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预防针是bgc野战医院体检队来打的,教导大队卫生所协助。体检队打完针就走了,留下大队部一个医助和卫生员丛坤茗、柳潋继续观察。
这一天的值班班长是三区队的潘道德,因为潘道德是七中队惟一戴着近视眼镜的人,所以字号潘四眼。
开饭之前,潘四眼把队伍集合好,一路上喊着口令带着往饭堂去,一眼过了中队部,一眼瞥见队伍后面跟着卫生所的三个人,都是女同志,灵机一动,突然喊了声:“噫,不好,肚子疼,凌老一你带下队。”凌云河不知是计,就当仁不让地闪出队列,走到了指挥位置上。后来发现吃饭的队伍里还有丛坤茗等女兵,凌云河还暗自欣喜——又一个脸的机会来了。
队伍到了饭堂门口,重新整队唱歌,唱的是《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凌云河的拍子打得比较专业,有板有眼有气势,很潇洒的样子,一边打着拍子,一边留意观察队列后面的几个女同志,除了那个叫田丽芬的年轻医助跟着他的拍子似唱非唱地闭合嘴巴,两个女战士反而显得很不正规,在队列外面嘻嘻哈哈做小动作,本没有在意他优美的指挥动作。凌云河难免有点扫兴。
就餐是以班为单位划分桌位的。
丛坤茗等人在七中队就餐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按照惯例都在中队部的饭桌上就餐,这回自然也不例外。但以往不把她们当客人,遇上什么吃什么,跟在自己的伙食单位一个待遇,仅仅是解决个生理需要,但那天多少有点特殊,因为那天不仅打了预防针,还了血,所以中午就加了两道菜,一个是萝卜炖,一个是蛋炒韭菜,中队部桌子上还多了一道鲫鱼炖豆腐和糖拌西红柿,其指导思想是照顾卫生所三个女同志的。
饭堂里很安静,没有人说话,一切动作都在不言不语中进行的,各班小值练并且确地分菜,众人秩序井然地进食。
“君子食无语”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贯彻,不像基层连队有人在吃饭的时候念表扬稿子,也不像基层连队有干部在大家进食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说一二三四。但这种安静又是轰轰烈烈的,饭堂里只有一个声音,便是嘁里卡嚓劈里啪啦的的咀嚼和咽的声音。
几个女同志观察了一下,多数人的吃相都不太雅观,埋头奋战,颇有点雷厉风行速战速决的意思。中队部这一桌子才开了个头,各班的桌子上已经陆续走人了。吃到半的时候,中队干部也抹抹嘴走了,说:“你们女同志吃饭慢,还讲究个姿势,你们慢慢用。”说完就走了。
饭堂里所剩人员寥寥无几,一直注意这边动向的凌云河就端着碗过来了,盖弥彰地说:“哈,有鱼头,你们几个不喜吃鱼头吗?那我就分享了。”柳潋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吃什么鱼头,看你那狼虎咽的架式,像吃人,我们田医助在这里,行政23级,属于首长阶层,你得规矩点。”凌云河脸苦难地说:“我怎么不规矩了,我不就是想分一口鱼头羹吗,你柳老兵怎么老看我像牛鬼蛇神似的。你们不吃费了,为了防止你们犯罪,我再找一个人帮忙。大家请看那里——”
“那里”还有一个脸憨厚的蔡德罕。
此刻,蔡德罕正在遥远的一张桌子上享受最后的幸福,他分得了四样菜,全部集中在一只大海碗里——七中队学员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不锈钢的饭匙饭叉和盘子,惟有蔡德罕用的是两只巨大的海碗,并且坚持使用竹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保持无产阶级本——四样菜集中在一只碗里,各菜的味道当然互相浸透,但是蔡德罕不在乎,他可以吃出第五种乃至第六种第七种味道。只要是分到他海碗里的东西,一般说来,他是不会让它剩下的。
学员们说,蔡德罕的那两只德高望重的海碗,吃干饭的时候洗不洗问题都不大,要是用来盛稀饭呢,尤其是吃大米稀饭的时候,就更不用洗了。有人曾经信誓旦旦地说,他亲眼看见过蔡德罕的一个极其彩的动作“五一”会餐那天,蔡德罕吃完饭向洗碗池走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自己的碗了个底朝天,那只碗里装的就是糖拌西红柿,这小子据说家穷,命中缺糖,据说活到十一岁的时候才吃过第一块水果糖,当时还被那种甜味吓了一下,不停地问那个给他糖吃的好人,这东西有没有毒。
