马累成这样,舍不得将他们累死,干脆。将其余六匹马的笼头也全部解开,命人牵着,给朱由崧的马车套上了两匹锦衣卫换下来的马,拉着朱由崧慢慢返回。

朱由崧逃命时奇快无比,唐军也是以最快地速度追击,回去时唐军顾惜马力,却只是由跨下地马儿慢步行走,直到一个多时辰才返回了两军战的拓塘镇,此时天已黑了下来,地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唐军已打扫好了战场,并扎起了营帐,俘虏们都出了武器,被看守了起来。

明军共二万人,包括随皇帝出逃的其他人员,总共近三万人,除了死伤二千余人外,基本上都做了俘虏,弘光朝的大臣更是一个没有逃掉,押送弘光帝的唐军是最后回来,在之前为首之人已派人快马报告,听到擒起了弘光帝,所有地唐军才放下了心,没有继续派人追击,此时见到弘光帝被押了回来,所有的唐军都乎起来。

唐军自身伤亡极微,明军本没有组织过象样地反抗,一场大战下来,才死了七人,重伤十人,唐军此次只来了三千人马,其余还有二千人马作为威摄力量,阻止应天府附近的各个府县对弘光帝出逃的大军进行增援,以三千骑兵对阵敌人二万人,己方伤亡不足二十名,将对方全歼,还俘虏了对方的皇帝,可以说是军事史上少见的大胜。

听到弘光帝带了回来,李劬亲自到营外看了一眼,见到弘光帝臃肿的身材还有害怕得发抖的神,李钠就没有了兴趣,吩咐将弘光帝和其他被抓的弘光朝重臣关在一起就不再理会。

除了姜曰广自杀外,高弘图、钱谦益、马士英、赵之龙等重臣全都被关在了一起,见到弘光帝进来,众人慌忙跪拜,只是拜过之后,君臣却只能相顾泪。

外面的唐军热火朝天,大声笑,开始尽情的享用自己的晚餐,一阵香味传来,让高弘图等人更是受罪,弘光帝还好,他车上装有足够多的吃食,逃命时尚不忘吃上几口,如今肚子尚不太饥饿,而高弘图、钱谦益等人只是中午时分在自己的马车上吃了一点干粮,数个时辰没有进食,如今肚子已经饿得发慌,只是却不好意思向唐军请求要吃的。

好在唐军没有忘记他们,唐军将士餐过后,也给他们端来了一下剩饭剩菜,这些平时他们看也不看的东西,此时却吃得分外香甜,连朱由崧也忍不住取了一些品尝。

第二天,唐军拨营起寨,押着这数万名俘虏,向应天府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