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集体屠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玉女眉峰紧皱,双掌一按,自殿顶倒飘而下。华云表一声呼,立即同那名走方郎中奔了过来。
华云表先为那朗中介绍小玉女道:“司徒芳卿,外号小玉女,我妹妹,提起名字,大家都该知道,其余的也用不着我再多说了。”那郎中含笑一躬道:“久仰。”小玉女却只轻轻哼了一声,连礼都没有还一个。原因是:第一,她还在恨华云表。第二,她生平最讨厌的,便是未语先笑的男人!
对小玉女这种不友好的倨傲态度,那名郎中毫不在意,而华云表也似乎没有不安的觉。小玉女正在暗暗奇怪,华云表已经笑着为她介绍那位郎中道:“这位便是贤妹一家的大思人,神行太保发狠想揍的那个小子,胡毕义,外号很多,但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送信要伯母及贤妹迁居的是他,救过赵家兄弟的是他,不止一次相助于愚兄的也是他!”小玉女啊了啊,脸孔顿时大红,小叫化胡毕义又是一躬,笑道:“没有关系,不知者不罪…”小玉女以为对方要来几句客套为自己解窘,万没想到对方在打躬作揖之余,从口中出来的竟是这么两句。
小玉女先是一愣,十分有气,接着,再想想对方乃丐帮弟子,滑稽相沿,突梯成风,又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笑,隔阂尽消,华云表遂再解释道:“这位胡兄,我现在是真的五体投地了。先前在四海茶楼上,我没有认出他是谁,他却已瞧透我的庐山真面目。刚才,我是沿墙准备绕去园后,碰上他,双方阎罗今一照,彼此会意之后,他传音叫我不必担心。据他所知,老魔对那位三公主特别宠,只要老魔稍稍冷静下来,那位三公主绝无玉石俱焚之忧。最后,毕竟给他料中了,卿妹,你说这位胡兄多了不起!”胡毕义嘻嘻一笑道:“那有什么了不起,不过碰上一个了不起的师父而已!”小玉女又给逗笑了,小玉女笑了一阵,最后问道:“现在怎办?”华云表道:“现在倒是可以放心了。老魔既然如此疼这个女儿,她跟在老魔身边,可说比在什么地方都安全。而且经过刚才这一幕,她已知道她另有亲娘,老魔能骗她一次,就会骗二次,她对老魔心存动摇,我们将来告诉她事实真象,也就容易得多了。”小玉女又问胡毕义道:“您不是跟万里追风一起赶去贵帮山西太原总舵的吗?
怎又忽然来到这儿的呢?”胡毕义道:“我只须陪万里追风到达敝帮总舵,便说无我的事了。这次,在这儿我们能够遇上,提起来可说完全是种巧合。”小玉女茫然不解道:“怎么呢?”胡毕义笑道:“我本来有事要去另外一个地方,路经城中,到有点口渴,抬头正好看到街角上那座四海茶楼。原想上去喝一杯解解渴就走的,没想到,上楼之后,竟人人赏以白眼,小爷一火之下,干脆,不走啦。嘻嘻,不意却因此遇上你们两位,如今想来,倒反要谢那批酸儒们呢…”华云表也笑道:“我刚上去,情形还不是一样。”小玉女不明就里,忙询以故,于是,华云表略去村俗的部分,将那批酸儒们可笑的举动描述了一番。
小玉女听了,也止不住一阵好笑。
三小谈笑着,开始踏着月,出园向城中走来,路上,华云表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向胡毕义问道:“胡兄本来打算要去什么地方?”胡毕义扮了个鬼脸,笑道:“天机不可漏!”小玉女走在前头,这时转过头来,自语般皱眉道:“奇怪,那班魔武士,除了几个领队外,一般说来,似乎都很年轻,这批武士都是打哪儿挑来的?”胡毕义手一拍,笑道:“这叫做不谋而合,本叫化此行正是”自觉失言,连忙一咳住口。
华云表一笑接口道:“‘天机’已漏,漏多也是‘漏’,漏少也是‘漏’,我看不如甘犯‘天条’,索‘漏’光算了!’”胡毕义两手一摊,耸肩苦笑道:“除了‘从善如’,别的还有啥子办法?!”豫南新野,有座“承天武场”这座“承天武场”是目前江湖上所有武场中相当有名的一所。
它有名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规模大,门徒众多。该场收徒的宗旨是: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全部限制,加起来只有三条:了为女徒不收。二为带艺转投者不收。三为年岁超过双十者不收!
