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登陆日本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肖其光的第一批三十九架轻型蜂鸟轻型飞机从郑和号护航航母起飞,三十分钟后抵达了吴海上空,大和号甲板上的对空夜光漆指示降落跑道虽然明显,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气象引导和高度引导,全部要凭借驾驶员的经验,只有二十一架蜂鸟着落,其余的摔毁或者坠海,为接第二批蜂鸟,第一批的飞机在卸下了氯化氢毒气之后,全部被推入海中。
不过,这时空降渗透的两个突击大队也抵达了码头,一路沿途战让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先期抵达的还有伞兵空降第七师的一个先头营,参谋长官君策作为地面部队总指挥官,加派兵力登舰协防的同时,开始利用码头的港务处等建筑设立防御支撑点,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切断了军的一切通讯,其的地面部队损失惨重。
不过,在大和号上军水兵与船上的两个中队的海军陆战队则察觉到了问题,试图冲出船舱控制第三与第四层甲板,但是遭到了特种部队突击队的火力封锁,军海军陆战队和水兵连续数次出击最后只落得尸横甲板,在狭窄仅容一人的同道中,中国远征军特种部队投下的杀伤手榴弹让军的反击无功而返,军的执着反击只不过坚持了五分钟,因为被击毙的尸体很快将狭窄的同道堵住,中国远征军特种部队突击队更用tnt炸药破坏其的舱门,让军无法再度开启,而且同时对舰桥烟筒后的排气口进行了封闭式爆破,炸穿的主风道,形成的倒逆。
本海军陆战队大部分装备的都是三八式与九九式步兵的海军型,尤其是1905年三八式步海军型是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其比陆军型要短十九毫米,装备量不算很多,大部分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都是陆军型,可以说从有了三八式步开始,这玩意就成为本步兵的制式步,本人本着非常节约的原则,在俄战争的三十年式步的基础长加了一个防尘罩,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过这种三八式步确实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瑟步的瑟式旋转后拉式机,机回转式闭锁机,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和高准确度,但是对于在船体之内进行战斗的本海军陆战队员来说,这破玩意实在太长了,而且只有开一的机会,甚至连一都打不出去,就被对方的扫打成了筛子。
军的水兵和海军陆战队非常不适应这种夺舰的战斗,实际上中国远征军特种部队突击队也并不太适应舰船战斗,在特种部队专业区分方面,舰船防卫实际上是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大专业,只不过这个专业现在没没显头角,双方战斗力的巨大差距实际上是本海军水兵和陆战队面对中国远征军特种突击队时的应对仓促无力造成的。
一边是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武器装备优良,有准备的突袭之下,缺乏舰船作战训练准备,尤其是舰体控制权争夺战,武器装备落后的军海军水兵与陆战队员几乎是一面倒的遭到了屠杀,成一团的军这才发现,大和号的三个战斗塔桥竟然全部被对方控制住了,而且身着黑连体作战服的竟然是中国远征军的特种突击队?中国远征军的特种突击队竟然登上了大和号战列舰并且全部控制住了甲板?
在军迅速反应过来之后,大号和通往前后主甲板与第二、第三、第四甲板的三十余条通道的对外舱门全部发生了烈的战斗,蜂拥而出的军水兵与海军陆战队员甚至是赤手空拳毫无准备,中弹的军水兵被打得血横飞,何军直接指挥二号炮塔上的四管二十五毫米高炮,直接轰击第一舰桥下的通道,一百余名拥挤在通道中准备进行反击的军海军陆战队员被炸得血横飞,到处都是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顺着通道两侧的水隔拦网滑下去。
而驻扎在吴海的军警备部队还没有完成集结,就遭到了美军轰炸机的无差别轰炸,伞兵第七师的主力开始完成空降,迅速攻占望海山、吴海山等制高点和炮台,军警备部队因为步兵第一九七联队主力遭到全歼而陷入了慌之中,海军守备陆战队虽然有五千余人,但是却分散在附近的十一个驻地,兵力在短时间之内本无法快速集结起来,形成有效的反击就更无从谈起了,距离吴海最近的是中田树常所指挥的军第十七师团,但是此刻的第十七师团仅仅是一个三步兵联队建制,缺编三成的用老弱残兵拼凑起来的部队。
以至于,吴海方面遭到袭击二个小时之后,中田师团长还没有将他的三个不成气的步兵联队动员起来,之前全部的卡车都尽数被调给了机动兵团,通往吴海的铁路与公路也早被盟军的轰炸破坏,所以距离最近的第十七师团只能以徒步机动的方式前往吴海增援,部队才走了一半,就得知中国伞兵在吴海实施大规模空降,中田不是傻瓜,空降吴海也就意味是其身后有大舰队将要登陆,自己一个残缺不齐的师团有什么用?
刚刚撤退十几公里,大本营方面转来裕仁天皇的圣谕,要求第十七师团等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增援吴海,与登陆之中国远征军血战到底,誓将敌军击溃赶下海。
部队一来一去折腾到了天明被美国海军侦察机发现了军第十七师团的行军队列,虽然军方面立即采取了分散前进、隐蔽伪装等策略,但是依旧遭到了美军战机的跟踪轰炸和扫,部队损失接近五分之一,所携带原本不多的弹物药资也尽数损失,哭无泪近乎绝望的中田直接给部队下达了玉碎命令。
而何军也完成了对大和号灌入氯化氢毒气的全部准备工作,二十吨的氯化氢毒气由钢瓶对着通风系统施放出去,顿时开始在大和号舰内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