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0143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楚,你和苏苏她爸爸去书房看看吧,阿姨和苏苏去给你们准备午饭。”在苏苏家的客厅里,几乎只有苏苏的母亲一直说个不停,苏苏的父亲、苏苏和楚仙除了微笑本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直到她主动拉着苏苏前往厨房之后,苏苏的父亲和楚仙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家里有这样一位好像天生就气场很强、很能掌握说话主动权的母亲,也难怪苏苏老实得本就不像有钱人家的女儿了。

“来,小楚,到我的书房参观参观。”

“好的。”今天在苏苏家里,楚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好的”他不清楚其他女婿准女婿第一次上门见家长的时候是不是也只能充当一个微笑表情的点头机,但是面对明显将整个登门拜访的“程”全都安排好了的苏苏夫妇,他和苏苏作为晚辈都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幸好,苏苏的父亲说话不是很多,他态度温和地领着楚仙来到书房,简单介绍了一下墙上几幅值得一看的名家字画,然后就望着挂在书桌椅正后方的“从心所而不逾矩”草书挂轴,直接切入了谈话的正题:“小楚,你是专门学哲学的,你对这句话的意思怎么看?”

“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这句话是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好都能纯粹发乎天然,暗合天地至理。

孔子认为自己七十岁才做到了这一点,但却并非约束别人七十岁必须做到这一点,或者等到七十岁再做到这一点也不迟。

而从消极意义上来说,孔子其实是在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因为活得太久,就算原本的人格是方的,现在也已经被约束打磨成了圆的。

如果他是一直活在井里的青蛙,那么他此时已经达到了无论怎么随心所地扑腾,也绝对不会撞到井壁的‘最高境界’。哪怕将他带到无比空旷的地方,他也绝对跳不出那个无形的圈。

可是这样的他,却还认为在‘他的世界’里,他的行动无比自由,他不管怎么随心所地扑腾也不会碰壁,这样的人生当然是极其惬意的。

所以这句话可以算是一种相当聪明的人生态度——当然也可以被斥之为另类的阿q神。

人的主观是绝对自由的。但客观现实也有着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想要保证自己的自由,就必须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承认客观现实存在的各种真理,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这样自然就不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了。

具体到个人的生活中,就是让自己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制定的各种规矩甚至潜规则,这样自己的一切行动都会被限制在一个无形的圆圈内,但因为自己原本就认同了墙壁的存在,从来没想过要突破墙壁,那么墙壁围成的圆圈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自己也不会因为经常碰壁产生不自由、被束缚的觉了。”

“…”苏苏的父亲的确是打算凭借这个问题看看楚仙的心没错,可是他现在瞠目结舌地看了眼镜反光的楚仙半晌,才确定他的回答绝无讥讽之意,只是单纯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罢了。

难道学哲学的人都是怪物吗!

身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苏苏的父亲当然不会这样吐槽,不过他也充分看出了楚仙的非同凡响。楚仙的理解虽然不那么…高尚,但却与他这个年近五旬的“老头子”用几十年的人生总结出来的东西不谋而合。

年轻的时候,他也认为自己应该是自由的,而这个社会充了种种束缚。可是岁数越大,他就越是觉得,人要想像孔圣人一样自由,像孔圣人一样“从心所而不逾矩”那就只能改变自己的看法,学会接受、认同社会的规矩,而不是一直抱着抗拒、反对的心态。

也许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自己给自己洗脑罢了——其实他也同样认为这是自己给自己洗脑,就和阿q神没什么区别。但是人活的岁数大了,就会逐渐醒悟到,人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人生的这个过程,如果阿q神能让人的一生变得快乐许多,幸福许多,那也没什么不好的,这到底算不算是自我欺骗自我麻痹其实并不重要。

“那么…你认为这样到底好是不好?”

“我个人并不介意这种聪明的做法。

个人是无法对抗社会的,那么为了让自己活着不到窒息,就只能改变自己与社会相适应了。

孔子说‘不逾矩’而不说‘不逾道’,就可以认为他非常清楚人不能逾越的并非客观存在的真理,而只是人类社会制定出来的规矩,哪怕这规矩其实与真理背道而驰。

这样的孔子是很聪明的,甚至聪明得像个实用主义者。但他最聪明的地方却是给众多徘徊于高尚和卑鄙之间的普通人指点了一条妥协的道路,让这些没有勇气舍弃人生也要坚持高尚的普通人可以‘适当’的高尚起来。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想要把所有学生都教育成道德圣人是不现实的。而社会又是大多数人说了算,那么适当做出妥协,尽量拉拢‘大多数’,打击‘极少数’,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观念认识,起到‘兼济天下’的作用。否则哪怕自己成了完美的道德圣人,也只不过是‘独善其身’而已。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可以否定它,却无法消灭它。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可以不为了真理而献身,却不应该为了活得更轻松愉快抛弃真理,抛弃自己应该背负的责任。

哪怕我因为自身的无力而选择了隐忍,也不会为了逃避神上的无力就选择把规矩当成真理,而是会始终将真理铭记在心,并在合适的时机将其传下去,让子孙后代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人类的智慧一代代传承下来,文明才会进步。但这智慧并不是如何让自己这短暂的人生更加念头通达的取巧之法,而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这宇宙间永恒不变的真理!

——但只要在妥协的同时不忘初衷,那么人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活得更加聪明一些,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