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蜗牛拜托狂人觅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目标用人,当走进入明清之后直至民国,江湖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其极盛期,尤其是在清代和民国,江湖秘密组织分为以天地会系统为核心的江湖秘密帮会和以白莲教系统为核心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它们构成一张无形的大网覆盖着中国大片土地直至海外,几乎等于与正统社会相对的另一个地下王国,江湖的名声和威势在这时达到了极致。收藏*顶点~小说~网在清代唯一能与天地会洪门系统分庭起抗礼的江湖帮会是青帮,到民国时青洪两帮呈合趋势共同主宰着江湖王国,例如我们所悉的旧上海滩的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就是这个帮派的大佬,他们盛极时与当时的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先生可以称兄道弟,其势力可见不一般。
但不管什么样的帮会和宗教它们做为江湖组织,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结构要素:一是宗旨,二是仪式,三是职位和辈份的规定,四是帮规戒条,五是联络手段,六是谋生手段。
近代江湖帮派所从事的特种行业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烟毒保险,二是信诈财,三是贩卖人口,四是占码头,五是开码头,六是收陋规,就是收保护费;七是包揽事件,八是包做人,就是包办杀人。
而我们所讲的江湖人物都有江湖道义的,即所谓盗亦有道,盗亦有道的道这个成语还是出自于盗匪的祖师爷柳下跖,据说当年孔子去见他亦被其骂为伪君子,孔子无奈,在他的威势之下**而逃了。
柳下跖曾对其手下兄弟道:天下哪里没有道义原则?对我们江湖人来说能猜出敌人藏在哪儿?这叫英明;攻击时带头往里冲舍身忘死,这叫勇敢;撤退时主动断后掩护同伴敢于冒险,这叫义气;能看出成功的把握有几层不盲目蛮干,这叫明智;分配东西时务求平均轻财重义,这叫仁义;不具备上面这五点却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江湖人物?天下决不会有这种事!
所以说盗亦有道表明江湖人物也有自己的道义原则,它是江湖人物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也是江湖组织抱成一团的基本凝聚力量,而一般人们悉的江湖上的共同原则就是:朋友义气。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都是以一种形象的方式,表达了义气这一最高的江湖神,例如桃园结义的故事就是人人皆知的,而《水浒传》则将结义的范围扩大到一百零八个人的身上了。
所以,从古到今大英雄大豪杰非常讲义气,把朋友的事儿放在第一位,牺牲生命财产都在所不惜。
在江湖帮会供奉的众多神灵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关羽了,江湖上把关帝圣君作为忠义的化身,江湖人物供奉关公是因他的重义轻利忠诚不二的品格,这是江湖神的义所在,故义气仍然是帮会最基本的凝聚力,即使在佛教中关公亦被奉为神,是佛教众神中唯一的中国籍的护法天王,他和韦驼一样同是护法天王之首。
另江湖上还有很多的语言,人们称黑话或切口,一般外人是听不懂的,只有属于江湖人物或本帮会的人才能听明白并。
例如按江湖“点”看,做官的他们叫“冷子点”好的人他们叫“臭子点”**她们叫“库果”哥哥他们叫“上排琴”刀叫“青子”叫“子”空子是“江湖人以外人”而江湖人他们则叫“老海”等等。
江湖隐语对江湖组织来说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天地会的隐语,入会叫“入圈”会员叫“香”青菜叫“青苗”借钱叫“力助”去叫“游”和尚叫“念三”等等。
就拿现在香港的三合会来讲,它依然沿用了大量天地会的隐语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黑话,例如鞋叫“踩街”叫“狗”电话叫“轮”刀叫“青”黑社会人物叫“羊牯、老衬”警探叫“车”血叫“爆江”坐牢叫“受把”打架叫“开片”入狱叫“入册”出狱叫“出册”一万元叫“一盘或一坟”等等。
提到江湖,人们自然想起目前社会上广泛传的一种特殊文学形式,我们称其是成年人的童话,它就是武侠小说,金庸大侠的巨作、古龙先生的大作、梁羽生的杰作我看了好几遍了,不光消磨了时间还享受了乐趣,更重要的是让我从中学到许多中华文化的髓。
而武侠小说的历史有四个阶段:一是秦汉游侠传记到隋唐武侠传奇,二是明清公案侠义小说,三是现代旧派武侠小说,四是现代新派武侠小说;举例说按顺序来它们有:《游侠列传》、《虬客传》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江湖奇侠传》《鹰爪王》等,《龙虎斗京华》、《白发魔女传》、《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盗楚留香》,《绝代双娇》等等。
上面所说的就是江湖了,我这只是揭开了江湖的一个小角而已,真正的江湖是深不可测的,哈…”海冬青的长篇大谈听得三个兄弟如痴如醉,见海冬青停下来,他们三人异口同声地问道:“冬哥,没了?”海冬青笑着道:“先讲这儿吧,以后有机会再聊,你们没事时多看看书就会明白许多的事儿。”三个人听了都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嘿嘿直傻笑。
蜗牛笑过后直问海冬青:“冬哥,俺上个月看了一本书,上面提到“痞子”这个词,今天听你讲江湖人物中也没这种人物,那痞子算什么呢?
海冬青点起一支烟了一口略一思索后道:“王朔你们知道吧,他的几部小说都有这个痞子气,以及《废都》、《北京人在纽约》等亦都是人痞事痞心也痞,充了痞风痞气,以至于现在老百姓们私下都说先富起来的人大部分是痞子。因中国的经济并不完善法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痞子胆大故先发了。
“痞子”一词出于元曲,其意思是顽皮诡巧甚至欺诈之意,作为用方言湖南湖北人最喜用痞字了。
痞子是在秋末年至战国时代出现的,只不过那时叫赖民,受**之辱的韩信在《汉书》卷34中记录的就是一个痞子无赖的行径。
当然还有许多经奋斗后从一布衣做了帝王的人物,年青时都是痞子,如南朝开国皇帝刘裕曾在赌场大耍氓手段痞气十足。
后来在盛康时代痞子们开始有了自觉的社会角认同意识,他们以无业为荣以无赖为荣,贪图享受进而巧取豪夺等。
从那时起痞子们开始纹身刺字了,表示一不怕官二不怕死,反映了与社会秩序势不两立的顽痞气概,但恶痞们如碰上真正的江湖人物也往往变成缩头乌了。
所以说所谓的痞子就是人们所说的坊间恶少,他们并不属于真正的江湖人物,也配不上江湖客这个称号。
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宋朝时,基本已形成了一个以氓闲人为主的痞子阶层了,例如《水浒》中的高毬就是这么一个人,到了元代不光有一般痞子还出现了兵痞,他们更恶劣。
痞子们谋财的手段往往是骗诈为主。
但是到了明朝痞子们可倒霉了,由于朱元璋的经历故他建国后全力打击痞子们,导致痞子们的凶横气焰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可是从清朝起痞子氓活动又猖獗了,尤其是鸦片战争后痞子们更是活跃,一直至民国时,如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标准的痞子。
在中华历史上以痞出身而终成帝王者,恐怕只有汉高祖刘邦的表现最突出了,另后面的梁太祖朱温后周太祖郭威宋朝开国皇帝赵匡瀛早年也是很有无赖痞气的。
历史上也有相当一部分将帅原来就是无赖痞,例如金朝代的完颜白撒,宋朝的王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