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572章有变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名府城外一马平川,忽必烈骑着战马,在千余怯薛和十数位蒙古重将谋臣的簇拥下,只一刻钟便赶至城下。忽必烈在城南三里之外勒住坐骑,然后打量着大名城南几座城门前的三角形堡垒。

这三角形的堡垒显然是新建的,其浑然一体的外墙表面让众将都疑惑不解,有人道:“莫非是用整块大石头刻成的?可是恁般大的石头又是如何运到大名府的?”还有人说:“不可能是石头刻成的,应该是用细泥和糯米浆和出来的。”

“那不就是个架子货?”忽必烈看了半晌,也想不出来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几个三角形的出堡的外墙都是用明都府出品的水泥拌上石子浇筑出来的。至于这水泥,当然又是陈德兴开了金手指,叫人用明都府中极多见的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后焙烧出来的。不过陈德兴也没学过烧水泥,只知道个大概,所以只提出了大致的方法,让天道书院组织人手反复实验才在去年夏天烧出了第一窑水泥。最先生产出来的水泥,就被运到大名府修筑守护城门的出堡了。

忽必烈挥了挥手,后面几个目工匠已经将一架刚刚组装好的带有四个轮子的三弓弩推了上来,三弓弩上面已经上好了一支巨箭。几个工匠推着三弓弩缓缓向前,一直靠近到堡垒四五百步的距离,然后才将弩瞄准堡垒,用一把巨斧勾动机括,将好似长一般的巨箭向堡垒。

巨箭还在飞行途中。一道闪光忽然从堡垒上方出现,然后就是一枚铁球以眼可见的速度飞了过来。猛地砸在了那架三弓弩附近被冰雪覆盖的地面上。又忽地弹起继续飞行了一段距离,最后噗通一声落在了忽必烈马前二三十步开外的雪地里面。

忽必烈连眉都没有动一下。只是举着望远镜看死死盯着那个三角形堡垒的外墙,那架三弓出去的巨箭,居然只在堡垒外墙上擦出了几颗火星,就被呈斜面布局——不仅三角形外观造成的斜面,出堡城墙并不是九十度垂直于地面的,而是呈七十五度角的斜坡,下宽上窄——给弹开了!

“这是什么墙!?”几个手里同样拿着望远镜的蒙古重将人人倒凉气,纷纷叫嚷起来了。

“三弓弩都打不动,这墙莫不是铁打的吧?”

“肯定能不是用细泥和出来的!”

“看来用骆驼铳和发石机轰击也不一定有用…”

“这城要怎么个打法?”

“架云梯。造冲车!”

“不行…这堡是三角的,只能从两边打,可是那样就把侧背漏给城墙上的明贼了。”

“对啊,这堡垒是三角的,若是从两侧打,后背就出给城墙上的贼人,若是直接攻城墙,那侧背就给堡垒上的贼人了!”几个蒙古重将都是打老了仗的,因为之前一直和南宋兵。个个都是攻城战专家。现在只是看看,就知道大名府城难打了。这大名府城虽然不是所谓的棱堡,但是在城门口建造三角形的水泥出堡,也让城池拥有了近似棱堡的防御效果。三角形的出堡上的守军可以同城墙上面的守军形成叉火力。进攻一方无论攻击城墙还是出堡,都会面临腹背受敌。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以火力摧毁出堡。可是蒙古人哪里有这样的火力?他们手中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天雷箭,可是那三角出堡的外墙太硬。天雷箭扎不进去!

众人争论不休,忽必烈却一言不发。沉默了良久,才开口道:“河间、广平两路可有什么动静?”

“回禀大汗,尚未发现有任何异常。”旁边立即有蒙古将领回报。

河间、广平两地现在都被大明控制,四个旗的八旗兵在这两个府的地盘上活动。不说把地盘遮护的密不透风,对蒙古人的探马游骑而言也算是个龙潭虎。不过蒙古人还是不顾损失,不断派出小股骑兵入侵河间、广平进行侦查。

但是一连多的探查,都没有发现有明军大军南下的迹象。

“还没有动静…”忽必烈嘟囔了一句,又看看大名府城门外那几个三角形的出堡——出堡上显然是架着大炮的。大名府的城墙上面肯定还有炮。如果蒙古兵强攻,出堡和城墙上的大炮就会发霰弹,形成叉火力,连个击死角都没有!