不过,这座承天武场在江湖上名气虽不小,但一向却很少受人重视。原因无它,该场设立已有十余年之久,先后艺出其门弟子,纵然没有一千,照说也有八百,可是,那么多的弟子都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十余年来,竟始终没有听人提起承天武场曾出过什么成名人物,甚至在一般镖行镖局的趟子手中都无法找出一名曾在承天武场习过武艺的弟子来。
话虽如此“承天武场”仍然是有名气的。
每天,来自天下各地的青年人依旧多不胜数。因为,当时武风极盛,但是,诸大名门,如少林、武当、华山诸盗门户甚严,普通人轻易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一般醉心武技者,便只有不辞跋涉之劳,纷纷投来这座门户敞开的承天武场了!
承天武场的主持人,据说便是当年黑道中坐第一把椅的“毒剑”马庆之。但是,这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因为这十余年来,本就没有人见过那位武场主持人,武场弟子们所能接触到的,只是内外两场的各科教师。
至于这些教师们,情形都跟这座武场在江湖上的地位差不多,名气有一点,内容却极有限。
由于这座武场有内外场之分,两场同时设有“拳”、“掌”、“刀”、“剑”、“轻功”、“暗器”等组别,教师之人数,也较普通武场为多。经常在三十余名左右,有来自闽粤者,有来自门外者,品极为复杂。
时值末夏初,某天午后,午餐刚过,下午课业尚未开始,在占地极广,划有白纵横线条的承天武场外场练坪上,正消祥着百余名各科弟子,三五成群,东一簇,西一堆,天南地北,随意说笑,聚谈者多属同一组别,这时,其中仅有两名弟子例外。
他们一个是“剑”组的“余小云”一个是“刀”组的“傅大义”由于各组弟子之服装有着显明的区别。如果两名不同组别之弟子站在一起,很远便可以看出来的,在场子中,这种情形虽然不是没有,但是毕竟是少数,这时,这两名不同组别的弟子,大概是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剑组的余小云正在兵刃架前负手仰望,似乎在欣赏兵刃架上那些形形的武器,另一名刀组的傅大义则蹲在地上随手书划着,好像在暗自揣摩某几招难解的刀法,二人间的谈,声音极轻:“胡兄,进来这么久了,怎么仍一点迹象都看不出?”
“慢慢来,不要忙。”
“小弟真担心我们那位大小姐在外面,一个不耐烦,冒冒失失地闯进来,到时候不但前功尽弃…”
“是呀!真要命,叫她先回去又不肯。”
“…”
“…”
“噢!对了,胡兄,问题一定出在‘里场’,在这儿,‘里’‘外’两场有如两个世界,’里场的弟子和教师,轻易不面。假如这是一座普通武场,首先就不该有什么里外之分,其次,纵分里外,也似乎不该如此神秘,胡兄,小弟自信轻功还可以,今夜就由小弟进去瞧瞧你看如何?”
“用不着。”
“为什么?”
“嘻嘻!因为愚兄已经…”那名“刀组”弟子“傅大义”一句话尚未说完,课业开始的钟声已经当当敲响。
钟声一响,练坪上顿时一片混,簇堆解散,各人纷纷奔向各组的集合地点,因为这座承天武场对这一点管理得异常严格,十三下课钟敲毕,其未及准时归列者,马上录名记过,记三次,开革除名!
“等有机会再说吧!”
“好的。”两人匆匆代了,也随众人分别奔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