除了上次萧副司令来和几次会餐,今天也是小改善了,这对别人不是个大事,但对于蔡德罕来说也不是个小事。当然,当了几年兵,肚子里的油水已经得到了补充,犯不着碗了,但是,分到碗里的这些东西不填进肚子里,他是绝不会离开的。贪污和费是极大的犯罪嘛。什么叫正气?不费也是一种正气。
凌云河在远处喊道:“蔡德罕,过来,首长席上的菜还八成新,不吃白不吃。”蔡德罕朝这边看看,并笑笑,说:“我已经吃了很多啦,了。”凌云河说:“这边有鱼头炖豆腐,还有糖拌西红柿。”丛坤茗和柳潋都料定蔡德罕不会过来,蔡德罕不像凌云河那样跟她们悉,随便不起来,再说,他也肯定没有凌云河那种对女同志毫不畏惧的胆量。
但是她们想错了。
蔡德罕不仅过来了,还端着他的那两只个鲜明并且很有了一把年纪的大海碗,脸上没有丝毫的羞涩和拘谨,走过来在凌云河的身边稳稳当当地坐下,笑笑,襟怀坦白地说:“我别的没什么能耐,就是能吃。”柳潋赶紧说:“那就吃吧,你们中队的干部假秀气,这碗鱼头汤基本上没动。”说着,主动站起身子把鱼头汤搬到蔡德罕面前。
田丽芬已经用毕,但是坐着没动,饶有兴味地看着蔡德罕和凌云河。
丛坤茗还在细嚼慢咽,她欣赏的内容主要是一盘青椒炒土豆丝,一边吃,也一边眉目含笑地看着蔡德罕。
凌云河说:“老蔡委屈你了,她们几个女同志几双丹凤眼盯着你,你不紧张吧?”蔡德罕说:“没关系,我死都不怕,还怕阶级姐妹盯着?鱼头我是吃不下了,这盘洋柿子看来剩余价值不多了,我就…嘿嘿…”说完,自己动手,把小半盘糖拌西红柿倒进自己那只已经空了的海碗里,也不看众人眼,旁若无人地喝了下去,喝得滋滋有声。喝完了,又掂起筷子,将碗底还粘着的一小块夹起来,送进嘴里。这一套动作前后紧凑,没有半点踌躇,而且面不改,泰然自若,看得几个女同志都有些呆了,并且还被他嘴里发出的声音勾起了食。
田丽芬又为自己倒了小半碗鱼头汤,丛坤茗也将土豆丝拨了一些到碗里,柳潋则增加了半碗米饭。
吃到最后,还剩下半个鱼头,凌云河问蔡德罕:“怎么办?”蔡德罕认真地打量鱼头,认为堪用,便说:“怎么办都行,但要是倒了就可惜了。”凌云河便将鱼头连汤一起倒进了蔡德罕的海碗里。
蔡德罕说:“我得把它放到水缸里冰着,不然晚上就溲了。”说完,冲几个女同志笑笑,说了声谢谢,拿起碗袋,理直气壮高视阔步地走了。
在回大队部的路上,丛坤茗说:“凌云河也真是,出人家的洋相。”田丽芬说:“这些人怎么这个德行啊,都老兵了,还这么农民,没教养。”柳潋本来就不喜田丽芬,同年的兵,别人都没有提起来,不知道做了什么动作,惟独她提起来了。虽然是个助理军医,可她那点本事,乘以十也不如她和丛坤茗。七中队学员新来不知道,其他几个中队的学员到卫生所打针,都要先侦察侦察田大夫在不在,要是正好是她当班,病号往往宁肯放弃一次治疗机会,也要绕开田大夫这一关严峻的考验——她打针老靶。
柳潋说:“我看你们都没说到本质上,凌云河不是出他的洋相,姓蔡的也没有出洋相。贪污和费是极大的犯罪,他又没有多吃多占,无非就是不忍心费。什么叫教养?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我看他品质高尚,珍惜粮食,比我们大家都有教养。”田丽芬当然听出柳潋话语中暗藏的机锋,但她又不敢正面接招,只好报以苦笑,再也不说话了。
二在七中队,祝敬亚自然是受到普遍尊重的,但要论起虔诚程度,则又数常双群和马程度为最,常、马二人被学员们戏谑为祝教员的“研究生”但研究生和研究生也是不一样的。常双群往祝教员家里去得多,是祝教员主动邀请的,祝教员喜这个老气横秋却认真执着的小个子,他这个研究生是祝敬亚主动带的。据说祝教员有三大本笔记,是他老人家在几十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既有理论价值,又十分贴切实际,可以看成是炮兵群以内指挥中所有疑难问题解答之大成。显然,那是一座由鲜血凝成的宝库。祝教员已经是花甲之年了,这笔宝贵的财富当然是不会埋没的,就像祖传秘方,最后留给谁,是个众人都很关注的问题。学员里有业余观察家分析认为,拐五的神财富,恐怕是要选择常双群来继承了。
马程度也是祝敬亚最忠实的学生,但马程度对于拐五的忠诚不同于常双群,他老是跟虫似的跟着拐五,是因为他在夹差法的面前遇到了空前的阻力。祝敬亚之所以收下马程度做研究生,是被动的。
倘若在课堂上听祝敬亚给你讲夹差法,那就简单得很,无非就是那几大步骤,利用试点的试成果,连接观察所和阵地关系位置,调制出实弹连测的击图,决定目标的开始诸元。
然后,妥了。
可是这几大步骤却把马程度坑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