忽必烈摇了摇头,看来强攻大名府城,迫使大名府守军派出锐冒死突围求救是不可能了。

这大名府本不是蒙古人能打下来的,所以陈德兴也不会急着救援,他一定想等到蒙古人师老兵疲,再挥军南下…那至少是几个月后的事情!

陈德兴拖得起,大名城外这十八万蒙古大军可拖不起,他们连人带马每天都要消耗掉上万石粮秣。

这还没有计算军粮在转运途中的巨大消耗!

如果战事在大名府城外拖延上几个月,忽必烈大军的补给可就要大成问题了。

看到忽必烈的浓眉越拧越紧,刘孝元就明白这位蒙古大汗的心思了。顿时策马上前,到了忽必烈身边,低声道:“大汗,看来大名城难攻不落,便是团团围困,陈德兴也不会急于救援。为今之计,只有继续北上!”

“北上?”忽必烈眉头拧得更紧,“北上燕云?”忽必烈身边的蒙古将军们听到这话一个个都表情凝重——北上去燕云送死?陈德兴的兵力大概也有十几万,而且装备良,士气又高,再以逸待劳,蒙古人有什么胜算?

忽必烈沉默不言,仿佛在苦苦思索。刘孝元道:“大汗,与其顿兵坚城之下,不如北上广平、顺德,迫近真定。如今真定府大有恢复昔繁华的苗头,去年陈明就分了十余万大名府的难民去真定安置,还有在真定府分封了数千个士爵田庄。若大汗北上,陈德兴必不会不顾真定安危的。”跟在忽必烈身边的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眉头深皱,低声道:“可是真定距离黄河太远,只怕大军不能及时撤走啊!”

“可以事先做些准备,”刘孝元道,“可将辎重粮草囤积于安和淇县,大军轻装而行。一旦察之明贼南下,就立刻撤往安,再退淇县。”一支真正的大军,是由各个兵种和后勤运输队组成的,而决定这支大军机动的并不是其中速度最快的轻骑兵,而是装了粮秣的骡马大车。如果将大部分的粮草辎重放在后方的城堡里,大军轻装而进,机动当然能大大增强。

但是被置于后方的粮草囤积地可得看守好了!

忽必烈看了兀良合台一眼,皱眉问:“把粮草辎重转移到安,用一个万人队负责看守。大军只带20行粮北上真定…再留三个万人队监视大名之敌,并且警戒河间方向和益都方向。兀良合台,你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大名府城南,蒙古军大营,刘孝元的帐幕之中。

“忽必烈要北去真定府了!还会把粮秣辎重运往安县安置,还有一个万人队看守。”刘孝元正在自己的营帐中和刘谈。

现在已经不是喇嘛打扮了,而是一身蒙古人的皮袍子,脑袋上面已经生出了又黑又密的短发,活就是个还俗从军的和尚。他的公开身份是刘孝元的远亲,投靠刘孝元当个亲随。这在13世纪各国的军队中都不罕见,也符合刘孝元的身份,因此没有什么人起疑。

“什么?忽必烈要去真定?不打大名了?”刘惊了一下,定定看着刘孝元。刘孝元低着头,手里拿着在拨着帐幕里面的火塘,火塘上面还吊着个铁锅,里面正煮着什么吃食,飘出人的香气。

“不打大名了…今天上午试探过了,三弓弩都扎不进三角出堡的外墙…这是用什么材料修的?怎恁般坚固?”

“水泥,那个叫水泥。”

“水里的泥?”

“不是,是明都府的特产,粉末样的,遇水化泥,水干如石。”

“还有这种东西?”刘孝元咂咂嘴,连连摇头。

的心思已经全在军情变化上了,他心头翻翻滚滚,想着十几万蒙古大军北上真定的后果,真定府可没有大名府这样的坚城,而且守军也不会太多。

刘孝元忽然又低了些声音,“蒙古人的目的还是敌南下!不过兵家诸事中最难的就是判明敌情,忽必烈现在不敢一战,不战则难以准确判明敌兵多少强弱!如果明军可以示强与敌,忽必烈肯定会退兵!另外,安屯粮之所也有机可乘。”刘思索一阵,看着刘孝元,“我什么时候能离开?”

“等忽必烈大军开拔的时候,”刘孝元低声道,“那个时候最,你扮成蒙古人传令的怯薛,马匹、鱼鳞甲和令旗都会替你预备好的。路上小心些,河间府境内有大批八旗兵活动,可别叫他们当成蒙古人给杀了!”(未完待续。。)