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新斯科舍,格莱斯湾1952年9月10】詹姆斯·卡梅伦的女儿和儿子出生的那晚,他在一家院里,喝得醉醺醺的。当这家院的鸨婆柯尔斯蒂敲门时,他正躺在上,挤在一对斯堪的纳维亚阮胜姐妹的怀里。
“詹姆斯!”鸨婆大声喊着,推门闯了进去。
“呸,你这个老泼妇!”詹姆斯恬不知地吼道“就连在这里,一个男人也不能有自己的隐私吗?”
“对不起,打搅了你的好戏,詹姆斯。你子出事了。”
“她去吧!”詹姆斯咆哮道。
“你过了,”柯尔斯蒂反相讥“现在她正给你生孩子呢。”
“是吗?让她生好了。你们女人生来不就是干这事的吗?”
“大夫刚刚打来电话,他一直在四处寻找你。你子的情况很不好,你最好还是赶快去看一看。”詹姆斯·卡梅伦坐起身来,醉眼惺忪地挪到沿,试图清醒一下头脑。
“该死的女人,她从不让我安宁。”他对鸨婆说“好吧,我去。”他又瞥了瞥上那对身姐妹“不过,我可不能付她俩的钱。”
“现在不谈这些。你最好直接回客栈。”她转身对那姐妹说“你俩跟我来。”詹姆斯·卡梅伦过去曾是个英俊的男子,而今脸上却留下了纵过度的痕迹。他实际上才30岁,看上去却有50岁出头。他在本镇银行老板肖恩·麦卡利斯特开办的一家寄宿客栈里任管理员。在过去5年里,詹姆斯·卡梅伦与子佩吉约法三章:佩吉的职责是为24名房客打扫卫生和做饭,詹姆斯的事情是饮酒。每星期五他到麦卡利斯特设在格莱斯湾镇上的另外四家客栈去,负责向房客们收取房租。这也就成了他成天在外喝酒的理由,如果他需要理由的话。
詹姆斯·卡梅伦是一个深信自己尝尽了人间苦难的穷鬼,一辈子没有混出个模样来,因此怨天尤人。天长久之后,他竟然对自己的穷困失意和碌碌无为暗自陶醉起来,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承受痛苦,作出牺牲。当他出生才一年时,他的父母从苏格兰移居格莱斯湾,除了能随身携带的少得可怜的行李,他们一无所有,过着勉强度的生活。詹姆斯14岁时,父亲把他送进煤矿干活。16岁那年,他在一次矿井事故中背部受了轻伤,当即离开了煤矿。一年后,他的父母在一次火车车祸中丧生。詹姆斯认定自己的落魄并非他的过错,而是命运跟他过不去。不过,他拥有两样优异的天赋:首先,他长得极其英俊;其次,只要他乐意去做,他还很有魅力。有一个周末在悉尼,那是靠近格莱斯湾的一座小城,他遇见了一个情窦初开、名叫佩吉·马克斯韦尔的年轻美国姑娘,她当时和家人在那里度假。佩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马克斯韦尔夫妇很有钱,而詹姆斯·卡梅伦缺的就是钱。他很快就使佩吉·马克斯韦尔失魂落魄,如痴如醉。她不顾父亲的忠告,和他结了婚。
“我给佩吉准备了5000美元作为嫁妆,”她父亲对詹姆斯说。
“这笔钱够你们成家立业了。你可以把它投资在房地产业上,5年就能翻一番。我会帮助你的。”可詹姆斯却对等上5年不兴趣。他未向任何人请教,就和一个朋友将这笔钱投资到一家不可靠的石油公司。两个月后,他分文不剩了。他的岳父暴跳如霄,从此拒绝再帮助他。
“你是个傻瓜,詹姆斯,我决不会再往水里扔钱了!”这桩原本寄托着他的美梦的婚姻,结果却变成了他的灾难:如今他得养活子,而自己却没有工作。
是肖恩·麦卡利斯特救了他。这个镇上的银行家,50多岁,态度傲慢,身材短,马甲前挂着一条沉甸甸的金表链,再胖一点就要把马甲撑炸了。他20年前来到了格莱斯湾,一来就嗅出了发财门道。矿工和伐木工人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小镇做工,却找不到可以栖身的地方。换了别人也许会向工人发放盖房贷款,然而麦卡利斯特的算盘更,他断定用寄宿客栈招徕这些外地工人更合算。两年内,他造了一家旅馆和五家客栈,从来都是住得的。
但给这些客栈物管理员却不那么顺利,因为这个活很累人。管理员的职责是确保所有房间都租出去,供应房客伙食,维持屋内起码的清洁。肖恩·麦卡利斯特对付出去的工资从不马虎,他不是一个白扔钱的人。
他的一名客栈管理员刚刚辞职,麦卡利斯特觉得詹姆斯·卡梅伦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候选人。卡梅伦时不时地向银行借一笔钱,去偿还已经过期的债务。麦卡利斯特派人把这个年轻人找了来。
“我有一份工作给你干。”麦卡利斯特说。
“你?”
“算你运气好,我这里刚刚腾出一个很不错的职位。”
“是到银行工作吗?”詹姆斯·卡梅伦同。去银行工作很合他的心意,只要是钱来钱往的地方,总有捞上一笔的机会。
“不是到银行,”麦卡利斯特对他说“你是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詹姆斯,我觉得你很适合于跟人打道。我想让你做凯布尔黑德大街上那家客栈的管理员。”
“你说客栈?”这年轻人不屑一顾地说。
“你需要一个安身之处,”麦卡利斯特一针见血地说“你们夫可以享受免费的食宿,另外还有一点薪水。”
“多少?”
“我格外优待你,詹姆斯,每星期25美元。”
“25…?”
“干不干?别人还等着呢。”终于,詹姆斯·卡梅伦别无选择“我干。”
“很好。另外,我要求你每星期五到另外几家客栈去收房租,然后在星期六把钱给我。”当詹姆斯·卡梅伦把这消息告诉佩吉时,她很惊愕。
“詹姆斯,我们本就不懂客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